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不自量力搞事,却连捞沉船都要中国帮忙?

朴素梦想看世界 2024-10-14 06:03:34

新西兰向来是个低调的小国,很多人甚至可能连它的军队长什么样都没见过。可自从去年组成了新联合政府,新西兰就开始在国际舞台上积极提升影响力,尤其是外交和军事领域。去年10月,新西兰的工党在大选中败北,取而代之的是由国家党、行动党和优先党组成的右派联合政府。这个新政府上台后,一改过去在国际事务上相对温和的态度,决定紧跟美英澳三国的步伐,甚至积极想要加入AUKUS联盟,把自己军力扩展到亚太地区。问题是,新西兰这小国到底有多少底气跟着“大哥们”一同搞事?

最引人注目的一次行动发生在今年9月26日,新西兰派出了它的“最强舰”——2.4万吨的“奥特亚罗瓦”号补给舰,与日本、澳大利亚舰艇共同穿越台海。这次行动被许多新西兰国内媒体大肆宣传,仿佛新西兰已经从“村里人”变成了“国际大佬”。然而,这艘刚刚在台海“刷脸”的补给舰,还没等展示完毕,就被另一艘军舰拖下了水。

事情发生在10月5日,新西兰“马纳瓦努伊号”支援舰,在萨摩亚海域不幸搁浅并沉没。先不说这事本身有多滑稽,看看这船的背景,就知道新西兰这回真是遭遇了重大挫折。这艘船可是新西兰海军的“顶梁柱”,花了6730万美元从挪威买来,又加装了先进设备,连潜水和打捞系统都有。按理说,它应该是海上作业的专家,结果偏偏栽在了自己最熟悉的业务上:探测海底环境。船上有设备,却撞上了珊瑚礁,还沉到了海底!真是令人诧异。

据目击者称,当晚舰长伊冯娜·格雷几乎没有进行任何抢救措施,直接下令船员弃船。这一举动让许多海军老兵感到震惊,因为事故发生时并没有立即威胁船员生命安全,救援工作完全可以展开,甚至很有可能避免沉船的结局。然而,格雷舰长的这一决策不仅加速了船只的沉没,也在事后引发了大规模的舆论风暴。

格雷的任命被视作“政治正确”而引发争议。她并非航海专业出身,过去曾是英国海军的中层军官,退役后靠着LGBT(“女同性恋者、男同性恋者、双性恋者与跨性别者”的缩写 )背景在新西兰军中一路升职,最终成为舰长。她的任命被许多舆论解读为,新西兰政府在多元化和性别平等问题上的过度激进,忽视了应有的专业要求。这次事故直接暴露了“任人唯身份”的问题,许多批评者指出,在军队等需要专业技术的领域,政治正确不应凌驾于专业能力之上。

沉船事件引发的讽刺还不仅于此。事后,新西兰政府和军方的应对也被广泛批评为“丧事喜办”。国防部长科琳斯在新闻发布会上称,沉船虽然是个悲剧,但值得庆幸的是全员获救,还赞扬了舰长的“领导能力”。这样的回应迅速在国际媒体上引发嘲笑,网络评论充满了对新西兰政府和军方的不满。

更大的问题是,军舰沉没后,新西兰的海上打捞能力完全跟不上,而沉船中的油料和化学品泄漏风险则让萨摩亚政府非常担心。讽刺的是,新西兰本身并没有能力进行深海打捞,这艘船又沉在了150米深的海域。如果不处理,不仅是萨摩亚的海域会受到污染,南太平洋的生态系统也可能面临威胁。许多分析认为,最有能力执行这种复杂深海打捞任务的国家,偏偏就是他们在台海“无害通过”时想吓唬的对象:中国。然而,新西兰政府在当前情况下,可能需要去向中国求援。

此次事件揭示出了新西兰外交政策面临的显著挑战。新西兰近年在外交上明显越来越倾向美国,过分追随美国的亚太战略,然而它自身的军事实力根本无法支撑起这种外交姿态。新西兰的军队规模小、装备落后,而追求政治正确的做法在实际操作中更是限制了军队的战斗力。过度依赖 的外交政策与脆弱的军事基础相结合,让新西兰在亚太地区显得格外尴尬。

对新西兰来说,军舰沉没不仅是一次军方的失误,也是其外交政策的警钟。特别是在中美两国的博弈中,新西兰应保持相对独立的姿态,发展自己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倘若继续盲目追随美国,新西兰很可能会在大国的角力中付出更大的代价。“马纳瓦努伊号”的沉没,为新西兰敲响了警钟。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