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口都被“精神病”?悲剧的背后,是国内外精神医学的问题!

安汐谈情感 2024-08-03 13:08:43

本文字数约:7352 字

阅读时间约:9 分钟

本文章节:

01、儿子和父母的矛盾激烈,互送对方进精神病院!

02、一家三口都被诊断“精神病”,大夫是不是乱来?

03、精神医学的“症状学诊断”有很大的局限性

04、这场闹剧的另一根源,是家庭系统出了问题

父母把孩子送进了精神病院,这种事情不算新鲜。但孩子出院之后,把父母也送进了精神病院,这实属罕见!

而且,后来北京安定医院的专家对这一家三口进行诊查,都显示没有“精神病”,孩子甚至是一切正常。

最近,“一家三口均被诊断精神疾病”的新闻冲上热搜。很多网友对此非常不解,甚至觉得细思极恐:

到底是这一家三口确实有病,还是精神疾病的诊断就是那么随意和混乱?

这是某个大夫和医院的问题,还是国内精神科的水平太落后?

很多网友还担心:

如果我也被亲属送进精神病院了,大夫就说我有病,我怎么才能证明自己没病?尽快出院?

实话说,我作为一名临床精神心理医生,从事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碍诊疗20年了,我看完这则新闻后心情很复杂。

事件中把一家三口诊断为“精神病”的大夫们确实有不足,但整体上来看,这不是某个大夫或某所医院的问题,也不是国内精神科水平的问题。这是整个精神医学的问题,国内外都一样,西方发达国家一样有这样的“闹剧”。

以下从精准精神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帮助网友们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啼笑皆非的事,并理解这背后的精神医学,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01、儿子和父母的矛盾激烈,互送对方进精神病院!

这件看起来很魔幻的事情是这样的。

莫楠是山东淄博的一个小伙子。高三那年他住在学校里,每天从早上6点学到晚上11点,3个星期才能回家一天。莫楠觉得压力实在太大了,心身疲惫,于是跟母亲提出请假一天。

但母亲不同意,说又没生病,请什么假?莫楠为了能休息,恳请心理科医生给他开点药,“我都要吃药了就说明我生病了,生病了肯定就能休息”。没想到,他母亲让他吃了药之后,还是把他送去了学校。

莫楠苦苦熬过了高三,终于考到了一所一本院校,他在学校表现很好,拿了奖学金,还成为了班主任助理。但他父母仍然不停叮嘱他吃药,莫楠说自己“顺从变成了习惯”,即使离开了家,还是会按照父母的要求吃药。

而莫楠每次放假回到家中时,很容易与父母吵架。他不想搭理父母,把房门关起来,父母也认为这不正常。“无论是我跟他们吵,还是选择不理他们,他们都说我又犯病了”,父母要求莫楠去北京看病,他被诊断为抑郁状态,诉说自己曾有自杀念头。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莫楠与父母只能长时间待在家里,他们的争吵更加频繁、激烈。莫楠喜欢打游戏,作息有点黑白颠倒,这都被父母视为异常行为。

而且,莫楠父母之间也吵得很厉害,一度扬言要离婚。莫楠说,当时他父亲说,如果离婚了,就不再支付儿子的学费,母亲的收入又低,所以莫楠决定先休学,保留学籍。他父母也同意了。

莫楠休学后,他母亲更加频繁地带他看病。有一次,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心理门诊的大夫说他没病,而是建议父母给他足够的空间,但莫楠的父亲一听就生气,转身走了,母亲也跟着走了。

今年2月,莫楠和母亲前往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0年底,一家三口再次频繁爆发矛盾,莫楠父母把儿子哄骗去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就医,该院大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和“偏执分裂”。莫楠说,他反复跟大夫解释自己目前的不开心可能都是父母造成的,但医生却在病历单上写“总认为对方、外在不好,缺乏自我反思”。

到了2021年7月,莫楠说自己被父母骗到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没做任何检查就被强制住院了,他被带子捆绑住,有人给他打针,还有人电击他的头部,使他头痛欲裂。3个月后,莫楠才被批准出院,又因肥胖被父母送进了减肥训练营。

从训练营出来后,莫楠担心再次被父母送进精神病院,便一边收集资料,打算告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一边劝说父母去看精神科。

