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时期李唐王爷的平叛表现,有功绩有担当,一点不拉后腿

闲说宇俊星 2023-09-21 07:24:00
被忽略的宗室

安史之乱爆发不久,玄宗就任命了太子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同时还任命了不少宗室前往陕东统领唐军进行平叛。毕竟从个人情感和政治角度来说,宗室都比边疆大将更能得到皇帝的信任。

唐玄宗

李唐的宗室在历朝历代中算是比较能打的,开国时期的李道宗、玄宗朝时的信安王李祎都是能挡一面的将帅。特别是信安王李祎在开元时期屡次击败吐蕃和东北边境的契丹、奚族堪称开元时期北境定海神针。

由于安史之乱,唐和叛军都打出了很多经典战役,涌现了不少杰出将领。加上肃宗继位后,永王在江南的叛乱。肃宗可以压制宗室,李唐宗室其他成员在这场叛乱中的作用被忽略了。

死的不明白不白的荣王李琬

天宝14年玄宗任命荣王李琬为征讨元帅,名将高仙芝为副元帅,出潼关征讨叛军,不久,李琬薨逝,赠靖恭太子。

死在任上的荣王李琬

李琬这个人记载不多,虽然素有雅称,但还是个在皇宫长大的公子哥。当时大家希望李琬能旗开得胜。可惜的是天宝14年底正是叛军风头最盛的时候。这位皇子第一次从军经历算是顶雷了。

叛乱不久李琬和高仙芝前往陕州练军,荣王之前没有军队历练的经历。所以这次东行也可以视为玄宗安排在高仙芝身边的监军。

高仙芝败退到潼关

由于封常清在洛阳连战连败,封常清退到陕州后看清了叛军士气锐不可挡。建议高仙芝放弃陕州退往潼关。由于唐军这一个月的糟糕表现,高仙芝决定撤军,在撤退时一不做二不休没有通报把陕州的国家粮仓一把火烧干净。

很快安史叛军进占陕州,唐军沿着崤函古道撤到潼关,后卫部队一路上被叛军碾杀,非常惨。荣王很可能死在了陕州退往潼关的路上,这也确实挺倒霉的。

叛军占据陕州威逼潼关

当玄宗接到两份军报时,一份是陕州被占,粮仓被焚烧,另一份是自己儿子死在撤退路上。心情糟糕到了极点。

最后高仙芝、封常清两位大将阵前被斩很大原因也是这次糟糕的撤退经历造成的。

永王造反的谜团,他到底有没有造反

756年6月安史叛军占领两京,玄宗退往四川后。唐肃宗李亨在灵武登基称帝。但是玄宗继续安排自己的其他儿子在东南,建立治所,指挥平叛军队。一来是聚集力量在东南顶住叛军,另外也是自己不想完全放权,为了掣肘肃宗做了一些动作。

当时的安排了诸位皇子去全国各地募兵。

“颍王、永王、丰王等。朕之诸子,早承训诲......”

永王

看得出来除了永王,还有不少皇子都得到了领兵权。这样客观上起到了分权的作用。所以肃宗登基后马上下旨纠正,让得到委任的兄弟回四川去。很多皇室成员看到唐肃宗的态度也识趣的回了四川。

当时16子永王李璘就被任命为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使、江陵郡大都督。

但是永王没有理会兄长的劝说,而是南下在江陵建立平叛基地,这时隐居庐山的李白看到了一展多年抱负的希望,马上到动身投奔永王。

肃宗李亨说李璘此举是造反,甚至唐玄宗后来也公开斥责永王造反,后世很多史料也说永王欲学东晋故事谋反割据。连当时作为幕僚的李白的诗句里面也自比东晋的谢安。

玄宗看到形势不能制衡肃宗以后,马上称永王南下是可以诛杀的叛乱,虽然委任状是他自己不久前签发的。

“擅越淮海,公行暴乱。违君父之命,既自贻殃;走蛮貘之邦,欲何逃罪?据其凶悖,理合诛夷”。

肃宗下诏,叫李璘去四川和老爹玄宗相聚,李璘拒诏不遵,说是得到了玄宗的授意去抵御贼寇。肃宗下旨让人平叛。这一系列的事情发生的时间点是756年6、7、8月间。

我们回顾这个时间节点。

756年6月4号,哥舒翰出潼关即遭遇大败,不久后叛军陷长安,皇室出逃。

756年6月14号,马嵬驿兵变,杨国忠、贵妃死。玄宗、肃宗分道扬镳。肃宗北上灵武朔方军的驻地。

756年7月,玄宗进入四川后陆续让宗室去东南募兵。

756年7月12日,肃宗登基并马上照会四川老爹,自己已经称帝的事实,并向其他兄弟发出诏书,勒令他们回四川和父亲“团聚”。

756年7月,永王带着一家老小去东南平叛。这个时候安史叛军打出一波战绩,在东南进攻济阴和雍邱,准备掐断运河。在河南西部攻打颍川,准备南下掐断南阳的物资运输。都是准备要了唐王朝命的做法。所以玄宗让宗室领兵除了掣肘自己儿子,确实也因为当时情况已经很危急了,需要皇家出人到当地稳定军心。

