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的炎热夏日,贵州一个小山村里,16岁的侗族少女石奶引正在街头,和小姐妹们兴高采烈地逛着。
这一天,一个外乡人出现在街上,他自称是从北京来的画家,要寻找适合的面孔,画一幅人像。
石奶引羞涩地避开了他的视线,却也难掩心中对这个任务的好奇。
几日后,画家给石奶引画了一幅画。
多年以后,石奶引才发现,自己的头像被印在第四版1元人民币的封面上。
然而,尽管大江南北的人都在用1元人民币,石奶引的生活却并未因此而改变。
她依然过着朴实的山村生活,劳作、嫁人、生儿育女。
直到十几年后,一个外地来的记者才告诉她,人民币上是她的容颜。
石奶引不敢相信,她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皱皱的一元钞票,端详着钞票上那张与记忆中一般无二的侧脸。
记者果真没有骗她,这确实就是她16岁时的样子。
石奶引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从江县隶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石奶引就出生在这里。
父母生下她之后,又相继生下了三个弟弟,两个妹妹。
一个有六个孩子的家庭,父母的负担是十分繁重的,有时连温饱都不能满足,更别说读书了。
作为家里的老大,石奶引只读过几天书,还要照顾弟弟妹妹,帮着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十二岁那年,石奶引在挑柴回家的路上,一个趔趄摔倒在路上。
她在路边摘了一些树叶,擦了擦手上和脚上的血迹,咬着牙忍着痛把柴挑到家里。
从这次摔跤后,父母怕她受伤,就很少让她干这些重活,只叫她学习织布,刺绣了
石奶引聪明好学,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学会了织布。
她看到织出来的布料颜色太单调,不断地尝试配料,竟染出来各种颜色鲜艳的布匹。
就这样,她织布和染布的手艺远远超出了其他的姐妹们,女孩子纷纷要求向石奶引拜师学艺。
石奶引没有半点推诿,把自己掌握的织布刺绣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姐妹们。
时间来到了1977年,石奶引也16岁了。
这天正是赶集的日子,石奶引穿着侗族的特色服饰,与几位爱好刺绣的姐妹们,兴高采烈地来到集市购买刺绣用品。
与此同时,集市的街道上,还行走着一位特殊的人物,他就是美术教育家,第三套人民币图案的设计者侯一民。
他此时出现在这里,就是为第四套人民币的图案设计而来。
侯一民接受了第四套人民币的图案设计任务后,对好几版图案都不满意。
第四版人民币的图案,其中有一条要求,就是要表达各民族团结统一的意思,那么图案中就一定要有少数民族的元素。
他思来想去,决定亲自到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了解少数民族的精神风貌和人文情怀。
贵州是我国少数民族较多的地区,侯一民来到了贵州。
这天,侯一民走到一个地摊前,被几位买刺绣用品的年轻姑娘所吸引。
他深邃的目光定格在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身上。就是她,就是她了,侯一民心里这样想着,走向石奶引说道:“我帮你画张相可以吗?”
石奶引先是一愣,接着问:“你帮我画像要多少钱?”
