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鳄娱海棠
编辑 |鳄娱海棠
序投资3000亿耗时近10年,川藏铁路为何非修不可?战略价值不可估量
川藏铁路是继青藏铁路后,中国修筑的第二条进藏铁路干线。
其全长1838公里,起于四川省会成都,止于西藏首府拉萨,将西南地区这两座重要城市相连接。
图片来源于网络
修建川藏铁路有多难这条铁路的建设分两阶段推进。成都至雅安段率先开工,于2014年12月正式动工。
拉萨至林芝段次年6月开始修建,2021年6月25日,拉林段正式开通运营,这标志着川藏铁路建设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待川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其将与青藏、兰新等既有铁路线路一道,构建起一张覆盖整个西南地区且连接内地的快速铁路网。
这不仅有利于进一步促进西藏自治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加快西藏与内地各省市的人员往来和经贸交流,也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善西藏的交通运输条件,提升西藏的交通战略地位。
图片来源于网络
川藏铁路被称作为“天路”,是为世界上海拔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铁路之一。
沿线地质状况极为复杂,逾80%的路段为隧道与桥梁。
铁路线需穿越岩溶塌陷区、冻土区、高寒缺氧区等特殊地质环境,施工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修建铁路,需于崇山峻岭间开山劈石、穿云破雾,同高原复杂多变的地质状况展开斗争。
这对建设者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施工组织能力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修建铁路。
施工人员需要克服高原反应、低温、缺氧等诸多恶劣环境因素带来的巨大挑战。
高原缺氧导致人体供氧不足,会出现头痛、恶心、乏力等高原反应症状,严重影响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
高寒缺氧环境还会加剧机械设备的磨损和故障,给施工带来诸多困难。
图片来源于网络
建设中,川藏铁路面临诸多世界级工程难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全长16.5公里的桑珠岭隧道。
作为世界最长的高海拔隧道,桑珠岭隧道施工难度堪比“人间炼狱”。
隧道位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空气稀薄。
氧气含量不足60%,常年气温在零下20℃以下。
工人们在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下作业,身体和精神都承受着巨大考验。
隧道穿越喜马拉雅山脉,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断层、破碎带、高地应力等不利因素交织,给施工带来诸多困难。
图片来源于网络
隧道内岩爆频发,给施工带来极大困难和安全隐患。
岩爆是指在高地应力作用下,围岩突然破裂并猛烈抛出岩块的动力现象,威力巨大,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
桑珠岭隧道岩爆规模大、强度高、频率高,最大岩爆规模达到200立方米,相当于30多辆大卡车同时倾倒的岩石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岩爆引起的风速可达到20米/秒,威力堪比12级台风。
为了防范岩爆危害,建设者们采取了一系列安全防护措施,如支护、锚喷、压力释放等,确保施工安全有序进行。
同时,他们还研发了"隧道岩爆微震监测预警系统",对隧道内部进行实时监测。
一旦发现岩爆征兆,就立即组织人员撤离,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图片来源于网络
达嘎拉隧道全长17.32公里,高地温、软岩层、突水等复杂地质问题集中,给施工带来诸多困难。
隧道内最高温度更是达到了56℃,工人们在如此高温环境下作业。
犹如在烈火烹油、热浪炙烤之中开展工作,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和汗水。
高温环境下,工人们身着厚重的防护服,顶着酷暑在隧道内挥汗如雨地劳动。
每个人都像是从水里捞出来一般,汗流浃背、大汗淋漓。
为了给工人们创造相对舒适的作业环境,项目部安装了通风降温设备。
并定期为一线员工发放防暑降温物品,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工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巴玉隧道是川藏铁路的另一难点工程,94%的路段为岩爆区,岩爆问题严重制约了隧道施工进度。
岩爆是指在高地应力作用下,围岩突然破裂并猛烈抛出岩块的动力现象,威力巨大,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
为攻克这一世界级难题,施工人员发明了全球首创的隧道岩石微震预警系统。
通过在隧道内布设微震传感器,实时监测岩体微震活动。
并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提前预警岩爆危险,从而有效保障施工安全。
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为解决隧道岩爆难题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堪称中国铁路建设领域的独门绝技。
图片来源于网络
软岩层地质条件差,极易发生变形坍塌,给施工安全和进度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建设者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软岩层带来的安全风险。
突水问题也频频发生,给施工带来诸多不便。
为了应对突水问题,建设者提前探查、设置导流洞、配备强大的排水设备等,确保了施工的有序进行。
图片来源于网络
建设川藏铁路还需跨越430余条河流,包括大渡河、金沙江、雅砻江等多条大型河流。
累计爬升高度达1.4万米,需翻越100多座高山。
铁路建设者们面临着诸多世界级工程难题,如高墩桥梁施工、高海拔隧道施工、高寒缺氧环境施工等,每一项都是对建设者们智慧和勇气的极大考验。
图片来源于网络
川藏铁路的战略意义作为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项目,川藏铁路对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保障国防安全的战略通道,川藏铁路的建成将极大提高边防物资和兵力的快速输送能力。为维护国家领土完整、捍卫主权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铁路沿线修建的隧道工程可形成天然防御,有效抵御外敌的攻击和入侵,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
图片来源于网络
西藏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铁路的联通将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
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铁路建设过程中,各族建设者同舟共济、和衷共济,共同战胜艰难险阻。
用汗水和智慧铸就了民族团结的丰碑,必将进一步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外,川藏铁路还是推动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引擎。
沿线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水电、生物、旅游等资源。
铁路的建成将打通连接内地的便捷通道,加快资源开发利用步伐,带动沿线产业发展,助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铁路建设还将带动沿线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
促进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2014年开工至今,数万名建设者战天斗地、攻坚克难,用生命和汗水铺就了这条钢铁大动脉,诠释了"基建狂魔"的中国力量。
在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下,工人们顶着常年低温、强紫外线作业,工作效率仅为平原地区的50%。
建设者们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而是迎难而上、敢于胜利。
他们发扬不畏艰苦、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克服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战严寒、斗酷暑,坚守在施工一线。
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铁路建设者精神。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面对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工程技术人员自主创新,攻克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级技术难题。
这其中,凝结着中国铁路人的智慧结晶:
由于是高海拔隧道施工,建设者们研发出"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可提前百米探测地质情况;
面对岩爆多发隧道,发明了"隧道岩爆微震监测预警系统",形成了中国独门绝技;
冻土隧道施工,创新了"冻土隧道施工热液对流调控技术",加快了掘进效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川藏铁路的建成通车,将成为新时代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里程碑,为"铁路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这条铁路线的开通,不仅填补了西藏无铁路的历史空白,更是中国铁路建设领域的重大突破,标志着中国铁路建设能力已跃居世界前列。
川藏铁路的建成,将进一步完善中国铁路网布局,提升铁路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
结语这一伟大工程的背后,是新时代中国日益强大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更是亿万中华儿女同心筑梦、接续奋斗的生动缩影。
未来已来,奇迹可期,川藏铁路必将助推西藏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让我们携手同心,开创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参考信源:
界面新闻2020.9.30——川藏铁路全线获批:雅安到林芝段总投资3198亿,全部由国家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