“我当时想得比较简单,如果我父母都是精神病患者了,那我被精神病患者强送进精神病院,这算什么?”而且,莫楠一直觉得父母很善变,可能精神也有问题。

于是,莫楠多次跟母亲哭诉住院期间的痛苦遭遇,母亲听着心疼,决定接受孩子的建议,“以身试病”。结果,他父母还真的被诊断有精神障碍。

莫楠的母亲对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大夫说自己心烦、失眠,最后被诊断“抑郁症”,并入院治疗。她在医院住了3天,觉得不对劲,整个人的气色更差了。她想赶紧回家,但医生不允许。最后是她的好友多次跟大夫申请,住院第15天时才出院。

而莫楠的父亲前往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就诊,医生给出的诊断为“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莫楠的母亲也去了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同样诊断为“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

这个时候,莫楠父母已经意识到不对劲了,怎么连自己也被诊断“精神病”了呢?他们又到北京两所权威大医院就诊。

其中,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莫楠父母的诊断都是“焦虑状态”。在北京安定医院,莫楠母亲的诊断为“失眠”和“焦虑状态”,莫楠父亲的诊断为“情绪冲动”、“焦虑状态”、“酒精的有害使用”、“酒精依赖综合征”和“高血压”。而莫楠的诊断是一切正常。

从这以后,莫楠父亲开始支持儿子的维权。他认为孩子遇到的部分医生诊治过于随意,想怎么诊断就怎么诊断,丝毫不负责任。

莫楠父亲认为自己也没有病,“我能赚钱、能养家,能和朋友友好相处,没有社会危害,他们(医生)说我有病,简直胡说八道!”事实上,莫楠父亲说得有道理,虽然他性格暴躁、固执偏执,有一定的精神心理问题,但他的社会功能良好,不能诊断为“精神病”。

现在的莫楠已经大学毕业了,他一边工作,一边维权。他向淄博市卫健委投诉,但该市卫健委答复称,经过调查,发现该市精神卫生中心的诊疗流程符合规范。

莫楠不满意,决定把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告上法庭。淄博市淄川区人民法院委托天津市医学会进行医疗鉴定,最后结果是“医方医疗行为不存在过错”。

而莫楠因为以前的“精神病”诊断而不能考公务员,还被社区列为重性精神病人并重点管控。

02、一家三口都被诊断“精神病”,大夫是不是乱来?

这件事情被曝光后,很多网友的聚焦点在于:

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跟北京安定医院的诊断相差那么大,把莫楠一家三口诊断为“精神病”,大夫到底是不是乱下诊断?

从精准精神心理学的角度,对于这个问题,我并不认同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大夫的诊断。但其实,从精神医学的角度来看,这又很难评定为“误诊”。

因为现行精神医学中的大部分诊断,包括莫楠一家三口被诊断的那些,都是“症状学诊断”,国内外都一样。也就是说,主流精神科大夫只需要看外在症状和行为就能下诊断,不需要了解就诊者的心理活动过程。

从新闻报道来看,莫楠高三时确实出现了一定的精神心理问题,学习压力大,内心压抑,父母也不理解他。这时候,父母更加科学的处理方式是帮助孩子减压,给孩子适当请假休息。

可惜,莫楠的父母完全没有意识,一味只看重孩子的学习,忽视了他的内心感受,甚至以为孩子真的得精神疾病了,逼迫孩子乖乖吃药。

而莫楠第一次被诊断为“重性精神病”是在新冠疫情期间。本来他和父母的亲子关系就很恶劣,一家人被封控在同一屋檐下,他们的冲突更加激烈,莫楠父母甚至吵到要闹离婚的地步。

其实,这样的情况在疫情封控期间非常多见,很多家庭氛围本来就不良好的家庭不停发生争吵,家庭成员的心理压力明显增大。这确实会增加家庭成员出现精神心理障碍的风险,但不能说明这就是病态的异常行为。

后来,莫楠休学了。休学以后,莫楠母亲继续带儿子看病,就是这个期间,他被山东省精卫中心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和“偏执分裂”。这都是精神科中的“重性精神疾病”,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重性精神病”,严重程度等同于精神分裂症。

