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段子手洒脱的人生:金圣叹

君达看文物 2024-11-01 04:43:30

金圣叹(1608 年 4 月 17 日 - 1661 年 8 月 7 日),名采,字若采,别名“张人瑞”。明末清初苏州吴县(今苏州市吴中区)人,是著名的文学家、文学评论家。以下是对他的具体介绍:

1. 生平经历:

• 早年坎坷:金圣叹出生不久便成为孤儿,家庭突遭变故后寄居姑母家。他对传统的私塾教育模式不满,后参加科举考中秀才,但因在岁试中和主考官开玩笑而被黜革。次年改名“张人瑞”再次考中。二十岁左右成家,育有一子三女。

• 声名渐起:金圣叹涉猎广泛,对各种文学作品都有独到见解。崇祯八年前后,他醉心于“降神”活动,用“扶乩”的方式与三界中人谈诗论道,引得文坛领袖钱谦益与之唱和。此后,他提出了著名的“六才子书”说。

• 学术创作:崇祯十四年,他完成了对《水浒传》的点评,题名《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即后世的金批《水浒传》。在顺治末年,他对选评的《左传》《国策》等范文百余篇《才子必读书》进行了大量修改;顺治十三年完成了对《第六才子书西厢记》的点评;还编撰、点评了《才子程墨》《小题才子》等科举考试的“范文点评”类书。晚年,他提出“律诗分解”理论,并与朋友书信阐述,这些书信后被其子金雍辑为《鱼庭闻贯》。

• 含冤逝世:顺治十八年,发生“哭庙案”,江苏巡抚朱国治将金圣叹定为“哭庙案”的主谋,同年金圣叹去世,墓葬在苏州吴中区藏书五峰山下博士坞。

2. 思想理念:

• 金圣叹为人狂放恣肆,恃才傲物,曾在科举考试中与主考官开玩笑,还兴扶乩之事,自称可与鬼神通。其言论不严格属于儒、释、道三家的范畴,而是兼取各家、融通三教,倾向佛道二家的自由随性,又因民本思想而有儒家的入世欲望。

3. 主要成就:

• 文学批评方面:对《水浒传》《西厢记》《左传》等书及杜甫诸家唐诗都有评点。他的金批《水浒传》和金批《西厢记》广为流传,提出了“草蛇灰线法”“闲笔说”等多种理论,使文学批评逐步体系化、规律化。他将小说戏曲与传统经传诗歌并驾齐驱,被推崇为中国白话文学运动的先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文学创作方面:有“唱经堂外书”“唱经堂内书”“唱经堂杂篇”等著作,但其作品大多散佚,部分批评作品留存下来。

4. 历史评价:金圣叹开创了较为系统化的文学批评方法,受到徐增、廖燕等同时代士人的赞誉,其文学理念也被众多学者沿用。但也有一些学者对他的文学评论提出不同看法,如认为他在评论才子书时使用的术语缺乏创新等。

金圣叹的“六才子书”包括:

1. 《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又称《南华经》,为道家经典之一。现存33篇,分内7篇、外15篇、杂11篇。内篇一般认为是庄周自著,外、杂篇则兼有其后学之作,甚至羼入其他学派的个别篇章。其特点是想象丰富、结构灵活,行文千变万化,富有抒情意味。

2. 《离骚》: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3. 《史记》:西汉司马迁所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本没有固定书名,从三国开始,“史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全书共130篇,叙述了中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其取材广泛,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4. 《杜工部集》: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文集,现存诗1400余首,文30余篇。杜甫与李白齐名,并称为“李杜”,他的诗歌立足于忠厚,风格雄浑高古,自成一家,被尊称为“诗圣”,其诗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最高峰。

5. 《水浒传》:作于元末明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也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宋江、武松、林冲、鲁智深、李逵等人物形象。金圣叹将原书一百回删定为七十回。

6.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该剧从根本上改变了《莺莺传》的主题思想和莺莺的悲剧结局,把男女主人公塑造成在爱情上坚贞不渝,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并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得到美满结果的一对青年,突出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主题思想。

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语众多且内容丰富,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方面:

1. 人物评价方面:

• 对宋江的评价:金圣叹将宋江评为“下下等”。他认为宋江太过虚伪,表面上装成公正无私的好人,背地里却一肚子坏水。比如为了让卢俊义上山,害得他家破人亡,逼上梁山。并且金圣叹认为李逵虽然残忍嗜杀,但背后都是宋江在指使,像摔死县太爷家的小衙内、灭掉扈三娘满门等恶事,都是宋江的授意,而宋江的恶是隐藏起来的,让人防不胜防。

