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财长耶伦:中国入世后,重塑我“贸易”观,自由与否?

极客小玉 2024-12-16 13:51:57

01中美经济关系变迁

在现在的全球化大潮里,中美之间的经济关系可以说是世界经济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美国的财长耶伦曾经说过一句话——“自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对‘自由贸易’的理解完全变了”。这句话一说出来,在国际经济圈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02耶伦访华与经济博弈

1. 耶伦访华与中美经济关系

2024年4月,耶伦再次来到中国访问。这次访问中,她提出了三点共识:加强沟通、防止脱钩、共同应对挑战。

这三点共识听起来挺好的,但实际上反映了中美经济关系现在非常微妙和紧张。耶伦访华后,中美经济工作组开始了一系列谈判,希望在经济领域的一些关键问题上找到共识和解决办法。

2. 耶伦对华态度的转变

回顾耶伦以前的对华态度,可以明显看出一个变化过程。早期耶伦对中国的态度比较友好,在一些场合还能比较客观地看待中美经济的合作与互补性。但最近几年,她的言论逐渐变得带有偏见。

03美国对华经济政策转变分析

美国在中美经济关系中的角色定位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这到底是单纯因为经济利益的变化,还是背后有更复杂的地缘政治、意识形态等因素在起作用?

1. 观点转变

耶伦公开表示,自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之后,“颠覆了我们对自由贸易的理解”。甚至她还说,这种现象推翻了传统的经济学原理。以前耶伦可是自由贸易的铁杆支持者,她一直坚信进口低价商品可以减轻普通人的生活负担,并且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来推动国家经济结构的优化。

但现在她的看法变了,她认为自由贸易虽然让一部分人受益,但也损害了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因此她不再把自由贸易看作完美的选择。

2. 对中国的指责

耶伦进一步指责中国,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大量廉价商品涌入美国市场,极大地改变了美国的制造业和就业环境。她认为,中国的“自由贸易”行为给美国带来了“巨大损失”。

简单来说,就是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从过去的自由贸易支持者变成了现在的批判者,背后的原因可能不仅仅是经济利益那么简单,还涉及到了更深层次的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因素。

04耶伦力挺拜登经济策略

1. 耶伦大力夸奖拜登推出的一堆经济政策,比如《通胀削减法案》《基础设施法案》《芯片与科学法案》等等。她说这些政策保护了美国的关键领域,让美国在全球经济竞争,特别是跟中国竞争的时候,能保持一些优势。

比如说,《芯片与科学法案》,美国想通过政府补贴等方式,促进本土半导体产业发展,减少对中国芯片的依赖,争取在全球芯片竞争中占上风。同时,耶伦还为拜登政府对中国清洁能源、半导体等产品加征“有针对性”的关税辩护,认为这样做是为了保护美国的经济安全和产业竞争力。

2. 耶伦明确反对特朗普新政府打算征收“基础广泛”的关税。她表示,这种关税政策会增加美国消费者的开销和企业的成本,对美国经济不利。

05美国贸易新政分析

她觉得拜登政府的关税政策比较“科学合理”,因为这些政策是经过详细研究和评估之后,专门针对某些行业和产品制定的。他们这么做是为了精准打击所谓的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同时尽量减少对美国自身的影响。但这种所谓的“科学合理”其实就是美国在贸易保护主义路上的一种美化手段,其实质还是为了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和经济利益。

至于“友岸外包”政策,耶伦也大力推崇。她说,通过这个政策,美国可以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并加强与所谓“可信赖国家”的贸易联系。

美国想把一些本来在中国的制造业订单转移到它的盟友国家,比如印度、越南等。她认为这样既能保证美国的供应链安全,又能一定程度上抑制中国的经济发展。但实际上,这种“友岸外包”政策反映了美国既想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又想继续遏制中国发展的矛盾心理。

06美贸易政策面临困境

美国一方面想从全球自由贸易中捞取最大好处,另一方面又想用贸易保护主义手段打压竞争对手,这种做法在现实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麻烦和挑战。

