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左思《咏史》

凝萨 2025-01-13 03:19:16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左思是晋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他写过八首咏史诗,直抒胸臆。“郁郁涧底松”是其中的第二首。左思不是天才少年,史书上记载他曾经学过书法、弹琴,都没有学成。幸亏他有个好父亲,经常鼓励他读书写文章也能成才。就这样,左思经过刻苦努力,从一个普普通通的读书人变成了世人眼中的才子。

也有另外一种说法,左思的父亲并没有鼓励他,而是激励他。左思相貌平平,讷于言语,他父亲说子不如父。左思受到打击才发奋读书。其实,这两种说法都说明了一个现实,左思的文学成就和勤奋密不可分。

左思成年后全家搬到了洛阳,他精心准备,酝酿文辞,写出了名震一时的《三都赋》。这篇文赋一经问世,马上风靡一时。很多人不但读,还要抄一份进行珍藏。不久之后,洛阳的纸价上涨。就是因为抄写《三都赋》的人太多,纸不够用只能涨价。

咏史八首是左思在诗歌领域的代表作,“郁郁涧底松”借着咏史点明了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门第出身影响了人们的发展空间。左思在诗中批判门第观念,希望普通人也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晋朝实行选官制度,把人才分为九个等级。朝廷根据评比结果授予官职,等级高的人进入官场后品阶也高。这就造成普通人很难获得机会,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人才被压制,高门子弟品行不佳。无视公平,导致官场黑暗,民不聊生。

左思在诗中写道,山涧底下的松树郁郁葱葱,茂密生长。山上生长的往往是小草,风一吹就摇摆不定,还会把头垂下。明白他的意思了吧,左思用涧底、山上比喻出身门第。凭什么山上小草柔柔弱弱,却能够遮盖住百尺高的松树!贵族子弟往往没有学问修养,没有功绩在身,很容易获取高位拥有权势。有才干的俊杰英才埋没在案牍之间,从事基层工作。

他们的出身导致地位不同,形成了不平等的现象。这种情况并非只存在于晋朝,之前也有不公平。汉代的金日磾和张安世两家人,依仗祖上的功勋获得上品门第,两家后世子孙代代为官。汉文帝时期的冯唐,能力出众是个人才。只是因为他出身寒微,纵然满头白发也没有得到重用。

左思在诗中提到了三位古人,他们门第出身不同,在官场上的造化也不同。金日磾原本是匈奴休屠王太子,后来归降汉朝,成为汉昭帝的辅臣。张安世是酷吏张汤的儿子,麒麟阁功臣之一。至于冯唐,人们都听说过一句话,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左思痛恨这种腐败局面,赋诗一首进行讽刺。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