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自古就是我国的“鱼米之乡”,不仅水稻高产,并且河流众多,山清水秀,河道内鱼类不仅品种多,并且个体大。
然而在上世纪随着捕捞方式的升级,长江流域内的渔业资源急剧下降,有人说长江内的鱼类主要是水电站建设,下面这张图大家看看。
从1949年到2016年来看长江流域渔业捕捞,在1954年达到了顶峰,随后逐年下降。到了1985年再次达到了峰值,但是相对于1954年的捕捞量来说,要少了很多,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
因为鱼类资源如果在某些年份大规模捕捞的话,往后几年捕捞量肯定会下降,因为鱼类资源是有限的,过度捕捞后,只能等待几年后鱼类慢慢生长繁殖,鱼类种群慢慢恢复才能达到一定的密度,然后才会再次迎来捕捞量增加。
从图中不难看出,1954年到达峰值后,一直到1985年,中间间隔29年鱼类资源才恢复。有人说,长江内的渔业资源主要是水电站的建设,要知道长江内第一座大型水电站是葛洲坝,而葛洲坝建成的时间是1988年12月。
水电站的建设对于鱼类来说确实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从图中来看,相对于滥捕滥捞来说,无异于小巫见大巫了!
从1985年后,长江内的渔业资源急剧下降,到了2016年,捕捞量都没有1985年的零头多,可想而知长江内的渔业资源几乎已经枯竭了。然而在2019年之前,长江流域内的禁渔期为每年的3-6月,主要为了让鱼类能够更好的自然繁殖。
然而还是太乐观了,不仅偷偷捕捞的渔民很多,并且到了6月份过了禁渔期,还是大鱼小鱼一起捞上岸!为了保护长江内的水生生物资源,为了给我们的后代留下一个鱼虾成群的水生环境,也为了保护长江内的珍稀鱼类,不得已实行“十年禁渔”。
从2020年1月1日0时起开始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外的天然水域,最迟自2021年1月1日0时起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期间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
自此为了保护长江内的鱼类,“靠水吃水”的渔民成为过去,到了今年已经是长江禁渔的第4年,那么这4年禁渔长江内的渔业资源到底如何了?
禁渔4年后,长江的生态环境开始呈现出积极的恢复态势。不仅水质得到了显著改善,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的数量也有所增加,为鱼类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食物来源。长江中的鱼类种群数量逐渐增多,部分区域甚至出现了久违的鱼跃水面、成群结队的壮观景象。
特别是长江宜宾合江门,却出现了令人欣喜的景象,合江门岸边聚集起大量的市民和游客,他们手中拿着馒头、面包等食物,纷纷向江中投掷。
只见馒头像雪花般落入江中,而江面上很多鱼类,把江水都“染黑”了,每当馒头或者面包落下,就会吸引大群鱼类抢食一空。下图是视频做成的动图,大家看看这些鱼类抢食的场景。
从视频中来看,这些鱼类当中有很多草鱼,并且个体很大,可以称之为“巨型草鱼”,这些草鱼在长期的投喂下,已经习惯了人类的存在,甚至开始主动靠近岸边,期待着下一顿“美餐”。它们被投喂得膘肥体壮,宛如被人类宠养的宠物一般。
不得不说禁渔仅仅4年,长江内的渔业资源明显在恢复,可惜的是禁渔太晚了,要不然白鲟也不至于灭绝,中华鲟的产卵场也不会连续几年没有监测到一条鱼产卵的情况。
宜宾合江门江段在没有禁渔之前,没有出现过野生鱼类被养成宠物鱼的情况,那时候捕捞量很大渔民众多,如果发现某段江面出现视频中这些情况,估计这段江面渔船都都挤不下!
即使在现在,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场景的背后,不是好现象,因为这些长江内的鱼类被投喂成“宠物鱼”,它们不再畏惧人类,甚至开始主动亲近人类,这无疑增加了它们被捕捞的风险。
虽然宜宾合江门这段江面属于全年禁捕,并且禁止钓鱼,很可能被有心人,或者喜欢投机倒把的人,或者锚鱼的人盯上,到了晚上后顶风作案!
一旦被这些人盯上,这些被投喂的鱼就危险了,不知道这里有没有摄像头,如果有高清摄像头的话,或者有经常有巡逻人,防止这里的鱼类被人钻了空子。
最后:长江十年禁渔4年后,宜宾合江门段,馒头就如雪花般落下,成群巨型草鱼被喂成宠物!保护长江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为这些鱼类安全提供保障。
另外尽管长江生态恢复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需要我们持续努力,加强监管,保护好这一片生命之河,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看到长江内鱼虾群游的场景。让我们携手共进,为长江生态系统的全面恢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