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四季文史
岳飞塑像
匹马吴江谁着鞭,惟公攘臂独争先。张皇貔貅三千士,搘拄乾坤十六年。堪悯临淄功未就。不知钟室事何缘。石头城下听舆论,万姓颦眉亦可怜。翻开历史卷轴,说起民族英雄,岳飞绝对能算最为出名的一位。众所周知,岳飞是南宋杰出军事将领,他的忠义和爱国精神,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只可惜,当时的统治者听信小人谗言,岳飞最终含冤而死。关于岳飞,他的抗金故事一直让人记忆犹新,而关于“岳母刺字”的传说,更是历久弥新。我们只知道,岳飞后背被母亲刺有“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殊不知,这是一个错误的信息。时光荏苒,跨越前年,原来我们都误会了这个历史故事。
故事画|岳飞
岳飞的赫赫功绩华夏五千年文明史,大部分朝代都是通过禅让等和平演变的形式完成交替和传承,只有少数朝代是通过战乱和武力夺取政权的形式改朝换代。不管是哪种形式,总少不了一群忠肝义胆的文臣武将护佑新朝。他们站在爱国的立场上,与侵略者奋勇厮杀,成就了属于一个时代的传说。提起民族英雄,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想起岳飞。岳飞,为巩固南宋政权,与金军斗智斗勇、殊死抵抗,作为“中兴四大名将”之一,他所扮演的历史角色是鲜明的,也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据史料记载,岳飞一共参军四次,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岳飞浓烈的爱国热情。而且我们知道,“中兴四大名将”的其他三位,他们的名气在当时加起来也没有岳飞风头之盛。
剧照|岳飞
从公元1128年到1141年,岳飞一共参加了上百次战争,在数次战斗中,无论是参与战斗还是指挥战斗,他都身先士卒,尤其是在对抗异族入侵的战斗中,他始终表现出不屈服、勇争先的一股拼劲。而岳飞也从一名普通的士兵逐渐成长为一个拥有智慧和能力的指挥将领。在岳飞的艰苦卓绝斗争中,他先后从金国手中夺回了“建康”、“襄阳六郡”、“商州”、“虢州”、“郑州”、“洛阳”在内的多个城池,这也奠定了他在南宋王廷的政治地位。只可惜,“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岳飞打仗是把好手,包括在金庸笔下他还是一名出色的武学大师(创作《武穆遗书》),但统治者往往还是喜欢听信谗言,岳飞根本想象不到自己身后还有一帮宵小,唯恐天下不乱。他自然也成了这些人睚眦必报的对象。最为著名的当属秦桧。时至今日,岳飞庙前还跪着秦桧的铜像。“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在当时,岳飞及其岳家军为了南宋的江山社稷,殚精竭虑、出生入死,所以他们在百姓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
剧照|宋高宗和秦桧
“岳母刺字”的疑问历史从来不会冤枉任何人,因为有时间为证。1162年,宋孝宗赵昚即位后,为岳飞平反,追赠谥号“武穆”。宋宁宗时,又追封岳飞为“鄂王”。岳飞去世后,其孙子岳珂将岳飞的的事迹编写成《金陀粹编》和《金陀续编》。两部作品记录了岳飞的一生。不过,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两部书对于“岳母刺字”却没有只言片语的记录。如果这件事确有发生,那么岳珂自然不会把这么重要的事情遗漏,当然也不会舍弃。莫不是历史上根本没有“岳母刺字”这回事?1343年,时间来到元朝,丞相脱脱奉命主编《宋史》、《辽史》和《金史》,历时两年,脱脱终于完成任务。在《宋史》中,岳飞无疑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所以在《列传第一百二十四卷》中,脱脱专门为岳飞立专。在这一章中有这样的记载: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原来,南宋时一个名叫何铸的人奉宋高宗赵构之命审讯岳飞,岳飞没有反抗,就把自己衣服撕开了。何铸惊讶地发现岳飞后背竟然刺有四个字:“尽忠报国”,而且这四个字有些年头了,已经深入皮肤。
情景再现|岳母刺字
而在《列传第一百三十九卷》的《何铸传》中,也有类似表述:铸引飞至庭,诘其反状。飞袒而示之背,背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还是在《宋史·列传》中记载:二人除言官,俱入白其母,母俱勉以尽忠报国,无分毫顾虑后患意。可见,刺字确有其事,但《宋史》中并没有提及究竟是谁将这四个字刺在岳飞的身上。而且一直以来,我们很多人都说错了,岳飞背后的四个字并非是“精忠报国”,而是“尽忠报国”。仔细品读不难发现,两个意思都差不多。不过不管是谁写的,都是想让岳飞一定要忠于自己的国家,为自己国家做出贡献。“岳母刺字”又是怎么延续下来的呢?
故事画|岳母刺字
清朝雍正九年,小说家钱彩所撰写的长篇通俗小说《说岳全传》刊行,全书共20卷80回。在第22回《结义盟王佐假名刺,精忠岳母训子》中,便记录了“岳母刺字”情节:安人(岳母)取笔,先在岳飞背上正脊之中写了“精忠报国”四字,然后将绣花计拿在手中,在他背上一刺,只见岳飞的肉一耸。安人道:“我儿痛么?”岳飞道:“母亲刺也不曾刺,怎么问孩儿痛不痛?”安人流泪道:“我儿!你恐怕做娘的手软,故说不痛。”这段描写感人至深,绘声绘色,可以说,岳飞全程都是咬牙在坚持,他深知母亲对自己的殷切希望,他也不敢违背母亲对自己的教诲。当醋墨涂上的那一刻,这四个字便伴随岳飞一生。
剧照|岳飞
为何是“精忠报国”因为《说岳全传》,“尽忠报国”变成了“精忠报国”。不过,巧合的是,就在岳母刺字之后,岳飞便接到了出征沙场的命令,老母亲又有了一番叮嘱:我儿!做娘的今日吃你这杯酒,但愿你此去为国家出力,休恋家乡。得你尽忠报国,名垂青史,吾愿足矣。切记切记!不可有忘!“精忠报国”又变回了“尽忠报国”。不过,今天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岳飞后背的四个字是“精忠报国”,因为在公元1133年秋天,岳飞前去觐见宋高宗,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字,制旗以赐之。”
剧照|宋高宗赵构
由此可见,无论是后世的典籍还是小说演义,都把岳飞后背刺字与皇帝手书“精忠岳飞”四个字联系起来,所以才成来我们今天认知的“精忠报国”。如今,在全国各地的岳飞庙里,所悬挂的匾牌,有的是“尽忠报国”,有的则是“精忠报国”,不管是两者中的哪一个,都不影响我们对岳飞的热爱、追忆和怀念。怒发冲冠,凭栏处、 潇潇雨歇。 抬望眼, 仰天长啸, 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满江红》每当说起岳飞,他的这首《满江红》收复旧日山河的豪情壮志,依旧让人感慨万千,他的气概是悲壮的,是豪迈的,更是他骨子里的一种信仰,且难以撼动。
剧照|岳飞及其岳家军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