从精神医学的角度,当时那个大夫的诊断思路极有可能是这样的:莫楠确实有明显的重度抑郁发作,心情低落,心态悲观消极,甚至有过自杀念头。另一方面,他父母发现他以前很听话、很顺从父母的,但最近变得暴躁易怒,动不动就跟父母激动争吵,大夫认为这属于轻躁狂/躁狂发作。

那既有重度抑郁发作,也有轻躁狂/躁狂发作,大夫就诊断为“双相障碍”了,也就是老百姓说的“躁郁症”。

至于所谓的“偏执分裂”,有可能是因为莫楠当时非常怨恨父母,认为都是父母害了自己,所以大夫认为他出现了偏执型人格异常,甚至认为他有妄想症状。

而且,莫楠父母还跟大夫说了很多孩子的“异常”,甚至说他想制毒。他父母的叙述肯定有失真的地方,导致精神科大夫也觉得孩子症状严重。不过,莫楠父母这么做不是为了故意害孩子,而是因为无知、愚昧,一点儿都不理解孩子的心理。

还有,莫楠当时休学了,按莫楠的说法,这是因为父亲说离婚后不给他交学费了,他想保留学籍,所以申请休学,父母也同意了。

但在精神科大夫看来,一个学生不能正常上学了,那就是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病得很严重。既然都那么严重了,医生自然就建议患者住院了,甚至建议父母将孩子强制送院了。

以上这种诊断思路就是典型的精神医学“症状学诊断”,只需根据就诊者的外在行为、情绪就能下诊断,但没有深入了解就诊者的心理活动过程,也不理解就诊者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表现。

当然,因为目前的报道中主要是莫楠自己一个人的说法,也不排除他当时确实症状严重,或者故意不提。

总之,严格来说,根据目前精神医学的诊断方式,很难说给莫楠下诊断的精神科大夫是误诊。所以莫楠一再举报、投诉、报警,都得不到他想要的结果。

那为什么北京两所大医院对这一家三口诊断又如此不同?

其实,在主流精神科中,不同大夫的诊断不同,这非常常见。因为即使是同一个患者,ta在不同阶段、情景下的表现是不同的。

莫楠跟父母到北京求诊时,他父母已经意识到孩子过去的诊断有可能是不妥的,孩子在精神病院里受苦了,他们对孩子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尊重。而莫楠当时也有一定的独立能力了,他整体上是情绪平稳的,认知相对比较理性,社会功能也没有受损。

而且,他到北京安定医院就诊时,有没有说出自己完整的经历?有没有提及自己曾有自杀念头,跟父母有过剧烈冲突,并且被山东精卫的大夫诊断为“双相障碍”?新闻报道里都没有提及。

如果他没跟北京安定医院的大夫说这些,那依据症状学诊断,大夫自然认为他能吃、能睡、能工作,情绪平稳,一切正常。

还有,就算同一个患者、同一个时期、对不同的精神科大夫说了同样的话,但因为不同大夫的理解有所不同,有一定的主观性,最后得出的诊断也会有所不同。

临床中有不少患者看过北京、上海很多大夫,都是权威大医院的权威专家,但他们的诊断也不一样。当然,这里面也有不同大夫的诊断水平不同的因素,但绝不是全部。

不过,虽然山东省精卫中心的大夫把莫楠诊断为“双相障碍”这不属于严格上的误诊,但确实有待商榷,存在争议。

因为在精神科临床中,就诊者的性情变得暴躁易怒、在家里大吼大叫、砸人毁物,这到底属不属于轻躁狂/躁狂发作?这是有争议的。大部分精神科大夫认为是;但也有不少精神科大夫认为不一定,有可能是抑郁症患者也会出现的“激越状态”。

这个争议导致很多患者的症状虽然相同,但有的被诊断为“双相障碍”,属于“重性精神病”,但有的患者则被诊断为“抑郁症伴激越状态”。

我个人就更加认同第二种诊断。真正的轻躁狂/躁狂发作应该是患者欣喜若狂、狂妄自大、自我感觉非常良好的,而不是暴躁易怒、持续压抑的。

如果按照莫楠的描述,更符合他的诊断是“抑郁症伴激越状态”,他在家情绪激动,是因为他父母对他造成了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而且在疫情期间频繁激活了这些心理创伤。