比如说,美国在与中国贸易的过程中,经常从中国进口价格便宜的商品。这个事实耶伦却故意忽略了。这些低价商品大大降低了美国的生产和消费成本。

很多美国企业依靠中国的廉价原材料和零部件,在全球市场上保持了很强的价格竞争力。同时,美国消费者也能买到便宜的中国货,省了不少钱。

07中美贸易与技术竞争

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其实挺有意思的。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大多是附加值比较低的那种,赚的钱也就不多。而美国呢,特别是像苹果这样的高科技企业,他们在中国制造产品,用的是便宜的劳动力和完整的供应链,然后把这些产品卖到全世界,赚得盆满钵满。结果就是中国在这过程中得到的附加值很少。

不过最近几年,中国也在努力升级自己的产业。比如在5G、高铁、新能源汽车这些领域,中国已经取得了一些非常不错的成绩,并且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这当然是件好事,但美国对此似乎不太高兴,甚至有点慌。他们没有想着怎么通过正当的竞争来应对,反而像是掀桌子一样,想尽办法来限制中国的发展。

简单来说,就是中国以前卖出去的东西利润不高,但现在开始往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了。美国看到这个情况后,心里很不爽,于是就开始搞一些小动作,想方设法阻止中国前进。

08美国对华政策背后的危机感

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企业进行制裁和封锁,比如打压华为,这充分暴露了美国在面对中国经济崛起时的霸权心态和对自身竞争力不足的恐惧。

对于“产能过剩”的片面解读,实际上是中国生产能力提升的表现。中国经过多年工业化发展,在很多领域已经具备了强大的生产能力,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然而,美国却想把中国永远限制在低端制造业的地位,把中国的产业升级看作是对自己的威胁,而不是把中国当成一个平等的贸易伙伴。

在对华政策背后,其实隐藏着美国深深的危机感。美国担心中国在技术和经济领域的崛起会威胁到它的全球霸主地位。因此,包括耶伦在内的许多美国政客都呼吁取消对华最惠国待遇,加强贸易壁垒,试图重振本土制造业。

09美国试图通过技术封锁遏制中国发展

他们想用这些手段来限制中国的发展,继续保持美国在全球经济和科技等方面的领先位置。比如,美国在半导体领域对中国进行封锁,就是想阻止中国在这个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因为半导体技术对现代科技产业非常重要,美国害怕一旦中国在半导体上取得重大进展,就会在人工智能、通信技术等领域迅速赶上,甚至超越美国,威胁到美国的全球地位。

其实,忽视了全球产业链的现实情况。在全球化的今天,中美两国的产业链已经紧密相连,互相依赖。很多美国企业需要依靠中国的供应链,而中国也通过与美国的贸易和技术交流不断进步。

如果美国强行推动所谓的“脱钩”,将会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比如,像波音这样的美国高科技企业,它的零部件供应商遍布世界各地,其中包括不少中国企业。

10美国供应链策略风险与弊端

如果美国切断与中国之间的供应链联系,波音公司的生产成本会大幅上涨,生产周期也会变长,甚至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美国为了维持其霸权地位,似乎愿意采取“孤注一掷”的策略,试图逆转全球化的大势。这种做法无异于逆流而上,最终可能会自食其果。

耶伦的言论和美国最近的对华经济政策,充分暴露出美国在中美经济关系中狭隘的心态和霸权主义的行为。面对中国经济的崛起,美国不是以平等合作的态度去应对挑战,而是希望通过贸易保护主义和技术封锁等手段来遏制中国的发展。这种做法不仅违反了自由贸易的基本原则,也无视了全球产业链深度融合的现实。

11中美经济关系新展望

未来的中美经济关系不应该被美国的单边主义和霸权思维牵着鼻子走。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应该在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彼此的经济关系。

双方可以通过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促进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比如在应对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危机等方面,中美两国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展开广泛的合作。

中国应该继续坚持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道路,提升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以更加自信的态度面对美国的挑战。同时,美国也应该认识到全球化的大势不可阻挡,与中国合作共赢才是符合其长远利益的明智选择,而不是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两败俱伤。

说到耶伦,她提到自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对“自由贸易”的理解有了很大的改变。这其实也反映了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以及中美经济关系的新动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