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不过一百余年,上千万的满族人,为什么都不在说满语了?

万世与浮华 2024-02-26 22:25:44

前言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很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通用语言,我国人民币的背面也有不同民族的语言,这代表着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但是也有很多的民族语言就此消失。

在联合国的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文件中显示全世界有7000多种语言,将有百分之八十到九十语言在未来的二百年里消失。满语就是其中一个消失的语言。

清朝灭亡以后,满族人的数量也有很多,是仅次于汉族的少数民族,但是根据调查显示,已经没有教授满语的学校,会满语的人也是非常少见。现在全国只有两三百人会使用满语,可是清朝消亡不过一百年,上千万的满族人,满语为何会灭绝了呢?

满汉融合之路复杂

当年努尔哈赤将满洲统一,建立了后金的政权,但是后金属于是少数民族的政权,面对汉族王朝的强大压力,明朝当时拥有着非常强大的军事能力,后金要站稳脚跟,就要先从明朝这里突破。

努尔哈赤分析形势以后,认为只靠武力是说不通的,汉族人数规规模大,占领中原也需要大量汉族人的支持才行,于是他树立口号称“满汉一家”,开始拉拢汉人。

努尔哈赤给了很多丰厚的待遇,在当时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有巨大吸引力的,在这项政策开始以后,在明朝边疆的那些官员们都被吸引来了,由此后金的汉化开始逐渐加深。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努尔哈赤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来促进满汉民族之间的渗透,明天启元年,很多的满汉军民都迁居到了辽东地区,努尔哈赤先稳定他们,实行了名叫计丁授田的政策,平均二十个人中有一个人去当兵,有一个人去出差,这样就很好的解决了军饷和兵力的问题。

再加上女真人大量进入辽东,大量的满族人民吃住出现问题,努尔哈赤于是开始解决满汉人吃住问题,实行了粮食同吃,分田耕种,但是这样激起了汉族人民的反抗。

那些投奔他来的汉族大臣,努尔哈赤让他们也学习满族语言,学习满族的文化,要求他们在处理事物的时候也需要用满语,但是这其实对汉族人来说是一个重大的难题,简直就是对牛弹琴,后来的努尔哈赤也意识到了,只有更深层次的汉化才能统一中原,但是这个想法还没有付出实践,努尔哈赤就生病去世了。

满语的发展

继续汉化的任务就给到了接下来的皇太极,在努尔哈赤的铺垫下,他继续研究汉文化,皇太极首先以身作则,他说得流利的汉语,就连汉字写的也是相当的好。

满族作为我国比较古老的民族,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的时候,在秦汉时期,被叫做浥娄。在皇太极的调动下,出现了我们知道的满洲。满洲的发展也非常的崎岖,从一个洲发展到国家也是非常的不容易。

满文的出现可是盛极一时,在皇太极的作用下广泛应用起来,逐渐取代了蒙古文字,文武大臣在恭请尊号的时候,使用的是满汉蒙三种文字,满文和汉文和蒙文有着同样的地位。

但是在后期的时候,满语和汉语就开始碰撞了,虽然满语也大量使用,但是相对于汉语来说,

汉语的完善程度更高。一方面使用汉语的人数多,很多的书籍都是汉语,那些满族的八旗子弟就不得不学习汉语。

顺治重用汉臣 康熙推崇汉文化

1636年,皇太极去世,顺治帝继位。顺治帝小时候被汉族女子抚养长大,一直就被汉文化熏陶,所以福临登基以后,就重用了很多汉臣,他希望在汉臣的带领下,满臣们能够快速学习汉语。当时有人质疑顺治帝这样做,他说道汉臣精通书籍,熟悉中原的民生治理,如果没有他们,这个国家很难和平。

顺治帝面临着满臣们的抗议,他依旧是不为所动,要想长期的统治中原,最重要的就是满汉交融,这也是必由之路。后来的康熙也是汉文化的推崇者,康熙在位时汉文化艺术飞黄腾达,达到了繁荣,就连康熙也是写了很多汉语的诗广为流传。

