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再变卦?想跟中国恢复交好,立陶宛外长:在北京设立大使馆

渔经略史 2025-01-14 11:36:25

前言

1月10日,新任立陶宛外长布德里斯在与爱沙尼亚外长会谈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抛出一条引人注目的言论:“立陶宛必须要在北京拥有自己的大使馆!”

这番表态,显然带着一丝急切和无奈,也让中立关系的未来再次成为焦点,自2021年两国关系降级为代办级以来,双方的外交关系几乎处于冻结状态。

立陶宛屡屡在台岛问题上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最终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外交动作是否仅仅是姿态?

为什么立陶宛在一边急于改善关系的同时,还多次试图通过对抗中国来获得利益?

立陶宛想在北京设立大使馆?

布德里斯的这番表态,让人看到了立陶宛试图改善与中国关系的急切,但在这背后隐藏的,却是一个更加复杂的局面。

从2021年开始,中立关系因台岛问题急剧恶化,立陶宛不仅允许台湾在其境内设立所谓的“代表处”,还公开宣称支持其“国际参与”,这些行为直接触碰到了中国的核心利益。

在外交领域,这样的挑衅无异于火上浇油,在中国严正抗议后,立陶宛不仅没有收手,反而在国际舞台上频频渲染所谓的“受到中国打压”的言论。

最终中国决定将中立外交关系降级至代办级,并且要求立陶宛撤回其在台岛设立的相关机构,这一举措使得立陶宛在国际外交上陷入孤立。

然而布德里斯的表态并非突然,其背后或许有着更深的经济原因,从地理位置来看,立陶宛位于波罗的海沿岸,本可以借助“一带一路”倡议获得丰厚的经济红利。

中欧班列自中立关系恶化后,开始绕道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直接导致立陶宛在物流和经济利益上蒙受巨大损失。

中欧班列的货运不仅承载着中欧之间的经济交流,也为沿途国家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立陶宛的港口、铁路枢纽原本在其中占有重要位置,但如今却被边缘化。

失去中欧班列的便利,让立陶宛不得不面对外贸萎缩和经济压力加剧的现实,与此同时,立陶宛还面临来自台岛的经济承诺落空的窘境。

立陶宛一度认为,通过与台岛交往可以获得足够的经济回报,但现实却并非如此。

尽管台岛曾承诺向立陶宛采购价值数百万欧元的商品,但这些采购无法弥补立陶宛因与中国交恶而失去的巨大市场。

与中国相比,台岛经济规模有限,无法提供稳定的经贸支持,立陶宛的算盘落空之后,试图通过一系列外交动作重新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即使布德里斯提出在北京设立大使馆的表态,也显得空洞无力,立陶宛仍然坚持其所谓的“平等基础”,试图以此掩盖自身在台岛问题上的错误。

这种逻辑实际上忽视了中立关系恶化的根源,在中国的外交体系中,台岛问题关乎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是不可触碰的底线。

然而立陶宛却在这一问题上“反复横跳”,试图既得罪中国,又从台岛和西方国家获取利益,这样的双重标准,只会进一步让中方对其失去信任。

而从布德里斯的言论中也可以看出,他本人对中立关系恢复的前景并不乐观,他表示:“这条路走起来会非常困难,”

困难的根源就在于,立陶宛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做出让步并展现出真正的诚意,毕竟,对于中国来说,原则问题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

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立陶宛是否会采取进一步的实际行动?接下来的外交博弈中,立陶宛又会有怎样的表现?

立陶宛驱赶中国外交人员

中立关系的恶化并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言辞交锋之上,更体现在一系列充满敌意的实际行动中。

2021年12月,立陶宛的一场“外交风波”再次将中立矛盾推向了新的高点,当时立陶宛宣布召回其驻中国临时代办,并以所谓“安全考虑”为由,撤离了全部使馆工作人员及其家属。

这一行为不仅打破了国际外交惯例,也在国际社会掀起了轩然大波,而更令人意外的是,立陶宛的撤离并未事先通知中国。

其使馆人员悄无声息地离开北京,等到外界反应过来时,曾经热闹的立陶宛驻华使馆已是一片冷清。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立陶宛在撤离前,声称中国以中立关系降级为代办级为由,要求其驻华外交人员交回外交证件,以剥夺外交豁免权。

这种说法迅速被立陶宛炒作为“安全威胁”,仿佛立陶宛的外交官正面临来自中国的“巨大危险”。

然而这一说辞并没有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支持,作为外交惯例,降级至代办级别后,调整外交人员身份是正常流程。

更何况,这一切都因立陶宛自身的错误行为而起,所谓“安全威胁”更像是一种政治化的借口。

然而这些努力最终都未能奏效,欧盟对立陶宛的态度冷淡,主要原因在于立陶宛最初挑衅中国时,并未与欧盟其他成员国协调,甚至在经济上可能连累欧盟其他国家的利益。

面对中欧关系的整体稳定性,欧盟自然不会为了一个小国的挑衅行为与中国正面冲突。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在这场风波中也并未给立陶宛太多实质性的支持,尽管美国口头上多次表示支持立陶宛,但其具体措施却显得十分有限。

美国仅向立陶宛提供了6亿美元贷款支持,用以缓解因与中国交恶带来的经济压力,然而,单靠这笔资金显然不足以解决立陶宛的根本问题。

与中国市场带来的经济潜力相比,美国的支持更像是杯水车薪,面对这种情况,立陶宛的“外交冒险”不仅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反而让自己陷入更加尴尬的境地。