结合《旧唐书·肃宗本纪》里说的

“贼将阿史那承庆攻陷颍川郡,执太守薛愿、长史庞坚。甲辰,江陵大都督府永王璘擅领舟师下广陵。”

永王东巡,现在可能除了要抵御叛军,出海偷袭叛军老巢这种可能性也是有的,虽然这个方案太扯了。

但是肃宗刚在北方强行继位不久,很多关系都没有理顺,在这个敏感的时刻,永王调动大军,不得不令他心头疑云丛生,以为永王要搞小动作。而且贼军在两淮和南阳肆虐,永王你带着部队往长江下游跑是个啥意思?

永王是玄宗的16子,因为不太好看,在诸皇子中有点社会哥的习气,所以成年后走侠义路线。夫妻两人总是结交江湖人士,比较豪气。得到父亲的命令后,带着一大家子高高兴兴去东南了准备建功立业去了。一路上不少社会大哥也加入,希望谋个富贵。

这个时候远在北方的肃宗却没有想到这个16弟跑的这么快。玄宗在入四川途中,就加封永王为江淮兵马都督,起码得到这个任命的时候,永王的身份是官方盖章没问题的。

永王带着一家一溜烟到了东南,等拉扯好队伍准备干的时候接到大哥(皇帝)一封“解聘”书,心里别提多窝火。永王计划是要大干一场出出风头的,连运兵走海路奇袭叛军范阳老巢这么野的路子都想出来了。干脆不理大哥的命令,拿着太上皇玄宗的任命继续我行我素。这么看永王确实有社会哥的风范。

不久后永王的几十万大军,在朝廷带领的三千平叛军面前,一夜间作鸟兽散。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永王其实没认真想着造反,最大的可能想搞一票军队在手占据江南过过瘾。他招募的大部分人看到太上皇一纸诏书就都散了,这反造的也太闹着玩儿了吧。

肃宗、玄宗真是一对“父慈子孝”的典范

所以尽管被唐代官方定义为谋反,但是永王多少是有点委屈的。他自己城府不深,本来想建功立业,结果碰上大哥和老爹斗法。自己耍了点脾气最后把一家人葬送了。最后肃宗也埋怨底下人下手太重,永王的后裔并没有受到惩罚。

撑起两淮危局的吴王李祇

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在唐帝国的东南不安的情绪也在蔓延。因为天宝14年12月叛军一渡过黄河就马上占领了重要城市陈留。以此为据点向东可以向东南,直接威胁王朝的命脉——大运河。这个时候先后统帅鲁中南唐军的李祗、协调南阳战线的李巨二位宗室竭尽所能的完成了屏蔽东南半壁江山的任务。

756年叛军四处开花,河南东部到运河一带压力极大

在756年,叛军占据洛阳后就一直对东面的要冲济阴和雍邱用兵。希望拿下后作为进军江南的基地。

李祇,吴王李恪之孙。作为河南前线协调人的吴王李祇,很好的完成了迟滞叛军的任务。让唐军在这一地区和叛军打成僵持。可以说这个老成持重的宗王很好地支持了下属的工作。

这时张巡据守的雍丘、吴王祇据守的灵昌,因为紧邻叛军控制的陈留,一度成为唐军以鲁中山区为依托、对抗西面叛军的前沿支点。在一段时间里,张巡与吴王祇配合得相当默契,两军一南一北,将陈留叛军牢牢牵制在原地。

从756年初到年中,这一地区还算比较平静。但是随着756年崔乾佑在灵宝大败哥舒翰。其他战线都受到了巨大影响。

叛军这时的士气极为高涨,在多个地区都在攻城略地。这个时候的两淮、和南阳的唐军受到了巨大的压力。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候吴王李祇下岗了。接替他的是另外一名宗室嗣虢王李巨。

救火队员的嗣虢王李巨

“李巨,曾祖父虢王凤,高祖之第十四子也。凤孙邕,嗣虢王,巨即邕之第二子也。”

李巨,也是李唐的宗室。唐高祖14子的曾孙,按照辈分是玄宗的同辈,肃宗的叔辈。吴王李祇可能因为年事太高,不能适应激烈的战场原因离任。李巨临危受命接替了他的职位。负责鲁西南淮北的军事安排。李巨不是生瓜蛋子,在756年上半年,他就被玄宗拉倒南阳地区救火。

李巨在南阳协调各路唐军抵抗叛军进攻

在两淮开打的同时,叛军由毕思琛率领,下南阳准备掐断江汉平原的唐军钱粮输送。鲁炅和岭南来的唐军被叛军击败。玄宗赶紧下诏命嗣虢王李巨从蓝田出兵相救,不久任李巨为河南节度使,让他兼统领何履光、赵国珍、鲁炅,先领三节度事。好在鲁炅不屈不挠,收拢了败军在南阳抵住了叛军。

