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行情在调整阶段,其实没什么好看的,涨太快了就会要调整,既然是调整必然是不会回到原点,所以没什么好看的。
还是多花点时间研究一下好企业。
前两天发现一家让人感觉比较踏实的企业:常润股份。
也简单的去分享了一下自己的感知逻辑,在研究这家企业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多的启发。
四年的内需疲软,让很多企业都感受到了痛,对于只做国内的业务的企业来讲,更加的难受,没有其他渠道的需求来进行缺口补偿。这也是为什么带出海业务的企业,普遍的业绩表现都优于仅做国内市场的企业。
单一市场,就是会存在这样的问题,都避免不了市场的需求上升和下滑,但是对于全球化的企业来说,这种影响就要小一些,因为有的市场下滑,有的市场上涨,这样就减少了波动。
前几年,我们有一波红利,那就是国产替代,用本国的产品去降低对进口的依赖,这块对于质量上乘的企业来说,是一波红利,哪怕是在饱和市场,进口比例较高的行业,替代效应就越发明显。可以说这波的红利是典型的增量窗口,具备这类替代产品能力的企业,业绩爆发,爆发后还能维持一定的持续饱和率,受难的是原来提供进口产品的企业。
国产替代这个过程很漫长,大空间已经被这几年消化的七七八八,现在市场上也还存在一些替代空间的领域,尤其是材料方面,这是我们比较缺的,这个方向上面还有一些空间。
当这个阶段过后,新的红利窗口会是什么?
全球化,有人可能会说,全球化不是在中国加入WTO就已经开始了么?怎么现在又成了新的红利窗口了。
因为我们的产品质量在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之中,经历了国产替代的洗礼之后,我们的产品已经达到了全球化的标准,以前我们都是卖一些低端的产品,现在我们产品具备中高端的素质了。这也得益于国产替代浪潮的驱使,因为你想替代进口产品,你的产品质量和性能至少要做到差不多水平吧。
现在时候到了,产品力上来了,以前我们靠服装和代工来全球化,现在我们靠智能制造和产品来全球化,范围更大了,层次更高了。
常润股份整个公司的发展历程就在给我们讲述一个完整的全球化布局的故事,这是在它身上受到的启发。早期常润一直在做“千斤顶”,用高品质和长期主义,将“千斤顶”这个品类做到全球的市占第一。
这种专业主义的坚持过程之中,他们形成了遍布欧美的线下销售网络,这是长期发展的产物,没有10-20年积累,这张网是编织不出来的。积累线下销售网络的同时,开始布局跨境电商网络,目前已经初具规模,已经成为沃尔玛和亚马逊的高级供应商,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联动销售网络。
目前这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它遍布全球的线上线下销售网络和众多的全球知名品牌。
这是中国出海企业的缩影,类似这样脚踏实地的中国企业还有很多,也许有一些有产品力,但是不会走出去,有一些已经走出去了的,那走出去的这些企业就能够带着有产品力的企业一起走出去。
这是当下能看到,也符合市场规律,规模化企业发展的必选路径,出海,寻找增量市场,同时减少企业经营的波动性影响。在A股市场投资,未来必然要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有出海业务积累很深的企业,将会是投资标的的首选,因为这个市场想象空间太大了,可以说没有上限。
做14亿人的生意,和做80亿人的生意,可想而知,这个增量空间有多大。
今天就这些吧。
喜欢蚂蚁的文章,可以点一下关注,每天发点财经故事,有时候也发点公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