• 对其他好汉的评价:

• 上上等级:金圣叹认为鲁智深、林冲、武松等九人属于“上上”等级,这九人尽管性格千差万别,但在民间的呼声很高,是梁山最称得上“好汉”的人。

• 上中等级:卢俊义、秦明、朱仝、史进等被归为“上中”等级。他们之所以没能进入上上等,一方面是人物角色不讨喜,另一方面是施耐庵在塑造这些人物形象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史进的后半部分,金圣叹就认为写得不够好。

• 中上等级:公孙胜、浪子燕青、扑天雕李应、阮氏三雄、拼命三郎石秀等处于“中上”等级。在金圣叹看来,这些人能力是有的,但在梁山却有浑水摸鱼、不尽职尽责之嫌。例如公孙胜,作为梁山元老级人物,却动不动就退出组织,没有为梁山做贡献的心思。

• 中下等级:杨雄和戴宗被评为“中下”等。金圣叹认为他们能力单一,在梁山存在感不足。戴宗好歹还能日行八百里,替梁山传递个军事情报,而杨雄除了杀妻落草让人印象深刻外,上梁山后基本没有存在感。

2. 写作手法方面:

• 草蛇灰线法:金圣叹推崇《水浒传》中的“草蛇灰线法”。例如景阳冈多次叙述“哨棒”,紫石街连写若干“帘子”,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描写,实际上是一条线索,等到仔细探寻时,便能发现其中的关联,使得故事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 背面铺粉法:即衬托法。要衬托宋江的奸诈,就写李逵的直率;要衬托石秀的尖利,就写杨雄的糊涂。通过这种对比衬托的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 正犯法:同一件事,偏要重复来写。如武松打虎后,又写李逵杀虎,又写二解争虎;潘金莲偷汉后,又写潘巧云偷汉;江州城劫法场后,又写大名府劫法场等。金圣叹感慨,劫法场、偷汉、打虎都是极难写的题目,施耐庵偏不怕,一定要写出两篇,且写得各有特色,毫无重复借鉴之处,体现出作者高超的写作能力。

3. 整体评价方面:

• 文学地位高:金圣叹认为“天下之文章无出《水浒》右者”,将《水浒传》与《史记》比肩而立,认为《水浒传》的写作方法很多是从《史记》而来,且有许多胜似《史记》之处。他觉得《水浒传》文字精严,读之可掌握读一切书的方法。

• 揭示社会现实:他认为《水浒传》是一部官逼民反的作品,如在第五十一回李逵打死段天锡,柴进失陷高唐州的回目中,他批语道:“高俅无所不为,犹可限也,高俅之伯叔兄弟无所不为,胡可限也……而欲民之不挑衅,国之不亡,胡可得也”,表达了对明末政治腐败、百姓民不聊生的不满,以及对造反者的同情。

总的来说,金圣叹的评语对《水浒传》的人物塑造、写作技巧、主题思想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对后世理解和研究《水浒传》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金圣叹点评《水浒传》的著作主要是《金圣叹批评第五才子书水浒传》。该版本以其精细的艺术分析和独特的见解著称,在众多《水浒传》版本中具有重要地位。以下是该著作的一些特点:

1. 人物评价独到:金圣叹对《水浒传》中的人物有着鲜明且深刻的评价。比如他将宋江评为“下下等”人物,认为宋江虚伪狡诈,表面上是忠义之士,实则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而对鲁智深、林冲、武松等人物则评价颇高,认为他们是真正的英雄豪杰。

2. 写作手法分析精辟:金圣叹对《水浒传》的写作手法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他总结出了如“草蛇灰线法”“背面铺粉法”“正犯法”等写作技巧,并通过具体的文本例子进行详细解读,让读者对《水浒传》的艺术魅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 结构调整与评点结合:金圣叹对《水浒传》的原著结构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他将原书的第一回改为楔子,并将原本的一百二十回改为七十回(即《水浒传》的前七十回为金圣叹评点的重点部分)。在评点过程中,金圣叹对每一回的内容都进行了详细的批注和解读,包括对情节、人物、语言等方面的评价和分析。

