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大多数》之“人性的逆转”:我们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

娱乐当下说 2023-03-11 14:39:16

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对受虐狂有这样一种解释:“人若落入一种无法摆脱的痛苦之中,就会转而爱上这种痛苦,并把这种痛苦视为一种快乐和幸福,用这种方式来寻求解脱—这样一来,他的价值观就被逆转过来了。”

为什么我想举这个例子呢?因为我发现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人虽然都不是受虐狂,但是其实都活在自我欺骗和自我痛苦当中而无法自拔。

虽然不是受虐狂这种极端的案例,但是我们总能从每个人身上找到或多或少受虐狂身上的影子。

比如,从小到大我们都被这种理念教育:“吃亏是福”“苦难才能磨砺人的意志”“做人要学会牺牲,学会奉献”“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苦难让人成长”等等。

仿佛我们所受的教育理念都离不开吃苦和牺牲。

好像只有吃了这些苦,熬过所有苦难,我们就能变得好,从此走上人生巅峰一样。

可事实果真如此吗?有的苦我们真的有必要吃吗?难道真的所有的苦对我们来说都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吗?

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中说:“人是一种会自己骗自己的动物。我们吃了很多无益的苦,虚掷了不少年华,所以有人就想说,这种经历是崇高的。这种想法可以使他自己好过一些,所以它有些好作用。”

就像王小波说的,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赶上知青下乡,进行劳动改造。

当时他在农村插队,在学大寨的口号鞭策下,每天进行着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且劳动的强度早已超过了人类所能忍受的极限。

对他而言,那些工作一点价值也没有,人吃的越来越多,而粮食却是没有增加。

其实,最后劳动改造的结果不过就是浪费了时间,虚度了光阴,只留下一副疲惫的身体和空虚寂寞的灵魂,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可言。

还有就是,我发现女性在牺牲和奉献上表现的尤为明显。

但其实这种牺牲本质上来说没有意义和价值,反倒成为自己痛苦的来源。

在伊丽莎白•卡多赫和安娜•德•蒙塔尔洛写的《她世界》这本书中讲到:

“性别的文化规范倾向于鼓励女孩扮演照顾他人的角色,将他者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之上,甚至以牺牲自己的诉求为代价,潜移默化地,女孩将在想拒绝他人请求的时候支支吾吾、犹豫不决,或者屈身于“支持者”这一次等角色。”

女性从小就被灌输这种吃苦和奉献牺牲的理念。

可是难道女性没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吗?为什么非要以牺牲自己为代价呢?这种牺牲和奉献有意义和价值吗?

我看到很多不幸福的婚姻中的女性在不停地抱怨自己的生活,抱怨自己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

抱怨老公不懂得体谅自己的辛苦,抱怨孩子不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

可是抱怨有用吗?你的牺牲和付出必须有意义和价值,不然最后的结果就是自我感动和自我欺骗。

谁也不会对你的牺牲充满感激,也不会有谁为你的牺牲来买单。

我们总觉得苦难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仿佛苦难就是我们人生活着的意义。

其实,苦难本身也只是苦难而已,苦难本身其实毫无意义。

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应该是我们直面人生和克服苦难的勇气。

这让我想起了余华的《活着》。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败光家业,为母寻医却被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

回乡后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一双儿女,女儿却成了聋哑人…

生命里难得的温情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最后只剩暮年已至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书中说:“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其他事物而活着,活着本身就是最大的意义。”

生活给了我们苦难,但是苦难的意义是我们自己赋予的。

你可以选择直面苦难,你也可以选择逃避苦难,这都是你自己的选择。

生活中有些人,明明不满意自己的生活,却还自己欺骗自己,不愿意做出改变。

即使不满意自己的生活,但是想到生活的痛苦还可以继续忍受,也就选择继续这样生活下去了。

有些人明明吃了很多次亏,还自己安慰自己,吃亏是福,不必计较。但是就是不肯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同一个地方重复摔倒而不知悔改。

吃苦,不过是贫穷者的自我欺瞒;吃亏,不过是吃亏者的自我催眠。

所谓的能吃苦,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习惯了环境,我们难道不应该思考和反问自己: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解决问题?有没有想过改变自己?

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这样说到:“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改变自己,之所以不改变是因为自己下定了不改变的决心,因为现在痛苦的生活方式对你而言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善”。”

不管是吃苦还是吃亏,不可否认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是我们自己选择了对我们来说痛苦的生活方式。

我们不仅选择了这样的生活方式,我们还下定了决心不去改变,因为这样的生活方式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善”。

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中说:“贫困是一种生活方式,富裕是另一种生活方式;追求聪明是一种人生的态度,追求愚蠢则是另一种生活态度。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人在追求快乐,另一些人在追求痛苦;有些人在追求聪明,另一些人在追求愚蠢。”

不管你是追求聪明还是愚蠢,富裕还是贫穷,本质上都是自己的选择。

我们应该清楚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不是别人或者环境造就我们形成这样的生活方式。

既然如此,如果真的对于现在的生活方式不满意,为什么不可以尝试着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呢?

你可能会说,可是有些时候不是我想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就能过上什么样的生活啊?

你知道的,有些时候我没得选择,生活已经替我做出了选择和决定。

可是我想说,生活的好坏确实不是我们能选择的,但是我们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过自己的生活,你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

关键是你有没有开始改变的勇气。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