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感动中国”颁奖典礼,本该是一场温暖人心的盛会,却意外地在网络上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张雨霏、牛犇,这些名字本身就代表着荣誉和成就,他们的获奖词激昂,他们的故事励志,但不少网友却直言:没感觉。
“感动中国”,这四个字曾经承载了多少人的泪水和感动,而如今,却像是变了味道。曾经,我们守在电视机前,为蹬着破旧三轮车捐款的白方礼老人感动,为身患癌症依然坚持义演的丛飞感动,那些平凡人的故事,真实而朴素,却像一束光,照亮了无数人的内心。
是什么时候开始,“感动中国”的舞台上,越来越少出现那些平凡而伟大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光鲜亮丽的名字?奥运冠军、科学家、表演艺术家……他们的成就毋庸置疑,但“感动”二字,却似乎在这样的背景下显得有些苍白。
“感动中国”,难道要变成“成功中国”了吗?
一、“感动中国”:从“催泪弹”到“成功人士表彰大会”
还记得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感动中国”吗?
白方礼,一个用三轮车蹬出希望的老人,他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他用行动告诉我们,即使在最平凡的角落,依然可以活出伟大的人生。
丛飞,一个用歌声传递爱的歌手,即使身患癌症,依然坚持义演,将生命的光和热洒向人间。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韧性和爱的力量。
那时的“感动中国”,是真真切切地触动着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我们相信,即使在最平凡的角落,也依然有光在闪耀。
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感动中国”变了。打开屏幕,映入眼帘的不再是那些平凡而伟大的面孔,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张光鲜亮丽、自带流量的“成功人士”。
奥运冠军、科学家、表演艺术家……他们的成就确实耀眼,他们的故事也足够励志,但“感动”的味道,却似乎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淡去。
社交媒体上,关于“感动中国”评选标准的讨论也愈发热烈。“感动中国,十个人没一个感动我,我是不是太冷漠了?”这句看似玩笑的话,却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
“感动中国”,似乎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一场“成功人士”的表彰大会。
二、社会发展和价值观变化:“感动”的标准与“成功”的定义
“感动中国”评选标准的转变,其实也折射出社会发展和人们价值观的变化。
在这个追求效率和成功至上的时代,人们的脚步越来越快,内心却越来越浮躁。成功学盛行,“鸡血”故事满天飞,人们习惯于用“成功”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用“成就”来定义什么是“感动”,却渐渐忘记了,真正的感动,无关身份、地位,它源于对生命的热爱,对善良的坚守,对美好的追求。
捡废品捐款的“最美拾荒者”胡雷,衣衫褴褛却捐款百万,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平凡中的伟大;疫情期间,那些不顾个人安危,用生命守护患者的医护人员,那些在社区里不辞辛劳,默默付出的社区工作者,他们的故事,或许没有那么惊天动地,却像冬日里的一束阳光,温暖了无数人的心房。
这些平凡人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他们让我们相信,即使身处黑暗,依然可以心存光明,即使身处困境,依然可以传递温暖。
然而,在充斥着成功学和“鸡血”故事的当下,这些平凡人的故事,却往往被淹没在信息海洋中,难以激起太大的浪花。人们的“泪点”似乎越来越高,“感动”的门槛也越来越高。
“感动中国”,本应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而不是一场“成功”的展示。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让我们看到自身影子,感受到共鸣和温暖的“感动中国”,一个能够关注平凡人的奋斗和付出,展现人性光辉和社会温暖的“感动中国”。
“感动中国”,感动谁?(下)“感动”,究竟是什么?
是奥运冠军站上领奖台时的荣耀,是科学家攻克科研难题时的喜悦,还是艺术家在舞台上绽放光芒的瞬间?
这些场景固然令人振奋,但“感动”的本质,或许远不止于此。
三、“感动中国”的未来:从“感动”到“共鸣”
“感动中国”评选的初衷,是为了弘扬社会正能量,传递人间真情,它应该是一面镜子,照出人性的光辉,也应该是一扇窗,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的温暖和希望。
与其说我们需要一个“感动中国”,不如说我们需要一个“共鸣中国”。
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让我们看到自身影子,感受到共鸣和温暖的“感动中国”,一个能够关注平凡人的奋斗和付出,展现人性光辉和社会温暖的“感动中国”。
“共鸣”,意味着感同身受,意味着对自身价值和意义的认同。
疫情期间,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也是父母的孩子,是子女的父母,但在危难时刻,他们选择了挺身而出,用生命守护生命;那些奔波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外卖小哥、快递员,他们或许没有豪言壮语,却用自己的汗水,维系着城市的运转;那些坚守在基层岗位的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他们默默无闻,却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着温暖和希望。
他们的故事,或许没有那么惊天动地,却足以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因为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是这个社会的基石,是支撑我们前行的力量。
“感动中国”的舞台,应该为这些平凡而伟大的人而留,他们的故事,值得被更多人看见,他们的精神,值得被更多人传颂。
2024年的“感动中国”,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故事?
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平凡人的身影,听到更多温暖人心的故事,感受到更多来自灵魂深处的触动。
我们期待,“感动中国”能够回归初心,成为“共鸣中国”,成为一面折射时代精神的镜子,一扇传递社会温暖的窗口,一个能够引发共鸣、触动人心的舞台。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
长叹一口气 哎 今天早餐吃了油条 感动的要哭了
名利双收
演员演技都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