总之,金圣叹的《金圣叹批评第五才子书水浒传》是研究《水浒传》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文学批评和小说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金圣叹点评《水浒传》的著作在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学批评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 批评方法的开创:金圣叹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文学批评方法,如“草蛇灰线法”“绵针泥刺法”“獭尾法”等。这些方法为文学作品的分析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工具,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以及语言艺术等方面的精妙之处。例如,“草蛇灰线法”强调小说中看似不经意的细节或情节安排,实则是后续重要情节的伏笔或线索,这种分析方法对于揭示小说的内在逻辑和结构之美具有重要意义。

• 理论体系的构建:他的评点不仅仅是对《水浒传》的具体分析,还蕴含着对文学本质、创作规律等方面的思考和总结,构建起了相对系统的文学批评理论体系。这为后来的文学批评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借鉴,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

2. 对《水浒传》文本传播与经典化的推动:

• 版本的流行:金圣叹腰斩了一百二十回本的《水浒传》,改原书第一回为“楔子”,保留原书第七十一回中的“忠义堂石碣受天文”部分,自撰“梁山泊英雄惊噩梦”的情节作为结局的第七十回。他的七十回本《水浒传》以其精细的艺术分析和独特的见解,掩盖了此前的所有版本,成为三百年间唯一流行的版本,大大提高了《水浒传》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

• 经典地位的确立:通过金圣叹的评点,《水浒传》的文学价值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推崇,被提升到了与《离骚》《庄子》《史记》《杜诗》等经典作品同等的地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金圣叹对《水浒传》中人物形象、情节设置、语言艺术等方面的高度评价,使读者更加关注和欣赏这部作品的艺术魅力,为其经典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3. 对后世文学创作与批评的影响:

• 创作方面的启发:金圣叹对《水浒传》写作手法和人物塑造的分析,为后世作家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经验和启示。作家们在创作小说时,更加注重情节的连贯性、人物形象的丰满性以及写作手法的多样性,从而推动了中国小说创作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例如,《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在创作中就借鉴了《水浒传》的人物塑造方法,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形象丰满的人物形象。

• 批评风格的传承:金圣叹的评点风格对后来的文学批评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评点文字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既能够深入分析作品的内涵,又能够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批评风格被后来的毛宗岗、脂砚斋等批评家所借鉴和传承,成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风格。

4. 文学观念的变革与突破:

• 对小说地位的提升:在金圣叹之前,小说在文学领域的地位相对较低,被视为市井文学或通俗文学,不受主流文人的重视。金圣叹对《水浒传》的高度评价和深入解读,打破了传统的文学观念,使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小说的价值和意义。他认为小说具有与诗歌、散文等传统文学形式同等的艺术价值,甚至在某些方面更能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复杂,这为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读者意识的觉醒:金圣叹的评点注重读者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强调读者在文学欣赏中的主体地位。他的评点文字不仅是对作品的分析和解读,更是与读者的一种交流和互动,引导读者如何去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这种读者意识的觉醒,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批评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使作家和批评家更加关注读者的需求和反应。

金圣叹点评《水浒传》的著作对后世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批评方法的创新与示范:

• 文本细读与深度解析:金圣叹对《水浒传》的点评非常细致入微,逐字逐句地分析文本,从情节、人物、语言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解读。这种文本细读的方法为后世文学批评提供了重要的范例,促使批评家们更加注重对作品文本的仔细研读和精确分析,从而挖掘出作品的深层内涵和艺术价值。例如,他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详细地探讨了人物的性格、气质、言行等方面的特点,让读者对小说中的人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种细致的人物分析方法,对后来的小说批评中人物形象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比较批评的运用:金圣叹将《水浒传》与其他作品进行比较,如与《三国演义》对比,指出两者在创作方式、艺术特点等方面的差异。这种比较批评的方法,为后世文学批评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路,使批评家们能够通过比较不同作品,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品的独特之处和价值。比较批评方法在后来的文学批评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一种重要的批评手段。

2. 文学理论的深化与拓展:

• 小说虚构理论的发展:金圣叹敏锐地指出小说与史书的区别,强调小说的虚幻文本特性。他认为《水浒传》是“因文惹事”,即先有文、后有事,文为主,事为宾,小说中的人物、情节都是作者主观创造的结果。这一观点对后世小说理论中关于虚构性的认识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小说虚构理论的发展。后来的批评家们更加重视小说的虚构性,将其视为小说的重要特征之一,并进一步探讨小说虚构与现实的关系等问题。