03、精神医学的“症状学诊断”有很大的局限性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莫楠一家三口的遭遇,不是国内精神科诊疗水平不行,也不是大夫的诊断随意又混乱,而是暴露了精神医学这个学科的巨大局限性。

而且,国外也同样出现过这样的闹剧。在20世纪,很多美国年轻人为了逃避征兵,故意说自己有精神疾病,导致美国精神病患病率暴涨。

当时的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大卫·罗森汉恩觉得这很“神奇”:难道精神科大夫看不出来一个人到底有没有精神疾病的吗?如果一个正常人故意装病,被判定为精神疾病的几率有多大?

罗森汉恩做了个实验,他找了8个正常人,再加上他自己共9人作为实验者。他们故意把自己弄得很邋遢,作出萎靡不振的样子,然后去公立精神病院找医生,说自己听到了不存在的声音、看到了不存在的景象等等。

结果,这9个正常人成功骗过了医生,都被收治入院。罗森汉恩自己被诊断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这9个人自然不想在精神病院里待太久,他们住院后,很快就说自己没有幻觉了,想出院。但医院不允许,还是要求他们接受治疗。9人中,最少的被要求住院了19天,出院时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缓解期”。

在这里插句题外话。从主流精神科大夫的角度来看,确实很容易把住院患者的不配合行为都视作病态。

患者越说自己没病,反抗治疗,大夫就越倾向于认为患者缺乏自知力,有暴力倾向,病情很严重,很可能会加大药量,甚至给予保护性约束(用带子绑在病床上),或者给予电休克治疗(条件和水平高的医疗机构会采用改良电休克治疗,即MECT)。

那如果患者住院时乖乖配合治疗,按时吃药、休息、参加文体活动,对医生护士都很尊敬、有礼貌,承认自己之前确实病得很严重,大夫反而会认为患者的病情有改善,考虑提前让他们出院。

后来,罗森汉恩把这次实验的经过写成了论文,并公开发表,掀起了轩然大波。他还说,“一旦医务人员认定某一个人患有精神疾病,就会将其一切举止视为病态行为”。

可见,美国的精神科专家下诊断时,其实也是只看外在的症状和行为,听患者或家属的叙述,只要发现症状数量和程度符合诊断标准,即可下诊断。

当然,现在的精神医学诊断比20世纪时的更加规范、严谨,但本质上还是如此。即使大夫开了一些生化检查,抽血、检查大脑等等,这些都只是辅助手段。常见的精神心理障碍,比如抑郁症、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等,都没有确定的生物学层面的标志物,还是主要靠大夫问诊和判断。

对此,热衷于投资科研的前中国首富陈天桥也感到非常失望。

陈天桥在事业巅峰之时出现了严重的精神心理障碍,多次出现惊恐发作。他决定深入了解脑科学、心理学、精神医学,跟很多全球顶尖的专家见了面,希望找到解决办法。

但他最终发现,人们对大脑和意识的认知水平仍和50年前一样,发展非常缓慢。精神医学目前的诊断仍然靠当面访谈,没法使用某种生物标志物设备来检测抑郁症。

而且,随着2013年DSM-5(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编著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出台,双相障碍的诊断标准扩大了,即使患者症状不典型,也有可能被诊断为“双相谱系障碍”。

也就是说,被诊断为“重性精神病”的人更多了,双相障碍的患病率升高了,诊断出现泛化的现象。在国内,这部分患者的诊断被上报后,会成为考公、考编的严重阻碍,生活和工作都受到很大影响。

所以,其实在临床中,精神科大夫对于双相障碍的诊断是应该慎之又慎的,不应在无意中增加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压力。

另外,有的网友说,是不是在精神科大夫眼里,人人都有病?会不会精神科大夫自己也有病?

