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在军事,败在人心:从曾国藩的两件事看晚清的衰败

江湖评论嘉 2024-08-03 02:06:58

用晚清第一名臣之说来评价曾国藩似乎是不为过的,官场中的他圆滑却不失耿直,生活中的他偏执但也不失童趣,学习中的他愚笨但不乏毅力。人生在世,评人易,克己却难,曾国藩却能始终秉持操守。

在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中,曾国藩曾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没有曾国藩清王朝的统治可能会提前结束。曾国藩一生做过很多事情,不能说毁誉参半,但在当时也是争议纷纷。但是今天我们再次回看他所做的事情,仔细斟酌,就能窥探出出晚清的各个断面。

第一件事:建立湘军。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这场农民起义运动席卷了半个中国。给清朝的统治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曾国藩的人生也因这场战争而改变。在建立湘军前他曾任团练大臣,曾国藩本以为依靠团练可以抵御太平军的进攻。但是因为政府没有资金,而且大部分的团练人员是被强征出来,战斗力弱、战斗积极性不高。这迫使曾国藩自己组建军队。

而为什么是迫使?一是当时太平军攻势猛烈,曾国藩所在的长沙随时都有可能陷落。二是清政府的武装力量的衰落,由于清政府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使武器装备落后老旧。又加上军队的父子相承,世纪以代为业致使军队战斗力弱。

从建立湘军可以看出当时的国防力量已经衰败不堪,曾国藩的湘军也只不过为清王朝续命,难以真正改变清朝军队战斗力弱的状况。

第二件事:天津教案事件。

法国传教士占民田、拐骗幼童。激起民愤,当地老百姓打死外国传教士及其商人20余人。英、美、法等七国以此为借口在天津集结大批军队进行抗议。当时的清政府在经历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后国力大衰。清帝国早已成为一个空架子。面对列强的威胁,清政府只能乖乖答应列强所开出的条件。最终天津教案以当地知县充军,并赔付50余万两白银结束。

曾国藩在办理此案件中,因涉及国家众多,为了维护清王朝的尊严与国家的和平,采取委曲求全的方针,而这导致民怨再一次沸腾,一时间曾国藩成为千夫所指的罪人。也因为这件事情,曾国藩名声大跌。

在天津教案中,是落后的封建体系与资本主义体系的较量。而清朝在世界的大潮中多次错失变革的时机。从而使清王朝加速走向衰落。

晚清败在军事,败在人心。清政府将军饷降到最低,已达到告慰自己心里那份来源于国库空虚的紧张感,政府尚如此,对于国家安全毫不关心,对于百姓来说,只求自己能够在短暂的时间里,可以过着心里告慰自己的安全感与侥幸的舒适感。

清政府从物质到精神无不在残忍的剥削着,这也从另一方面暗示着,一个国家的国君是需要何许的智慧才能够在物质与精神层面充分合理调配,以达到治理一个国家欣欣向荣不断发展的效果。但是很可惜,晚清有重臣,无贤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