• 人物性格理论的完善:金圣叹把人物性格的塑造放到首位,指出《水浒传》令人看不厌的原因是作者把一百零八个人的性格都写了出来。他还强调塑造人物性格要捕捉独特的个性,即使是同一类型的性格,也要显示出同中之异。这一人物性格理论对后世文学批评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人物性格分析的重要标准和方法。后来的批评家们在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时,往往会借鉴金圣叹的观点,注重人物性格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3. 批评风格的影响:

• 个性化批评的倡导:金圣叹的评点文字充满了个性,他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不随波逐流,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主观性。这种个性化的批评风格,打破了传统文学批评的拘谨和刻板,为后世文学批评家树立了榜样。后世的批评家们受到金圣叹的影响,更加注重表达自己的个性和观点,使文学批评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

• 批评语言的生动性:金圣叹的评点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他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评点文字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这种生动的批评语言,改变了传统文学批评语言的枯燥和乏味,为后世文学批评语言的表达提供了借鉴。后来的批评家们在进行文学批评时,也更加注重语言的表达和修辞的运用,使批评文章更具吸引力。

4. 对文学经典化的推动:

• 作品价值的重新评估:金圣叹对《水浒传》的高度评价,提升了这部作品的文学地位和价值,使《水浒传》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他的评点让人们重新认识到小说的艺术魅力和文学价值,对后世文学批评中作品价值的评估产生了重要影响。后来的批评家们在评价文学作品时,更加注重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而不仅仅是作品的社会功能和道德意义。

• 经典作品的解读范式:金圣叹的评点为后世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提供了一种范式。他的评点不仅是对作品的理解和阐释,更是一种再创作。后世的批评家们在解读经典作品时,往往会借鉴金圣叹的评点方法和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挖掘作品的内涵和价值,从而推动了经典作品的不断传承和发展。

后世文学批评理论在以下方面受到了金圣叹的影响:

1. 批评方法与范式:

• 文本细读与深度解析:金圣叹对《水浒传》逐字逐句的细致分析,以及从情节、人物、语言等多维度解读文本的方式,为后世文学批评提供了范例。后世批评家更加注重对作品文本的仔细研读,以挖掘作品的深层内涵和艺术价值。这种文本细读的方法在现当代文学批评中仍然被广泛应用,成为文学批评的重要基础。

• 夹批与评点形式:金圣叹将传统的行间夹批改为文字中间的小字加批,这种评点形式可供发挥的余地更大,不仅可以简单提示,还能随时展开议论。后来的文学评点者大多继承了这种方法,使得评点更加灵活、深入,能够更好地与文本相结合,对作品进行更全面的解读。

• 比较批评的运用:金圣叹将《水浒传》与其他作品进行比较,这种比较批评的方法为后世文学批评提供了新的视角。批评家们通过比较不同的文学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独特之处和价值,也能够更深入地探讨文学的共性与个性,推动了文学批评的多元化发展。

2. 文学理论的深化:

• 小说虚构理论:金圣叹强调小说与史书的区别,指出小说的虚构特性,认为《水浒传》是“因文惹事”,其人物和情节是作者主观创造的结果。这一观点对后世小说理论中关于虚构性的认识产生了重要影响,使人们更加重视小说的虚构性,并进一步探讨小说虚构与现实的关系、虚构的艺术手法等问题,推动了小说虚构理论的不断发展。

• 人物性格理论:金圣叹把人物性格的塑造放到小说批评的中心位置,强调塑造人物性格要捕捉独特的个性,展现同中之异。这一理论对后世文学批评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人物性格分析的重要标准和方法。后世批评家在评价小说人物时,往往会关注人物性格的独特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人物性格与情节发展、主题表达之间的关系。

• 文学创作理论:金圣叹提出作家须熟悉生活、了解现实才能把作品人物写得传神,强调了“澄怀格物”的创作理念。这一观点对后世文学创作理论产生了影响,使作家们更加注重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强调创作的真实性和感染力。同时,也促使批评家们在评价文学作品时,更加关注作家的创作态度和创作方法,以及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 批评风格与语言:

• 个性化批评:金圣叹的评点文字充满个性,敢于发表独特见解,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主观性。这种个性化的批评风格为后世文学批评家树立了榜样,鼓励他们在批评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随波逐流,形成了多样化的批评风格。后世的批评家们更加注重批评的独立性和创新性,使得文学批评更加富有活力。