其实这种担心是过虑了。现在很多精神科大夫也是比较理性客观、与时俱进的,对人的心理活动也有一定的了解。比如莫楠看过的那么多大夫之中,也有不少认为他其实没有“精神病”,有的还直接指出了他父母的问题。

而绝大部分精神科大夫其实没病,他们只是基于精神医学作出判断,这无可厚非,并不是故意针对患者。

当然,极小部分精神科大夫确实有病,而且病得很严重,最臭名昭著的就是临沂四院的杨永信“杨叫兽”,他心理扭曲,有严重的自恋型人格障碍,对大量青少年造成严重的精神伤害。

其实,社会上有很多人处于精神心理亚健康状态,虽然正常生活可以进行,但有一定的精神心理问题,比如情绪问题、睡眠问题、人格异常等等。很多能力优秀的父母、社会精英阶层、高级知识分子就有偏执型人格异常,比较自以为是。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全球性调查结果显示,全世界真正心身健康者仅占人口总数的5%。

04、这场闹剧的另一根源,是家庭系统出了问题

上面分析了这么多,既然精神医学的诊断有那么大局限性、主观性,只看表面,那这个问题怎么办?

首先,大众不要奢望精神医学能在短期内解决这些局限性,这非常不现实。直到现在,国内外主流精神科还认为抑郁症、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常见精神心理障碍病因不明,还是只能用症状学诊断。

大部分精神科大夫认为,这些精神障碍的病因跟基因遗传、大脑神经递质浓度异常有关,但人类基因组计划花了大量时间、资金,至今都没有找到所谓的致病基因。而且,越来越多学者质疑“神经递质学说”,因为大量患者并没有大脑神经递质浓度异常。

那抑郁症、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常见精神心理障碍的真正根源到底是什么?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发现,根源其实是后天心理社会因素,是患者的后天经历中形成了大量的病理性记忆,尤其是叠加性心理创伤。

而有相当一大部分的叠加性心理创伤来自于原生家庭,最常见的情况是,父母对孩子缺乏真正的理解、尊重、积极引导,在无意中对孩子造成了大量的心理伤害。

就像新闻里的莫楠,他父母在这方面就非常无知愚昧,孩子压力大、想休息,但他们的回应是“又没有病,请什么假?”他们频繁在孩子面前争吵,孩子稍微想放松下,就指责孩子偷懒,用各种方法逼迫孩子听话。

所以,莫楠这件事的另一个根源问题在于家庭,他的父母其实很爱孩子,但严重缺乏自我反省意识和能力,尤其是他父亲。恐怕直到现在,莫楠父亲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还是一味指责是大夫的诊断有问题。

当然,这里不是把所有责任都归咎于患者父母。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发现,导致患者出现精神心理障碍的病理性记忆中,除了来自于原生家庭之外,有很多还来自于学校、社会和互联网经历,包括患者接触过的影视、文学作品等。

只可惜,主流精神医学对此缺乏意识,还不断投入精力和资金用于生物学层面的研究。

比如上面提到的陈天桥,他认为,抑郁症等精神障碍肯定是源于大脑的某些部位出了问题。他向科研机构投入大量资金,希望能探明大脑在生物学层面的奥秘,解决抑郁症、老年痴呆、帕金森氏病等精神疾病和神经退化疾病。但直到目前,他都还没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

因此,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心身健康地长大,避免被诊断为精神障碍的话,不要被动地等待精神医学的改变,而要积极地掌握真正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避免在无意中对孩子造成叠加性心理创伤。

如果孩子已经被诊断为精神心理障碍了,对于是否住院,父母要谨慎,尽量避免住院经历对孩子造成二次的心理伤害。

父母也不要把希望全都寄托在主流精神科大夫和心理咨询师的身上,而要及时开展“自我家庭治疗”,从根源上修复孩子的病理性记忆。

最后,希望莫楠的事例和以上的分析,能让网友们对精神医学这门学科有更加理性、深入、客观的认识,对真正高效、科学的精准精神心理学知识有更多了解,而不是人云亦云,看不清背后的真相。

#一家三口被精神病#

1 阅读:157
评论列表
  • 2024-08-05 07:12

    要了解青少年在青春期会出现暂时性的某种精神状态,这不能说当时的诊断是完全错误的,毕竟诊断依据的是当事人当时表现出来的(也包括监护人的描述,注意,这也是可能产生差池的关键),与,其自述的状态的结合。同时,精神问题的检查不如其他医学检查有着严苛的检测数据指标作为参考,其判别的依据多来自于就诊时候对其精神状态的观察与叙述自述等。[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