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谱!村道被收费站用护栏封死?镇政府:过分了,但人家有规定

小杯醉红颜 2024-05-31 03:32:29

近日,在内蒙古赤峰市十三敖包镇发生一个与收费站和村民是否得出入冲突的故事引发广泛关注。

据悉,该镇下辖的一道路在翻新道路时,施工单位在路口安装了护栏,护栏完全封死了村民原本用于进出农田的必经之路,导致村民无法正常出行。有村民称,这是附近收费站为了收费而采取的措施。

这起事件表明,随着公路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收费站与当地村民在出入路权与秩序管理等问题上的矛盾也日益显现。公路收费是维护道路运行与管理的重要手段,收费站有权对通行车辆进行收费和监管。

作为基层民众,村民的出行需求和使用权也不容忽视。当前事件核心就在于平衡这两方关系,让公路建设真正成为“为民”的基础设施。

这起事件的背后,实际蕴藏着深厚的原乡情与人情风情。那条被封堵的“断头路”,原本就是村民自己年代久远修筑的田间小道,沿用多年成为村中必经之路。

但如今随着公路建设规模扩大,这条小道成了管理难的“杂交带”,进而被破坏性地断绝了。这里我们应该理解,对许多年居此地的村民来说,这条小道早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自然组成部分。突然间就这样被抹去,这给村民带来极大的不便。

作为管理单位,收费站的立场也很难说完全错了。作为新修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收费站确实有责任对车流进行有序监管,这也是高速公路管理的国际通例。

但在行使自身功能的同时,也要充分论证措施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兼顾各方利益,不能因为那条老百姓干活用的小道而自给自足地加以破坏。尤其是在没有给出明确的交代与解释的情况下,更是极易撩起民怨。

从社区关系的立场来看,收费站若提前与村委进行充分沟通,了解村民出行方式,而非单方面作出决定,事件或许就不会发生。

当地政府回应时也表示“我们也觉得过分”,从中可以看出收费站行为的确缺乏必要协调。树立高层次的社区共生观,始终将公路定位为“为民服务”的公共基础设施,也将是正确处事之道。

公路建设为地方发展创造了便利条件,但同时也隐藏着新旧关系调整的难点。只有通过多方协商,兼顾各方合理诉求,才能走出一条共赢之路。

相信只要当事各方都以“并立并重”的开放立场出发,一定可以找到一个保障各方利益的最佳解决方案。

收费站可以考虑设立农村通道,给予村民一定通行权限,而不完全封闭原有道路;村民方面也要理解公路管理的难处,合理配合现代化建设需要进行必要调整。两方通过继续沟通,找出一个既保障管理秩序,也不脱离农村实际的平衡点,相信问题将迎刃而解。

这起事件也提醒我们,在城乡融合深入推进的今天,如何处理城乡各方关系,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微冲突,将是各地政府需要高度重视的一个方面。一方面要推进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也不能冷落和剥夺农村群众多年形成的习惯。

只有城乡都能在改革中共同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公共政策才算真正达到既服务经济发展又促进社会和谐的目的。

就此事来说,相信只要各方都诚意加以沟通,以更广阔的胸怀来审视问题,一定可以找到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这也许就是公共事务管理需要拓宽视角,实现协调共赢的真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