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识人、知人、责人、敬人需适可而止,遵循适度法则”

晓寒嫣语娱乐 2024-09-29 17:00:40
人民日报:“识人、知人、责人、敬人需适可而止,遵循适度法则”《人民日报》:“识人不必探尽,探尽则多怨;知人不必言尽,言尽则无友;责人不必苛尽,苛尽则众远;敬人不必卑尽,卑尽则少骨。”写在前面

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用一句话说尽恰到好处:“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宋玉用这句话表示一个女子美得刚刚好,无论是身材,还是脸蛋,不用修饰,就已经很完美。

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

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这个女孩就是氧气美女,不需要涂脂抹粉。

把这个理论迁移到我们人际交往中,就是两个字:适度,正如《人民日报》中的表达:“识人不必探尽,探尽则多怨;知人不必言尽,言尽则无友;责人不必苛尽,苛尽则众远;敬人不必卑尽,卑尽则少骨。”

01 识人不必探尽,探尽则多怨

每个人都是复杂的,多面的。人性更是幽深复杂,我们无需全面深刻了解一个人。

人和人的交往中,有时候适当袒露一点隐私,能增加彼此的亲密度。但这个度一定要把握,真正聪明的人不会过于追根究底,知道什么是可以问的、什么是不能问的,并在表达问题中展现高情商和好修养。

不问过去,不问隐私。

过去的事跟你无关,你应该关注的是他的现在。

02 知人不必言尽,言尽则无友

了解一个人,也没必要把知道的情况都说出来。

杨绛先生说:“当你看清了一个人而不揭穿,你就懂得了格局的意义;当你讨厌一个人而不翻脸,你就明白了释然的重要性。”

人际交往中,一定要要懂得适可而止。有些话即使知道也不必全部说出来,给他人留有余地,这也是给自己留后路,要不然,很可能会破坏彼此的关系。

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正在气头上,口不择言,什么伤人的话都敢往外说,恨不得用语言把对方千刀万剐,然后再踏上一万只脚……最终撕破脸皮,彻底断交。

这个人如果是无关紧要路人甲,也还罢了,如果他/她是你的丈夫,或者妻子,就很麻烦。

语言具有双面性,它的威力在于,它能如利剑一般直击人心,让人无处可逃;它也能如春风化雨一般,沁人心脾,温暖人心。与其用语言伤人,不如试着用温暖的话语去化解矛盾。

03 责人不必苛尽,苛尽则众远

别人犯了错误,在责备别人时,也不必过于苛刻。

如孔老夫子所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在指出别人的错误时,点到即可。如果对方是个聪明人,他自然懂得你这是给他留了颜面;如果对方冥顽不化,你当然更不必跟他白费力气,较真的结果不过是徒惹麻烦而已。

一旦苛责人的名声传出去,很多人必会对你敬而远之。

04 敬人不必卑尽,卑尽则少骨。

记住,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

《富爸爸,穷爸爸》作者罗伯特·T·清崎说过一句话: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都挣扎在迷茫和困惑里,是因为他们深陷贫穷思维中无法自拔。

陷入一种贫穷思维,这导致他们在和上司或让人仰慕的大师或者名人交往时,一味卑躬屈膝,巴结逢迎。

领导有错,也不敢说出来,只是唯唯诺诺。

而要摆脱贫穷思维,你就需要睁大双眼,去努力,去奋斗,充分调动自己的聪明才智,向优秀的人学习;和他们交往时,不卑不亢,在尊敬的基础上,坦然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遇到优秀的人,我们不需要自卑,而是要学习他的优点和长处,让自己变更好、更棒,只有这样,才能配得上和他们交朋友,最终也成为和他们一样优秀的人。

05 写在最后

古语云:“过犹不及,物极必反。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就是说,我们在与人相处时要把握好分寸和尺度,避免过度和极端。

做事情要适可而止,过头了就会产生反效果。过分和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做好事情,但也不能过度,应该掌握一个适当的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不要让事情走向极端。

譬如书,一个人认识到阅读的重要,然后他开始不眠不休,不吃不喝,天天读夜夜读,其结果只能是熬坏身体,不会有别的收获。

话不说满,事不较真,行不张扬。

这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一种处事态度:中庸之道。就是做人做事,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就跟开头讲到的东家女孩的美丽一般,美得刚刚好。

人生漫漫,一切都不急,你只需要坚定方向,一步一步走。

愿你内心果敢,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走,一日复一日走,带到山花烂漫时,你必将走到开阔之地,过上你想过的生活~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