莱西大金星山楂喜获丰收黄沙地种出“致富果”

青岛信网 2024-11-13 09:10:35

原标题:山楂香满园 “映红”致富路

近日,莱西市沽河街道西张家寨子村迎来了属于自己的丰收时刻,村里种植的大金星山楂成熟,村民们沉浸在一片繁忙而又欢乐的氛围中。据西张家寨子村党支部书记张代节介绍,村里共种植了1500多亩山楂树,亩产量高达5000斤,年收入超过1000万元。

大金星山楂喜获丰收

“就是这小红果,让我们村有了现在的面貌。”12日,张代节带着记者进入村里的山楂园,映入眼帘的是一簇簇山楂挂满枝头,果农们穿梭在山楂林间,忙着采摘成熟的果实。只见果农将采摘下来的山楂小心翼翼地放入筐中,接着进行包装和搬运,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丰收画卷徐徐展开。

“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果子最新鲜,快尝尝。”张代节热情地递给记者一个山楂。据张代节介绍,村里种植的山楂品种为大金星,果肉酸甜可口,深受消费者喜爱。由于名声在外,每年收获季节,都会有不少客商从外地赶来收购山楂。这段时间,山楂开始大量上市,他每天忙着带领大伙采摘、分拣、装运、打包,以最快的速度为全国各地客商提供最新鲜的果实。

“我们村山楂亩产量最高能达到5000斤,产量和价格都比其他村高,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张代节骄傲地说,该村种植的山楂主要销往省内及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

黄沙地种出“致富果”

“其实我们村曾是一片什么都种不了的黄沙地,后来有老辈人敏锐地发现,这片黄沙地既然能长出草,那就应该能种树。”张代节说,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祖辈们开始小心翼翼地栽种山楂树,没想到,果树竟然成活了。就这样,村里的人纷纷效仿,渐渐地,村里所有的黄沙地都被山楂树所覆盖,西张家寨子村也开启了种植山楂树的传统。

“我们村的山楂树平均树龄超过100年,最老的有200多年。”张代节骄傲地告诉记者,当地百年以上的山楂古树超过1000棵。这些古老的山楂树,见证了西张家寨子村的沧桑变迁,也见证了祖辈们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

废沙地摇身一变成为“聚宝盆”,这是属于西张家寨子村的一本“致富经”。“我们村有462户村民,如今家家户户都种山楂,每户平均年增收三四万元。”张代节感慨道。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11年来,张代节肩负着村民们的期望,他以山楂产业为依托,踏上了带领村民致富的征程。张代节深知,要让村里的山楂产业蓬勃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本地,于是他毅然前往外地做推广、找客商,从省内到河北,再到东三省,他的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向外找资源,向内求发展。10多年来,张代节始终心系村民。他带着大伙儿科学种植,邀请专家进村做技术指导,为山楂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在张代节的带动下,村里用心打造大红星山楂品牌。过去,村民们大多自产自销,到集市或路边售卖,价格低不说,还经常出现滞销。如今,在销路上村里做了大量工作,统一引进全国100多家客商,每年一进入10月,各地客商纷纷前来订货。由于种植规模较大,果实质量高,西张家寨子村的山楂供不应求。“采摘、包装等工作基本由农户独立完成,多年来大家已经成了习惯,客户有什么要求,农户们都非常了解。”张代节说。

如今,西张家寨子村的山楂产业蒸蒸日上,年收入超过1000万元,村民们的生活也日益富足。西张家寨子村的山楂丰收,不仅仅是一个村庄的喜事,更是莱西市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勤劳的农民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美好的生活。而当地政府也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帮助他们拓宽销售渠道,提高经济收益。

沽河沿岸“新土特产”涌现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物产。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种植历史,沽河沿岸培育出了莱西大板栗、王家庄油桃、瓦庄大梨、马连庄甜瓜、店埠胡萝卜等特色产业。在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随着生物育种技术、先进农业设施等的应用,使得一些原本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农产品得以在沽河沿岸落地生根,进而形成规模,菌菇、墨瑞鳕等“新土特产”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南果北种”“南鱼北养”“南菇北移”……蓬勃发展的设施农业,让不少农产品实现了跨区种养、错季生产、周年供应。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批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正在赋能沽河沿岸现代农业发展。农产品的发展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挖掘和利用当地的农业资源,发展现代农业,形成了包括种植、加工、销售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也为当地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乡村产业全面振兴。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袁超 摄影报道)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