侯一民说:“不用你付钱,只要你愿意让我画就行。”
在那个年代,人们都很单纯朴实,不会想得太多,能有人帮自己免费画像是一个很好的事情,石奶引当即就表示同意了。
看到自己的画像后,石奶引高兴得像太阳下面开放的花朵,后来,她就把这件事忘记了。
在那个年代,很多农村山区里,女孩到了十六七岁就会选择嫁人,贵州也是如此。
俗话说:“一家养女百家求”。
像石奶引这样漂亮聪慧的姑娘,来她家说媒的人,可说是今天这个走,明天那个来。
可石奶引没急着答应,她想到自己弟妹多,父母负担重,自己晚些结婚,可以在家多帮父亲做些事情。
1984年,23岁的石奶引通过媒人的牵线,与邻村的石学海结为夫妻。
石学海七个兄弟姐妹,家庭贫困得连个像样的住处都没有,只有几间破旧不堪的房屋,遇到刮风下雨,只能用各种盆桶来接漏水。
结婚后,石奶引生育了两个小孩,生活更加的艰难。
石学海在外面种地,石奶引便在家带小孩,做家务。
只要有点时间,她就织布刺绣来补贴家庭的生活。农忙季节还要在田地里帮助丈夫干活。
1987年4月27日,第四版人民币发行后,当地人知了石奶引的头像印在了一元人民币上,她本人对此却若无其事,不对任何人谈起这个事情。
村里制作了石奶引登上人民币的宣传海报,以吸引更多的来人,发展当地的旅游产业。
可石奶引本人没有感到自己有什么名气,也没有感到什么自豪,经济上也没额外收入。
她仍然是像之前那样干农活,做家务,她说她不会站在地上,想着天上的事。
2017年,果树种植专家凌裕平来到贵州扶贫。
在扶贫的过程中,凌裕平听说了石奶引的故事,他决定要去看看这位上了人民币的“名人”。
此时,岁月的年轮,已经在石奶引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生活的风霜,以把这张漂亮的脸庞改变了往日的模样。
凌裕平发现除了样貌改变,石奶引的生活也艰难贫困。
作为一位扶贫人士,他一定要帮助石奶引改变贫穷的现状。
随后, 凌裕平根据石奶引的实际情况,帮她制定了扶贫计划。
凌裕平告诉石奶引,你们在田里种水稻,就只能收获一些粮食。如果你们再在稻田里放养泥鳅、黄鳝,就会获得额外的收入。
石奶引听说了凌裕平的致富方法后,说自己一定会全力以赴。
她的容颜虽然变得苍老了,但她的行动力还是和年轻时一样,说干就干。
凌裕平看到石奶引夫妻俩能吃苦肯干,又指导她挖山地种植黄桃树,来增加更多的收入。
石奶引与丈夫石学海,把凌裕平的两个致富方案都变成了现实。
后来,他们还把学到的养殖技术与种植技术,传授给村里的其他农民,共同致富。
经过几年的努力,村里的家家户户都增加了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
后来,又有记者来到贵州从江县,采访石奶引之后,把石奶引的故事发表在网上,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争论。
有人说:“人民币上有石奶引,石奶引没有人民币。”
也有人说:“如果要是当下这个时代,她的头像上了人民币,那就有各种各样的广告商,各种各样的媒体去找她。她就会成为真正有钱的名人。”
网上还有各种各样的争论:
有的说她太不值了,上了人民币还要那么辛苦劳动,生活还那么困难。
有的说她太值了,一个没有文化的山区女子,能印到人民币上去,全国人都看到她。
有的说她真笨,不知道借这样的机会,炒作自己。
这天晚上,石学海拿着一张一元人民币,对妻子说:“与我一起睡觉的石奶引,与我一样贫困。与人民币一起睡觉的石奶引那么富有。同一张脸孔,差距却这么大,我都为你感到太不公平。”
石奶引也笑着说:“那你以后就不要和我一起睡觉了,你晚上就抱着那个富有的石奶引睡觉。”
石学海又说:我只有与贫穷的石奶引一起睡觉的命啊。
石奶引转过话题道,我本身就是一个没有文化的普通农民,虽然我的头像印到了人民币上,我又没有付出什么劳动,也没有付出什么成本,我还免费得到了自己的画像,我凭什么还要得到其他不属于我的财富呢?
如今,石奶引已经60多岁了,她的儿女们也长大成家了。虽然在外打工劳作辛苦,也像他们的父母那样脚踏实地,随遇而安。
石奶引虽然不能像以前那样过于辛苦的劳动。但她带孙子,养鸡,养鸭,养猪,做各种家务,还是整天的忙碌着。
过去这么多年,石奶引仍然保持着勤劳踏实的本色,就像她染出来的布料那样,是什么颜色就是什么颜色,不会因外在的尘土杂物改变自身。
她认为,生活就是要这样,永不改变颜色,做真实的自己,过真实的生活。
---end---
本文作者 | 度心责任编辑 | 桢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