• 生动的批评语言:金圣叹的评点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这种生动的批评语言改变了传统文学批评语言的枯燥和乏味,使批评文章更具趣味性和可读性。后世的批评家们在进行文学批评时,也更加注重语言的表达和修辞的运用,以增强批评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4. 文学经典化的推动:

• 作品价值的重新评估:金圣叹对《水浒传》等作品的高度评价,提升了这些作品的文学地位和价值,使它们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后世的文学批评家受到金圣叹的影响,更加注重对文学作品的价值评估,重新审视和发掘一些被忽视的作品的价值,推动了更多优秀文学作品的经典化。

• 经典解读范式的形成:金圣叹的评点为后世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提供了一种范式。他的评点不仅是对作品的理解和阐释,更是一种再创作,为读者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后世的批评家们在解读经典作品时,往往会借鉴金圣叹的评点方法和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挖掘作品的内涵和价值,从而推动了经典作品的不断传承和发展。

后世有许多文学批评理论受到金圣叹影响的作品,以下是一些例子:

1. 张竹坡评点《金瓶梅》:

• 张竹坡在评点《金瓶梅》时,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金圣叹的影响。他像金圣叹一样对文本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解读,逐字逐句地挖掘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在批评方法上,也采用了夹批、眉批等方式,与金圣叹的评点形式有相似之处。

• 张竹坡对《金瓶梅》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也受到了金圣叹人物性格理论的启发。他注重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对书中人物的行为、心理进行深入剖析,试图揭示人物性格背后的社会和文化因素。

2. 脂砚斋评点《红楼梦》:

• 脂砚斋的评点与金圣叹的评点有诸多相通之处。在文本细读方面,脂砚斋对《红楼梦》的文本进行了极为细致的解读,对书中的情节、人物、语言等方面都有深入的分析和评论,这与金圣叹的文本细读方法一脉相承。

• 脂砚斋对《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刻画也非常关注,他对人物性格的分析和评价,强调人物的独特性和复杂性,这与金圣叹的人物性格理论有相似之处。例如,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形象的分析,都体现了对人物性格的深入挖掘。

3. 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

• 毛宗岗在评点《三国演义》时,借鉴了金圣叹的一些批评方法和理论。例如,他注重对小说情节的分析和评价,强调情节的合理性和连贯性,这与金圣叹对小说情节的重视有相似之处。

• 毛宗岗也对《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价,他对人物的性格、行为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解读,试图揭示人物形象背后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在这一点上,也受到了金圣叹人物性格理论的影响。

4. 李卓吾评点《西游记》:

• 李卓吾的评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金圣叹的影响。他强调小说的娱乐性和思想性,认为小说不仅要有趣味性,还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这与金圣叹对文学作品娱乐功能的重视有相似之处。

• 李卓吾对《西游记》中人物形象的解读也具有独特的视角,他对孙悟空等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强调人物的反抗精神和自由意志,这与金圣叹对人物性格的独特解读有一定的相通之处。

以下是一则关于金圣叹的民间故事:

金圣叹一生批了很多书,名气很大。一天,他到西湖灵隐寺去见老方丈,要批佛经。老方丈说佛经是不能批的,后来他又向老方丈要佛经看一看,老方丈也不给他看。为此,他俩争吵起来,一直争论到半夜。

老方丈说:“我出个上联,你对得上,就让你看佛经;对不上,佛经你就别看了。”金圣叹一想:对对子,那还不是手到擒来,有什么难处,就点头答应了。老和尚当场出个上联:半夜二更半。

这一下还真把金圣叹难住了,他左思右想怎么也对不上,只好离开了灵隐寺。

后来,金圣叹因抗粮哭庙一案,被判了个杀头的罪。临刑的那一天,正好是八月十五。他猛个丁地想起了灵隐寺对对子的事,同时也想出了对句。他自言自语地说:“我金圣叹临死之前,总算对上了老方丈出的那个上联,在文字上不欠什么账啦。”说完,就在狱中写了下面的对句:中秋八月中。他拜托狱卒将他的下联送交灵隐寺老方丈。老方丈收到金圣叹的对句一看,连声称赞:“对得好!对得好!只是这人狂妄自大,不和一般人交往,这大概是他招来杀身之祸的原因吧!”

