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者李邦宁

另类评说 2024-11-23 11:02:57

提起宦官,一般而言,人们更多想到的是秦朝的赵高、明朝的王振魏忠贤等大奸大恶之人。而前述宦官,委实喜欢奸诈弄权,干预朝政,是导致国家衰败甚至最终被颠覆的重要原因。但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也还有一些如蔡伦、高力士、郑和一样,在某一方面为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宦官之人。而在元朝,也有一个在很多方面堪称贤明的宦官,他就是李邦宁。

清人毕沅的《续资治通鉴•元纪》中,有这样的记载:至大元年(公元1308年)的八月,元武宗在大安阁陪伴皇太后,阁中有一个盛放衣物的旧竹器,他指着旧竹器问李邦宁里面装的是什么,李邦宁回答说:“这是世祖存放衣物的东西。我曾经听世祖皇帝说:‘收藏这些把它们留给子孙,是为了让他们知道我生活之节俭,并因此力戒奢侈与浪费。’”元武宗打开看过之后十分感叹,说:“不是你说,我哪里知道这些!”当时有宗室中有一位被封王的人在一边,那人赶紧说:“世祖虽然神圣英明,但却过于吝啬。”

李邦宁严肃地说:“不对,世祖每一句话,无不应为后世所遵循。每一与、一夺,无不正好跟其人的功或罪相称。而且,向天下征收的钱财虽然很多,但如不节用,必然匮乏。自先朝以来,每年的赋税已不足用,如今又多次召集宗藩集会,费钱无数,早晚不能支给,必将横征暴敛,招致人民怨怒,这难道算是好事吗?”

这李邦宁,是不是相当贤明?首先,当元武宗对放在大安阁中盛放衣服的旧竹器发生兴趣,让他打开的时候,他借此机会对元武宗进行勤俭节约的教育,我以为就很睿智:作为皇帝的元武宗,假如不是逮着了这样的机会,作为臣子的李邦宁是不太方便对他进行这方面的谏言的。而当元武宗对旧竹器里面有所感触,一些马屁虫试图误导元武宗的时候,他则又予以元武宗善意的提醒,以正视听:奢侈与浪费必定导致横征暴敛,而横征暴敛必定会招致人们的怨怒——其言下之意则是,如果不能对此类问题高度重视,江山最终可能因此倾覆。

对李邦宁来说,见风使陀,诸事顺着元武宗的心意也未必是不会,但毫无疑问的是,他把国家和百姓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更多地着眼于社会的稳定、民众的幸福来考虑眼前的事儿。虽然他也一定知道,作为皇帝的内侍之臣,皇帝吃香喝辣,他也一定能够跟着沾光;反之,皇帝勤俭朴素省吃俭用,那么,他也只能跟着过紧日子。然而,把个人的小心思置之度外,更多地考虑国家利益,无疑是忠诚之人应该做的,虽然他不过是宦官一个。因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作为很多人不愿正眼相看的宦官,他的境界却超越了很多非宦官之人?比如说,那位说“世祖虽神圣,然啬于财”的王爷?

宦官因为其生理上的缺陷以及历史上确实有不少宦官之人与奸邪沾边,所以,很多人建立起了举凡宦官,没有一个好东西的以偏概全的印象。然而,蔡伦、高力士、郑和以及这里的李邦宁向我们证明了,这样的偏见是有害的,宦官之人中也不乏值得我们尊重乃至敬仰的。所以,我们是不是该切忌简单地根据人物的身份来给他们定位,而更应该从他们所做作为来判定他们的善恶良莠?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