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知青岁月:时光清浅忆插秧

青梅煮酒待英雄 2024-12-15 16:49:55

知青岁月:稻田里的青春之歌

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岁月的长河中,有些经历就像特别亮的星星,不管时间咋过,都一直闪闪发光。对于知青来说,下乡的日子就是他们一辈子都忘不了的深刻记忆。今天,咱们就走进一位知青的“双抢”时光,去体会一下那段又累又让人成长的岁月。

那是下乡后的第二年,刚到 7 月初的大夏天,中小学都放暑假了。那时候的作者呢,因为是小学代课老师,像农村种棉花苗、施肥、打农药这些活都没咋干过。可是“双抢”一来,这可是农村特别重要的事儿,老师和大点儿的学生都得去,作者也没二话,就跟着一起干了。

农村的“双抢”可不容易。水稻成熟得有六十多天,本来时间也还行,可一到“双抢”任务面前,就紧巴巴的了。就这二十来天,得把收割、脱粒、犁田、插秧这些又多又麻烦的活都干完,还得小心不知道啥时候来的暴风雨。这可不只是和时间抢,更是为了一年的收成拼命呢,毕竟这关系到农民一整年的生活,没了收成就得饿肚子。

刚开始“双抢”的时候,作者碰到了不少难题。走田埂,这是去稻田必须走的路,可难走了。队里的大叔为了让稻田能存住水,还能有点额外收成,就把稀泥堆在田埂上,还种了黄豆,这就把田埂弄得滑溜溜的。作者在这窄窄的、滑滑的田埂上走,老是摔倒,样子可狼狈了。水田就更吓人了。脚一伸进灌满水的稻田,泥巴滑不滑的还不算啥,最要命的是水里藏着的那些“坏东西”。刚下田一会儿,作者就感觉腿上不对劲,把腿从水里拿出来一看,好几条又黑又软的蚂蝗紧紧地吸在小腿上,还使劲往肉里钻呢。当时作者就吓懵了,大喊起来。还好有个远房嫂子来得快,啪啪两巴掌,就把蚂蝗给打下来了,这才帮作者解了围。现在想起来,那场景还让人起鸡皮疙瘩。

插秧可是“双抢”里的关键活儿,这里面有不少讲究。在每块稻田的田埂中间,都有队里的“秧把式”来做示范。就见“秧把式”大伯麻溜地插下 6 列整整齐齐的秧苗,一下子就把整块田插秧的方向给定好了。他插的秧苗,那真是像训练有素的士兵一样,横看竖看都直直的,一兜有七八根,整整齐齐。从远处看,一行行一列列就跟拿尺子量着插的似的,可好看了。插秧的时候得往后退着插,“秧把式”大伯插了五六行以后,其他人就跟着下田,一人插六列,一直到把整块田都插满绿油油的秧苗。这插秧看着简单,其实是个技术活,得手脚配合好。左手稳稳地抓住一把秧苗,右手的大拇指、食指和中指赶紧捏到一块儿,弄出个能保护秧苗根的小空间,然后准准地把秧苗插到软乎乎的泥里。这一插,既得让秧苗在泥里的根舒展开,不能卷起来,这样秧苗才能活;还得让水面上的秧苗行间距都一样,这样以后薅秧除草的时候才方便。在农村,好多小孩都得学好几年才能插好秧,有的一辈子都插得乱七八糟的。

在和

时间、大自然较劲儿的时候,作者经历了一次难忘的“插秧考验”。有一天大清早,三点的时候月光还照在田野上,作者就已经在稻田里插秧了。一直插到早上七点,才稍微歇会儿,喝了家里送来的水,赶紧吃了早饭,接着又干。农村吃中饭晚,一般得下午 1 点才吃,这太阳越来越高,带的水很快就喝完了。头顶上太阳特别大,火辣辣地烤着大地,脸上被晒得生疼,汗水不停地从脸上往下流,都滴到稻田里了。又渴又饿,难受得不行。这时候,作者看到田埂边有一股浑水慢慢流着,捧起来一看,水还挺清。实在太渴了,作者就大口大口喝起来了。晚上回到家,妈妈知道了这事,急得不行,怕田水里有细菌啥的,会让作者生病。不过作者有自己的想法,因为插秧的时候出了太多汗,身体里水分没多少了,这喝进去的水,不管干净不干净,好像很快就蒸发没了。还真像作者想的那样,这十多天插秧下来,作者身体啥事儿没有。就这么着,作者一直在田里坚持着,和天斗,和地斗,和蚂蝗斗,和大婶们一起,一直到把队里的田都插满秧苗,才拖着又累又满足的身子回学校备课去了。

那段

知青岁月虽然早就过去了,但是“双抢”的经历就像一首让人激动的青春之歌,一直在作者心里回响。这是时间留下来的好回忆,更是知青们那种不怕苦、不放弃精神的写照。在那么艰苦的环境里,知青们没害怕,没往后退,勇敢地去面对困难,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写出了对土地的爱和对生活的坚持。这种精神,咱们得记在心里,更得在现在这个时代接着传下去,让它一直发光发热。

1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