而立陶宛在撤离使馆后,还试图通过驱逐中国外交官来表达所谓的“强硬立场”,据立陶宛外交部消息。

2022年初,该国宣布驱逐多名中国驻立陶宛外交官,理由是中方在台岛问题上对立陶宛“施压”。

这一举措被外界解读为试图向国内展示强硬姿态,同时希望借此获得西方更多的支持,然而,这种激进行为不仅未能改善立陶宛的处境,还让中立关系彻底陷入僵局。

中方的这种冷静应对,也显示出中国在处理国际争端中的成熟与理性,与此同时,中国还通过具体行动对立陶宛施加了压力。

例如中欧班列绕过立陶宛的物流通道,中方对立陶宛出口商品加强审查等,都在无形中增加了立陶宛的经济负担。

立陶宛对中国的挑衅,最终不仅损害了两国关系,也让其自身的国际信誉大打折扣,在撤离使馆时的“悄无声息”,以及随后对中国使馆的驱逐,暴露了其缺乏独立外交能力的短板。

如今立陶宛在中立关系中的角色已显得愈发被动,布德里斯的表态虽然试图为中立关系的修复开辟一条道路,但如果缺乏实际行动,这种努力注定只是空谈。

那么立陶宛是否会像拉脱维亚和挪威那样选择妥协?两国关系未来的走向,又是否会因这一番表态而迎来转机?

两国之间情况复杂

在表面上的外交摩擦和经贸冲突之下,中立关系的问题其实更加复杂,远非双方一句表态就能轻松化解。

立陶宛与中国的关系从正常化到降级为代办级别,其间的起伏既是立陶宛单方面错误决策的结果,也是国际局势对小国外交能力的残酷检验。

对于立陶宛而言,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不仅是一次政治姿态的调整,更需要其在错综复杂的现实问题中找到破解之道。

首先立陶宛当前的外交困局,很大程度上源于其错误的外交策略和对自身国际角色的误判。

作为波罗的海三国之一,立陶宛一度认为凭借地理位置和政治站位,可以在中美博弈中扮演某种“桥头堡”角色。

然而实际情况却表明,这种策略不仅让立陶宛失去了对华关系的稳定性,还将自身的经济利益置于风险之中。

台岛问题就是典型案例,立陶宛允许台湾设立所谓“代表处”,试图借此与美国和台岛加强联系。

然而台岛本身的经济体量和市场规模,根本不足以弥补立陶宛因失去中国市场而遭受的损失。

更重要的是,立陶宛在台岛问题上的高调行为,不仅触碰了中国的核心利益,也在国际社会中树立了一个不负责任的外交形象。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其对欧洲的经贸影响力不言而喻,中欧班列的运营本应成为立陶宛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但随着中立关系恶化,货运列车被迫绕行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这直接削弱了立陶宛作为物流枢纽的地位。

而这些损失的背后,不仅仅是失去中国商品的过境收益,更重要的是丧失了融入全球供应链的重要机会。

对于一个小国而言,这种经济代价是极其沉重的,更糟糕的是,立陶宛未能从欧美寻求到足够的经济补偿,美国仅提供的6亿美元贷款对其经济困境无济于事。

而欧盟更是采取了冷漠的态度,立陶宛在经济上受困的局面,也让其外交立场显得更加尴尬。

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强势和全球外交布局,进一步让立陶宛意识到自己的外交孤立,中国并未因为立陶宛的挑衅采取全面的强硬反制。

而是通过外交降级、中欧班列绕行等精确措施,让立陶宛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与中国交恶的代价。

这种“大国冷处理”的策略,让立陶宛很难找到施压的抓手,也使得其试图通过“渲染中国威胁”来获取国际同情的努力逐渐失效。

而周边国家如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与中国保持了正常的外交关系,更在经济领域抓住了“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这种鲜明对比,让立陶宛在区域竞争中愈发显得被动。

历史上的类似案例,也再次提醒立陶宛其当前行为的危险性,拉脱维亚在90年代的“台岛问题”闹剧曾经导致其与中国的建交计划搁置,直到其表现出明确的改正态度后,双方关系才得以重新恢复。

挪威则因诺贝尔和平奖事件,与中国陷入长达七年的外交冷淡期,最终,挪威在默克尔的斡旋下做出了调整,才换来中挪关系的回暖。

立陶宛如今却似乎没有从中吸取教训,仍在试图通过挑衅与博弈获取短期利益,忽视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日益重要的地位。

对于中国而言,中立关系的现状并未对其整体外交布局和经济发展造成太大影响,相比之下,立陶宛的损失显得更加显著。

这种“不对等性”也让中国在处理立陶宛问题上显得更加从容和冷静,正如中国对挪威和拉脱维亚等国的态度一样,中国始终秉持着原则底线清晰、处理手段灵活的态度。

在涉及主权问题时,中国从不妥协,但在双方关系改善的前提下,中国也展现出足够的诚意。

结语

立陶宛新外长布德里斯高调宣布希望在北京设立大使馆的言论,看似给中立关系降温带来了一丝曙光,但实际上,仅靠表态并不足以改变现状。

中方在敏感问题上的立场不容挑战,而立陶宛频繁的挑衅行为已让其自身信誉受损,

无论是对台岛问题的处理,还是两国经济和外交关系的修复,立陶宛需要拿出实际行动,展现出应有的诚意。

如果你也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个“关注”吧!小生在此谢过了!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