以下是一些其他关于金圣叹的民间故事:

1. 《巧解卦象》:有一次,金圣叹在街上遇到一个算命先生,声称自己算卦极准。金圣叹便想考考他,于是让算命先生给自己算一卦。算命先生装模作样地摆弄一番后,说金圣叹近期会有大灾。金圣叹听后哈哈大笑,说:“你这算卦之术也不过如此。”接着,他拿起算命先生的卦签,重新解释起来,将原本不吉利的卦象解释得极为巧妙且充满吉祥之意,让周围的人都啧啧称奇,而那算命先生则羞愧得无地自容。

2. 《妙批文章》:传说有一个年轻书生,自认为文章写得极好,便拿着自己的文章去请教金圣叹。金圣叹看了文章后,一言不发,只是在文章上画了许多圈圈。年轻书生以为金圣叹是在夸赞自己,满心欢喜。结果金圣叹却说:“我画这些圈圈,是因为你的文章通篇都是‘圈子话’,没有一点真才实学。”此事传开后,人们更加佩服金圣叹的眼光和才学。

3. 《戏说考官》:某次科举考试,金圣叹参加完后,在考场外与其他考生闲聊。有考生问他考得如何,金圣叹笑着说:“此次考试的考官都是些有眼无珠之人。”原来,考试的题目在金圣叹看来十分荒谬,他便在试卷上写了一些调侃考官的话语。后来考官看到他的试卷,气得七窍生烟,但又不得不佩服他的才思敏捷。

4. 《智斗恶绅》:当地有一个恶绅,平日里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听说金圣叹很有才名,便想让金圣叹为他写一篇赞美的文章,以此来抬高自己的名声。金圣叹表面上答应了,却在文章中用巧妙的文字游戏,将恶绅的种种恶行隐晦地写了进去。当恶绅得意洋洋地将文章拿给别人看时,大家都看出了其中的讽刺之意,让恶绅丢尽了脸面。

金圣叹是明末清初极富个性和影响力的文学家、文学评论家,对他的评价是多元且复杂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学批评成就方面:

• 杰出贡献:金圣叹开创了较为系统化的文学批评方法,对提高小说与戏曲的地位有着杰出贡献。他将《水浒传》《西厢记》等通俗文学作品推到了与传统经史子集同等重要的地位,让小说、戏曲这类以往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文学形式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研究。他的评点详细且深入,对作品的人物塑造、情节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都进行了精彩的分析和解读,为后人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提供了新的视角。例如,他在《水浒传》的批文中,把人物性格的塑造放到首位,指出创作者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尽可能塑造人物的独特个性。

• 理论创新:提出了“草蛇灰线法”“闲笔说”等多种理论,对文学创作的技巧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总结,使得文学批评逐步体系化、规律化。这些理论不仅对当时的文学创作具有指导意义,也对后世的文学批评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文学创作才华方面:

• 才华横溢:他自身的文学创作才华也不容小觑,留下了不少优秀的诗文作品。其文字功底深厚,语言表达能力强,在诗歌、散文等领域都有一定的造诣。

• 独具风格:金圣叹的文学创作风格独特,具有鲜明的个性。他的作品常常充满了奇思妙想和独特的见解,展现出他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例如他提出的“律诗分解”理论,即将一首律诗拆成上下两部分,每解四句,这种对诗歌的独特解读方式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但也体现了他敢于创新的精神。

3. 个人性格与行为方面:

• 狂放不羁:金圣叹为人狂放恣肆,恃才傲物。他曾在科举考试中与主考官开玩笑而被免黜,次年改换名字又考取功名;还兴扶乩之事,自称可与鬼神通。他的种种行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显得特立独行,不被主流思想所束缚,这种狂放的性格也体现在他的文学批评和创作中,使其作品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

• 正直洒脱:他正直洒脱,善以文喻人、借诗讽政,时常以小说批语的形式批判政局乃至朝廷。他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洞察,对民生疾苦表示同情,对压抑人才的现象表示不满,对反抗者表示赞誉,展现出了一定的正义感和文人的担当。

4. 历史局限性方面:

• 思想局限:金圣叹的思想受到时代的局限,他的一些观点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士大夫的阶级立场和思想观念。例如,他虽然对《水浒传》中农民起义的部分情节表示赞赏,但最终还是对起义者被招安的结局持肯定态度,这体现了他无法彻底摆脱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

• 文学批评的主观性:金圣叹在文学批评中有时过于主观,对原著的理解和解读存在一定的偏差。他会对原作字词及叙事结构加以修改,甚至进行全局性删削,这种做法虽然体现了他对作品的独特见解,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著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总的来说,金圣叹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的文学批评成就和创作才华值得高度肯定,但他的思想和行为也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他的独特风格和创新精神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