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我学崩溃了”,原来情绪稳定,才是我们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兰妈谈育儿 2024-09-16 16:00:39

文/兰妈谈育儿

“爸爸”

“嗯,怎的”

“我下午想回家,你能来接我不”

“行呀,怎的又”

“我学崩溃了”

“哈哈哈,行,没事,加油,崩溃,正常现象”

“反正太难了,都不会啊”

“太难了,行,咱保持心态就行了哈,崩溃咱不能崩溃,难了咱不学啊”

“哈哈哈,行”

“几点接你”

“那个,3:40下课,3:50”

“行,3:50我去接你,什么崩不崩溃的,心情好就行”

“拜拜”

“嗯,行,3:50啊”

这是中午送完女儿放学后,躺在床上刷视频看到的一段通话

视频里,女儿崩溃给爸爸打电话,希望爸爸去接她回家,爸爸想也没想地答应了,然后又通过轻松幽默的语言了解了女儿的崩溃,并起到了安慰效果

看完这些,我突然有些羞愧难言

因为同样的情节,昨天在兰妈身上也同样经历过

大概10:15时,突然接到大女儿的电话,她带着哭腔对我说:“妈妈,我不舒服”

我问她:“哪里不舒服”

她回答说:“全身上下都不舒服”

我安慰她:“没事,不舒服就趴着桌子上先休息一会,看能不能好受些”

女儿没有说话,继续保持着抽泣的声音

最后,没办法了,老师接过通话手表告诉我:“孩子一直哭,你还是来接回去吧”

想想女儿之前“只要不想上某节课,就以不舒服为理由哭个不停,然后老师会打电话让回家”的同样情节,我有些责怪感

包括接到女儿看到她没什么难受时,也生气不理她,直到回家看到她倒头就睡,直到今天刷到同类型视频,我才意识到“情绪稳定”有多么重要

或许,孩子真的是不舒服,但有些小题大做了

也或许,孩子是不想上某节课,趁着不舒服借题发挥

更或许,孩子就是不想上学,故意找借口回家

可真相真的那么重要吗?比起追究原因,孩子更需要父母有一个稳定情绪,能了解他们、安慰他们、然后解决问题

时至今日,经历了种种、也走了很多弯路后,兰妈也更确信:情绪稳定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特别是以下几方面,只要情绪一稳定,那教育孩子就简单多了:

01

孩子磨蹭时

想想自己也是那么过来的

有一个七岁男孩,为了可以晚一点写作业,几乎每天都在和妈妈斗智斗勇

比如,平时哪怕玩具乱丢地上把他绊倒,爬起来也无动于衷、假装看不到,可如果你让他去写作业,那眼里的“活儿”马上就来了

不是扫地拖地、就是各种勤快地整理收纳,你再催他,那立马就有了“我在帮你干活”的理由

又或者,一向讨厌午睡、一提午睡就精神十足的场景,也因为你催他写作业而困意来袭,即便是睡不着也要假装睡得很熟

当你问他“为什么不写作业”时,他还有充分理由回答说“我太困了”…

再者,等到好不容易坐到学习桌前了,整个人也是往椅子上一躺,嘴里叼个小零食,地上不是掉落的笔袋、就是书皮分了家的课本…

总而言之,不提作业还好,一提作业就气得想打人

而在和孩子斗智斗勇这条路上,男孩妈妈之所以还能保持稳定情绪,主要的锦囊妙计就在于她会自我调节

特别是孩子挑战底线、磨蹭找事时,她会想想自己以前每逢写作业的状态,还会告诉孩子:“妈妈以前也是那么过来的”

随着情绪稳定、和拿过去举例的换位思考越来越多,男孩也逐渐跟妈妈亲近了不少,很多话愿意跟妈妈说,很多事也愿意听妈妈的话

这就是换位思考形式的情绪稳定,要求孩子前先想想自己能不能做得到,曾经又是什么样子…

如此,育儿焦虑自然就能不攻而破了~

02

孩子错题时

明白“不会”才是学习常态

有一个爸爸辅导儿子写作业,儿子做三道题错了三道题

爸爸只是提醒一下,儿子就理直气壮地反问:“就错了三个,有啥不好意思的,真是的,哼”

爸爸一听这话,乐了,然后又问:“那这要是全对了呢”,儿子回答说:“全对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爸爸温柔地捏了捏儿子的脸颊,然后解释说:“那做数学题,就需要这份认真,一丝不苟,一点都不能错的,那错三个还有什么大不了的”

不知道儿子有没有听到这番话,但爸爸后来每次一提起儿子的理直气壮,都会露出柔和的表情

有人说,这难道就是90后的佛系家长吗

也有人说,这爸爸的情绪真稳定,好厉害,要是换做我,肯定就直接发火了,佩服

而面对各种不同的声音,爸爸给出的解释是:“不会”才应该是孩子的学习常态呀,没有谁生来就是天才学霸,也没有人生来就不是学习的料,就像学霸那么多,哪一个不是付出努力的真材实料呢

是呀,“不会”才是学习常态

特别是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拿出这份认知去看待孩子,那情绪稳定自然就不在话下了

倘若我们太看重名次,每天都在要求孩子做对多少题、考出多少高分,那长时间的超负荷要求,只会让孩子背负太多压力成长,最后不是受不了地叛逆、就是崩溃地厌学

所以,情绪稳定的家长,就要允许孩子“不会”

