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区居民结直肠癌筛查专家共识》图文梳理

元元的备忘录 2024-08-23 12:34:46

《中国社区居民结直肠癌筛查专家共识》,本文对共识中中国社区居民结直肠癌的筛查策略和流程等要点内容进行梳理,供大家参考学习。

流行病学

结直肠癌(CRC)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癌症之一,造成了沉重的社会负担。根据2024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癌症登记数据,2022年我国肿瘤登记地区CRC新发病例为51.71万例,死亡病例为24.00万例,新发和死亡病例约占全部癌症的10.7%和9.3%。

此外,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数据,我国CRC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SIR)和年龄标准化死亡率(ASMR)分别为20.1/10万和8.6/10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ASIR为18.4/10万,ASMR为8.1/10万)。

我国CRC流行病学具有以下特征:

时间分布特征:中国人口标化(简称中标)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地区分布特征:我国城市CRC中标发病率和死亡率城市高于农村,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性别分布特征:各年龄阶段男性CRC中标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

危险因素

环境和遗传因素均可增加CRC的发生风险。CRC相关危险因素见图1,具有这些危险因素的人群应当引起关注,进行早期 CRC筛查。

图1 CRC危险因素 注:+++表示强烈增加;++表示显著增加;+表示适度增加

筛查对象

建议将筛查人群分为一般风险人群、散发性高危人群、遗传性CRC高危人群;针对不同风险人群确定CRC筛查早期对象,制定不同的CRC筛查策略和模式。

图2 风险人群分类 注:IBD,炎症性肠病和克罗恩病

建议一般风险人群于45岁进行初次CRC筛查;散发性高危人群在40岁接受初次CRC筛查;遗传性CRC高危人群的筛查开始年龄应早于一般风险人群及散发性高危人群,也早于一级亲属的发病年龄,根据原发疾病的不同应于青年期适时开始CRC规律筛查。对于适宜筛查人群尽早开展CRC筛查,建议推动CRC的二级预防。

图3 遗传性CRC发病率、相关基因、结直肠镜检查频次和筛查起始年龄

筛查方法

现有多种筛查方法均能发现CRC和腺瘤性息肉。不同CRC筛查方法具有不同的检测敏感性及特异性,应综合考虑证据有效性、便利性、安全性、实施条件和经济效益以及受筛查者意愿,在不同人群CRC筛查中选择应用。

图4 CRC筛查方法

筛查路径

图5 CRC筛查路径

一般风险人群及散发性高危人群在CRC结肠镜筛查结果正常后,每10年进行1次结肠镜检查,监测随访间期每年进行1次 FIT。散发性高危人群在结肠镜筛查发现腺瘤并治疗后,监测随访间期每1~3年进行1次结肠镜检查。遗传性CRC高危人群每1~2年进行1次结肠镜检查。若不能或不愿意接受结肠镜进行筛查,建议采下列筛查方法:1年1次FIT检测、每1~3年1次多靶点粪便DNA检测或血液多基因甲基化检测。若结肠镜之外的 CRC筛查试验为阳性,则需尽快行结肠镜检查以评估有无腺瘤和CRC。针对社区居民可以在风险评分后,考虑先采用FIT或多靶点粪便DNA检测或血液多基因甲基化检测初筛,对初筛检测结果阳性人群再接受结肠镜精筛的CRC筛查路径。

来源:中国继续医学教育网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