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内卷的这种说法,大概是从2020年开始出现。但教育的竞争性一直都存在,以前我们没有内卷的说法,不是因为现在的“内卷”的形容更具体,而是因为现在教育的竞争形成了过度且恶性的社会现象。
而最近很多媒体都开始立项做教育的节目了,例如《他乡的童年》,《十三邀8》最新的这两期,还有《圆桌派》时不时有教育相应的主题。而这个教育问题成为一个焦点反映了一个社会现实:
我们大部分人在这个教育环境中感受到了恶意,所以我们很多家长开始焦虑、寻找办法。而最终,很多人都把这种恶意归因为中高考的升学筛选制度。
校运会,1500米的项目,有的学生跑得快,有的跑得慢,在这个比赛结果中总会有一个优劣先后的成绩排序。跑得慢的学生回家后就跟家长说,这次校运会的名次不靠前,家长就埋怨这个项目的评分计算的方式问题。这思路对吗?
有的家长不甘于这个名次,天天逼着孩子去锻炼跑1500米的项目。但孩子的优势在于弹跳,可能他适合跳高或者跳远。而问题是,家长没发现孩子这个优势,老师也没发现,都让他去跑1500米,久而久之,连老师都开始怀疑这个1500米的评分制度。
孩子其实也不想跑1500米,至于为什么要去跑,一是因为家长和老师都这么建议,二是跑1500米的项目获得名次后能够得到的关注和掌声比其他项目要多。但孩子不知道的是,那个跑得快的同学,他是本来就跑得快。
我国在1977年恢复高考,第一批高考考生已经退休了。恢复高考到现在差不多五十年,但我们吐槽教育内卷从2020年左右才开始,也是在这几年才开始普遍怀疑中高考的升学制度,那前面四十年也是同样的中高考筛选制度,为什么没有人觉得那是一个问题呢?
在大部分人看来,高考是改命跨越阶层的一个通道。但以前之所有没有形成这种所谓的内卷问题,也没有人怀疑过中高考的制度问题,是因为就算那些高考失败的人,大部分都能做着上代人在做的工作,回家种田的回家种田,进厂打工的进厂打工,他们只要凭借着最质朴的劳动创造价值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景就能让生活得到最基本的保障。所以高考是他们的一个更好的出路,而不是唯一的。
现在真正让人感到不安的是,没有上一个“好大学”,就很难找到一份“好工作”。
所以大家埋怨的不是这个中高考分流的问题,而是大家对不确定性的恐惧,但他们又放大了这种上了一个好大学就能有好工作的成功比例。现实是大学里同一个班的学生会跟小初高一样有成绩好也有不好的,而他们出来社会的成就跟大学的成绩也不完全成正比的关系。
我们还可以感受到现在社会平均的受教育程度更高了,但社会对真正高等教育的知识应用要求并没有提升很多,而仅仅是学历要求提升了而已:只要会开电动车、会看导航我们就能做外卖员;普遍通用的文字识字,基础的餐品制作会做,我们就能做奶茶、餐饮;只要会开车,就可以做滴滴司机;会使用基础的电脑软件Word、Excel就可以当一个文员……我们不讨论尖端的工作内容,因为那不是大部分人。
这是一个时代带来的问题,就业需求不是对能力的要求,而是对学历的要求。
很多人以为取消中高考就解决问题,其实我认为问题更大。因为人普遍都是懒的,中高考在这里,至少大部分人都知道中高考是一个方向,如果没有这种被安排,很多人会惊慌失措。
就像康德说的:“如果有一本书照顾我的理解力,一位牧师照顾我的良心,一位医生规定我的饮食,我丝毫不用自己费劲。只要我能付钱,我就不需要思考,别人会帮我打理一切的事务。”
就因为这种懒惰,资本家利用了人性中的懒惰,他们开始上演这种救死扶伤的庸医行为。
我在网上找了关于教培机构兴起、发展再到爆发式增长的一些年历信息:
20世纪90年代,以应试教育为目的的例如新东方、学而思、好未来这些机构兴起;
21世纪初,学大、精锐开始向素质教育为办学内容转型;
2010年,线上教育开始兴起;
2015年,国家出台《民办教育促进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教育;
2018年,开始规划化管理校外的培训机构;
2019年,进一步强调减轻学生负担,规范校外培训机构;
2020年,疫情来了,线上教育喷射式增长;
2021年,国家出台“双减”;
2022年,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
让教育内卷的是这些校外机构的兴起,让家长以为找到了一种通往成功的可能性。但从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最初10年都没有人去抱怨这种内卷,也没有人去抱怨这种中高考的升学制度。因为补习是一种公开的选择,只要是公开的,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公平的,别人参与那我也参与。
全社会补课潮这种现象是不健康的,之前仅仅只是合法合规的而已。但这种行为,其实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仅仅是从这个游泳池游完再换到另一个游泳池加班训练而已,会的还是会,不会的还是继续扶着泳池边打水。
疫情的到来,再加上“双减”的加持,很多教育机构都变得偷偷摸摸地经营,甚至有的卷钱跑路了。而让人吐槽这种内卷的原因是,信息不对等和进一步的机会不对等。就是有的人有渠道可以补,或者有的人补了有进步,而有的人没渠道去补,有的人补了也没进步。在那些没渠道没效果的人看来,那些有效果有渠道的人就是在抢夺了他们的机会。但你会发现,参与这种内卷和吐槽这种内卷的,基本是中产的人,因为对于跨越阶层最焦虑的是他们。底层的比较无能为力,顶层的已经做好兜底的计划。而中产的人,以为拿到这种补课机会,就是拿到必胜的结果,这就是我说他们放大了这种补课可以上好学校,好学校可以有好工作的的成功比率。
看到没,如果每个人都额外花了钱补课,他们也不会抱怨什么的,他们抱怨的是不公平。
也就是并不是中高考的升学筛选的制度问题,而是在筛选前,有人抢跑了。
如果中高考取消了,或许会有大考(大学考试)作为另一个门槛筛选,进入研究生学历作为基本用人要求的社会生态。
如果要想大众对这种教育焦虑放缓,我们应该要建造一种良好的社会价值观,职业无分贵贱,另外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崛起,应该要协助人类的工作,而不是替代人类的工作。体力劳动是最容易被科技带来的进步替代掉的,这批人本身也只具备体力劳动的能力,他们该何去何从?人们对教育的焦虑,更多的是对未来的自己无处安放所焦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