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三教合一也救不了李纨

腾高至心 2024-02-26 22:19:43

三教合一也救不了李纨

——卿何薄命

(2024年2月26日)

近来偶读《庄子·内篇·齐物论》。说实话,这文言文晦涩难懂,我从小见了就头大,一概的吃不消。这次也是硬着头皮,前后对照着注释、译文,勉强看下来,还是一头雾水,不甚了了。当然,也不是完全的一点收获也没有。看到解析,切中那几个要紧的文字,还是叫我眼前一亮。

那段解析文字这样讲,庄子要齐通物论,非先忘“我”不可。“吾丧我”,表现在外,是“形容槁木”;表现在内,是“心如死灰”。“丧我”,并非要丧失自我,而是要去掉纷繁芜杂的“诸我”,复归生命本源的虚静灵台。那便是一个澄明净澈的本我,亦即文中所谓的“吾”。

也就是说,“吾丧我”者,“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那是什么样的人?愚以为,那或许就是道家所推崇的理性人格,是某种意义上的完人。

我们再看《红楼梦》第四回怎么描绘李纨。书中说,“这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惟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一个丧字,一个槁木死灰,完全吻合道家完人的光环,正好套在李纨头上。可见,作者曹公对这个人物的偏爱和怜惜。

实际上还远远不止这些,曹公匠心,用在李纨身上可谓多矣。再看书中交代——

“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至李守中继承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

这是什么?是儒家,是理学,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所标榜的淑女和节妇形象,又为她涂抹了一层油彩。

除此之外还有,第六十五回中,贾琏心腹小厮兴儿回答尤二姐的问话,说道——

“原来奶奶不知道。我们家这位寡妇奶奶,她的浑名叫作‘大菩萨’,第一个善德人。我们家的规矩又大,寡妇奶奶不管事,只宜清净守节。妙在姑娘又多,只把姑娘们交给她,看书写字,学针线,学道理,这是她的责任。除此,问事不知,说事不管。只因这一向她(凤姐)病了,事多,这大奶奶暂管几日。究竟也无可管,不过是按例而行,不像她(凤姐)多事逞才。”

这里称扬李纨为“大菩萨”,是给她身上又添了一层佛教的保护色。至此,在李纨身上,儒释道三教合一,都齐了,集于一身,不可不谓是完人了。这李纨的纨,有一个意思就是完美、完人的完。这个完,是作者给予“她”的厚望,是高看一眼、厚爱一层,是更大觉悟的替身。

为什么要把儒释道三教合一集于李纨一身?这就是贾珠之死的设计深意。这李氏即贾珠之妻,是荣国府管理者贾政的长媳,王熙凤占据的位置,原本该是李纨的。可偏偏这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这青春丧偶,对于李纨来说是致命打击,如同当头棒喝,应该是觉悟人生的开始。这里表面上是丧偶,实际上是“吾丧我”,丧失对外依赖的“诸我”,随即便有了“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的道家临门。

再看曹公为李纨设计的命运曲《晚韶华》,开头就唱“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这是什么意思?贾母曾不无痛心的说过,“素日都不是你们(指赵姨娘等)调唆着(贾政)逼他(宝玉)写字念书,把胆子唬破了,见了他老子不像个避猫鼠儿?”宝玉如此,当初贾珠何尝不是这样?这也是两个儿子,一个逼死了,一个逼出病来。这就是在儒教、在理学中执迷不悟的表现。“珠虽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方五岁,已入学攻书。”这对于李纨来说是劫后余生,应该有所警觉和醒悟才对。可惜李纨没有汲取教训,还是执迷不悟,公公因念书逼死了丈夫,她又教儿子在功名路上一命呜呼。早年丧夫,中年丧子,晚年呢?只能丧气了。这岂不是大大的悲剧吗?

宗教是对人灵魂的救赎,得了“大菩萨”的诨名,李纨应该还有希望,还不至于不可救药。可是她呢?所作所为,完全是人性的,伦理的,偏不是觉悟的。比如带着小姑子们去闹凤姐要钱,比如探春提议搞诗社,她抢了风头争当社长,比如凤姐不在她也在贾母跟前很有眼力价的表现,比如带头对平儿等几个大丫头品头论足,比如凤姐都不晓得小红的底细她却格外留心,知道得一清二楚,或许还可能在搭救巧姐之际该出手时她却迟迟不出手,等等。李纨这个人物形象是丰满了,鲜活了,人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实际上,这个人设也就差不多完了。分别心,是非心,利害心,真伪心,完全走向了反面,不知不觉的。这就是悲剧的真谛,人要往好处走,可是走着走着,就走进了一种幻境,一种梦境,一种看上去挺美,一种那样做都似合理、无可挑剔,却冥冥之中,掉进了那样一个陷阱,自掘的坟墓,埋葬了自己。李纨把道家那一件护身,变成了包装,甚至伪装,活出了另类的人生。

回头看看金陵十二钗正册排名,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李纨却在倒数第二。李纨这个“大菩萨”还不及“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的王熙凤,凤姐只一项接济刘姥姥就令“也须要阴骘积儿孙”的李纨望尘莫及。李纨这位大奶奶甚至还不及巧姐,巧姐虽小,但一个被卖烟花,沦落风尘,就成为其一身洗刷不掉的耻辱和污点。即便这样,李纨也赶不上她。李纨只是比秦可卿略强些,秦氏纵是贾母重孙媳妇中第一个得意之人,但她顶着“万恶淫为首”的帽子摘不掉,名节有亏,是硬伤。由此可以想见李纨在作者曹公心目中的位置。从这个意义上说,李纨的纨,也是完了的完。意思就是,她一生的做法,看似无奇,却离道家完人的境界早已渐行渐远了,儒释道三教合一也救不了她,这才是她真正的薄命、最大的悲剧。

庄子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