李巨也没有使绊子,李巨奏报里写到:“若鲁炅能存孤城,其功足以补过,则何以处之?”遂令鲁炅随军效力并让让鲁炅继续坚守南阳,还让颍川附近的来瑱协助南阳的唐军。因为南阳地区危机暂时解除,他被派往两淮地区统筹军事。

鲁炅坚守南阳也立下了大功

与此同时吴王李祇被调回朝任太仆卿。吴王李祇刚离任,唐军在潼关惨败,各地的叛军犹如打了鸡血一般四处出击。

接替他任河南节度使的嗣虢王李巨一上任就碰上叛军战力的高峰。李祗的离任,使得张巡失去了一位全力支持他的上级,灵昌与雍丘之间的配合度大大降低,两地的唐军各自据城为战,相继被叛军合围。这样,叛军主力便毫无顾忌地从两地之间突入到鲁中地区。

李巨明白自己救火队员的角色,在被叛军冲的支离破碎的防区尽量通过内部调配来解决一些州郡的缺粮问题,这也引起了粮食被调出州郡的不满,尤其是粮食比较充足的睢阳(这也是后来睢阳粮草用尽要吃人缓解的原因),毕竟目前谁都不好过,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初,睢阳谷六万斛,可支一岁,而(李)巨发其半餫濮阳、济阴,(许)远固争,不听。济阴得粮即叛。——《新唐书 张巡传》

756年12月,粮竭兵疲的南线唐军终于全线溃败,鲁郡、东平、济阴相继沦陷。一直在敌后抵抗的颍川也被攻破,太守被抓到洛阳以北的冰原上冻死。徐州已不再安全,李巨遂率部南下,移镇临淮(今泗洪县临淮镇),不久以后,他黯然离开河南。原北海太守贺兰进明接任。

不久后李巨返回了唐肃宗在关中凤翔的大本营,在香积寺之战收复长安后作为西京留守负责长安的治安。

宗室离任之后

李巨离开后,肃宗安排了贺兰进明接任东南地区战局。东南再没有得力的宗室领导唐军了。肃宗本人上位不正常,让他放手宗室领兵也是奢望。好在李唐王朝运气不错,东南和江汉平原的唐军硬是顶住了叛军的疯狂猛攻。

贺兰进明来到两淮前线时是肃宗亲自交代了作战方略的。竭尽所能不能让叛军再靠近运河上游,保证江南的钱财不被叛军占有。贺兰进明带着沉重的心情上任,没想到徐州之前的孤城睢阳居然挡住了叛军主力。

睢阳顶在了最前面

这个时候因为雍邱和鲁西南的陷落,唐军的军事力量退到了徐州一带。原来按照叛军的进攻势头和唐军的军事分布,下一场打仗应该是在徐州附近展开。

但是张巡,这个某种程度改变了历史走向的人。在睢阳靠着募集的7000士兵硬是将叛军钉在这个运河节点上。

睢阳的战斗坚持了10个月,由于张巡打的异常灵活,还屡屡出城偷袭叛军。原本要南下的叛军根本不敢绕开这座坚城。

睢阳的坚守

贺兰进明在这期间面对睢阳危在旦夕的局面。没有发兵援助,即使睢阳守将南霁云杀出重围来请求救兵也没有放一兵一卒。他们不救睢阳是因为贺兰进明任河南节度使以后利用叛军主力被迟滞的时机向北用兵收复了多地:

757年秋,7月,河南节度使贺兰进明克高密、琅邪,杀贼二万余人。而此刻睢阳已经粮尽了要开始吃人了。

琅邪(今山东临沂)、高密(今山东诸城)位于鲁中山地及周边区域。很明显,贺兰进明依然延续了李巨时期的作战方略,即由临淮、彭城向北夺控鲁中地区。

见死不救的贺兰进明

这样一来,豫东平原上的睢阳就成了一颗吸引叛军的诱饵。睢阳唐军在贺兰进明看来就是“纯耗材”。可惜张巡没有看破,还在拼死与叛军的主力作战。

老奸巨猾的贺兰进明等人也趁着叛军主力专注于睢阳之际,兵进鲁中,收复琅邪、高密二郡,任由睢阳陷入灭顶之灾。

虽然行为令人不齿,但是就结果来说贺兰进明完成了唐肃宗李亨的要求。

总结

综合来看,李唐宗室在安史之乱时表现的还不错,基本能尽职尽责的完成工作。除了“走位飘忽”的永王,其他人竭尽所能的完成皇帝的安排。不过肃宗上位后,因为自己上位不正,对于宗室的使用比较“谨慎”。收复洛阳以后自己的太子李豫也按在长安不让上前线了。后面几年的平叛属于李唐宗室的高光时刻就再也看不到了。

1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