为什么满语会难以推广呢?这其中肯定有原因。

满族的历史虽然非常悠久,但是很多因素限制了他们,不得不在蒙古文的基础上创立属于自己的文字,可是蒙古文也是没有成熟体系的,人为创造的文字是有很多缺陷的,满语使用并没有汉语灵活。

同时,汉文化的发展非常的快速,在这样一种文化下满语就难以再使用,清朝时有统治者要求各族的大臣都要使用满语汇报工作,书写公文也要用满语,但是那些大臣也不得不接受中原文化的熏陶,在清军入关没多长时间,有很多的书籍传入,例如《三国演义》在当时被清军将领奉为是兵书,人们开始阅读。

当然统治者也有办法,他们将这些书籍翻译成满文然后再阅读,但是这些强大的文化书籍已经让他们更加向往中原的文化。

当时,乾隆在位时发生了众多的叛乱,有一次兆慧将军带领的军队被叛军包围,军中也没有了充足的军粮,但是他们依旧保持了高昂的斗志,这和一本书有关,这本书叫做《全本说岳》。这本书讲述的就是岳飞的故事。

岳飞可是战胜了他们祖先的人,可他们还是很愿意听岳飞的故事,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被叛军包围的日子中,他们没有松懈一天,最后坚持到援军到达的那天。可以说是中原文化的影响才让他们团结起来战胜了叛军。

在清朝收复新疆以后,他们恢复了很多城市的地名,这也是基于中原经典书籍《汉书》和《唐书》的基础上才恢复的。这时候的清朝已经完完全全的被汉化了,清朝内部那些满族的八旗子弟们说满语的更是寥寥无几。

现如今满语的发展

雍正小时候就是被康熙请的老师教导,他受到了满汉蒙三种语言的熏陶,可以流利的使用满语和汉语交流,雍正当时推崇官话改革,就是都要说汉语,如果说不好汉语是不允许参加科举考试的,有一个传闻是,雍正在日常生活中都说汉语,只在骂人的时候说满语。

乾隆时期,说不好汉语就不能参加考试这项奇怪的命令被废除,但是这满族的官员们已经在满语上退化很多了,乾隆当时还不知道满语即将面临着淘汰的结局,在很多时候他都说满语,受到他的影响,个别大臣们也开始说起了满语。

其实,对于满语的保护,在乾隆帝的时候就有措施,但是没有任何用处。嘉庆年间,几乎没有人使用满语,嘉庆皇帝眉头紧皱着说道:“今满洲非惟不能翻译,甚至清话生疏,不识清字。”

道光皇帝的时候,满语的学习已经退出了学习范围,人们也丝毫不在意满语,慈禧太后批阅文章也只用汉文,不写满文,慈禧太后对于满文也是一个字都不认识的程度。

在溥仪皇帝的回忆中,他提到他的满文学习是最糟糕的,他只知道大臣向皇帝请安时要说一句满文,就是“伊立”,这两个字是起来的意思,溥仪说其他的他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清朝的朝廷对于满语的使用严加规范,能够说得词汇也是非常少的,“满洲必以其所有之物始有名称,如珊瑚,苹果……本为其他所无者,即用汉语。”

到了民国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将那些满蒙学校给取消,还掀起了一阵歧视满族人之风,有些地方闹出了人命。很多满族人不能说出自己的民族,甚至隐姓埋名躲风波,爱新觉罗家族也改了姓,教授满语是不被允许的行为,满语也就此断了发展。

现如今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能够让满语消失,因为它是我国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要保留文化。

翻阅历史发现,在清朝的时候,有用满文记载的史料,这些史料是非常有价值的文献,但是我们看到满语不禁觉得发懵,这还是需要会满语的人来翻译,加上史料的数量非常的大,这就需要很多会满语的人。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日本和韩国建立了满语的研究院,如果满语从中国消失,那么满语将会迎来和端午节,朝鲜服一样的危机。

我国有很多语言已经消亡了,例如羿语,木佬语等等,另外的阿龙语,赫哲语也是几个老人会说。

我们现在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将这些文化保留下来,因为如果这项语言消失,那么文化也会随之消失,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也就不复存在。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财富,保护每一种语言也是我们应该做到的,这不仅仅是保护满语那么简单,这更是保护我们人类的文化。

3 阅读: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