当孩子感到学习太难时,告诉他们:“难”才是正常的,因为读书就是为了学习

当孩子学习学到崩溃时,也要告诉他们:“不要着急,不会是因为你还没有理解,多问问老师、和学习好的同学,一旦把题悟懂了,那学习自然就简单多了”

03

孩子厌学时

宁愿装一时傻也别太聪明

关于情绪稳定这件事,听过最多的声音,无非是对孩子未来的焦虑

就像孩子在学校读书好好时,突然打电话想请假回家这件事,不同家长都会有着不同的想法和担忧

其中,普遍性的焦虑都存在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上

一方面担心孩子落下的功课会追赶不上,另一方面也担心如果一点小事就请假,孩子往后会更容易崩溃、也更容易厌学

还有个高中陪读的妈妈,她告诉我,她女儿读高二的时候,几乎每天晚上都打电话哭,哭着说想回家

没办法了,大家也都担心孩子,就让爸爸去接回来了,还安慰她:“学不下去就别学了,爸爸妈妈对你要求不高,只要身心健康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结果呢,孩子的情绪是稳住了,回家也是各种看电视、玩手机,再看看那悠然自在的样子,似乎有种被应付、忽悠的感觉

讲真的,这种情况兰妈也切身体会过

相比于小女儿对学习保持热情和好学的态度,大女儿总是显得那么脆弱、玻璃心

作业多了乱写,一遇到难题就放弃,如果在学校不想上某节课还会装病逃课…

刚开始面对这些问题,担心会伤害到她的弱小心灵,我都会安慰、鼓励,告诉她:

“累了就歇会,难受就回家休息,妈妈只希望你健健康康,学习能学进自然好,学不进也不要太辛苦地强迫自己”

本以为这种情绪稳定会让孩子更积极向上些,可不久后就经常出现“上课难受,哭啼不止”的现象

老师那边,为了不担责任、不影响其他同学正常上课,也会给我打电话把女儿接回家…

于是,后知后觉的我,发现这种情绪稳定太过佛系了

看起来是不会伤害孩子、保护了他们的脆弱心灵,可事实上也给孩子形成了:“累了就不学,不想学也可以不学”的摆烂思想

所以,真正的情绪稳定,既要有懂得反思的换位思考、明白“不会”才是常态的认知,还要懂得在孩子厌学时装傻充愣

比如,孩子表现出太累、不想学、或者装病逃避上学时,聪明家长就应该宁愿装一时傻也不要太聪明

首先,“装傻”地不知孩子用意,关心身体状况:“哪里不舒服,现在有没有好点”

最后,“充愣”地发现孩子优点,认可最近表现:“这几天进步真大,一看就是付出了很多努力,为你点赞”

而在如此清晰有力的情绪稳定影响下,相信对孩子学习精神、和成长态度层面都能起到有效引导

04

孩子诉苦时

先认认真真把话听完再说

好的情绪稳定,其实并没有什么技巧,做到认真听孩子把话说完就行了

朋友的女儿梦梦,是一个嘴碎多话的小丫头,每天都叽叽喳喳地要说很多话

有一次,幼儿园放学后,朋友刚接到她,她就迫不及待地分享说:“妈妈,妈妈,我给你说件事”

看到孩子满头大汗的模样,朋友有些责怪地说:“着什么急,看你跑得满头大汗,要是感冒了怎么办”

说完,朋友就从包里拿出纸巾给孩子脸上擦汗,没有理会

过了一会,梦梦还是没忍住,继续说“妈妈,我给你说一件大事”

朋友一听,当时就调侃说:“你能有什么大事”

梦梦回答说:“我就说一件事,就是今天下午的时候…”

结果,话还没有说完,朋友就开始催促说:“赶紧走快点,待会回家我还有别的事情要做,你回家后乖乖写会作业,不要再打扰妈妈了”

后来,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朋友发现一向喜欢叽叽喳喳的梦梦,总是喜欢一个人呆在角落里发呆

问她怎么了,她摇摇头

问她发生了什么事,也摇摇头不说话

想跟她聊聊天,始终也问不出什么

直到又一次接放学,朋友问了一句“怎么样,今天在学校开心吗”,梦梦惊讶地回答说“你不是不喜欢我说学校的事情吗”,才让这个妈妈彻底醒悟了

原来,所有的脾气都不是无理取闹、所有的性格转变也不是莫名其妙,大多数都是我们没有理解、不够了解孩子

如果我们在孩子说第一句话的时候耐心倾听,认真地听孩子把话说完之后再给予理解、和建议,孩子就能在语言沟通中得到尊重、也能在自主意见中获得存在感

所以,情绪稳定的价值就在于让孩子做他们自己,不管孩子现在是好是坏,有一颗实现未来、冲刺梦想的理想和心态,才是最重要的

不管什么时候、遇到什么事情,都要认认真真地孩子把话说完,倾听的过程中还要多回应孩子:

“没事,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别着急,慢慢说,我听着呢”

“不要怕,爸爸妈妈会一直信任你、支持你”

如此,情绪稳定的家长才会教出情绪稳定的孩子~

那么,关于情绪稳定才是对孩子最好教育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1 阅读: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