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苏颂的双重身份:科学家兼大诗人,七绝5首有超凡脱俗的意境

火云上有诗词 2024-11-08 03:30:36

苏颂(1020年-1101年),字子容,福建路泉州同安县(今属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人,后徙居润州(治今江苏镇江)。北宋中期官员,杰出的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药物学家。他学识渊博,于经史九流、百家之说,及算法、地志、山经、本草、训诂、律吕等学无所不通。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次韵叶希虞秘校同游天竺寺五绝句 其一 北宋 · 苏颂

蜡屐终朝践石苔,飞鸢不动绝尘埃。

片云忽作人间雨,尽道灵山应祷来。

“蜡屐终朝践石苔”:描述诗人穿着蜡封的鞋子(蜡屐),一整天都在踏着石阶上的青苔行走。这反映了诗人游山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天竺寺环境的清幽和古雅。

“飞鸢不动绝尘埃”:描绘天空中飞翔的鸢鸟静止不动,似乎完全脱离了尘世的喧嚣和尘埃。这进一步强调了天竺寺的清净和超凡脱俗。

“片云忽作人间雨”:突然之间,一片云彩化作人间的雨水洒落下来。这一景象既富有诗意,又增添了游山的情趣。

“尽道灵山应祷来”:人们都说这是因为灵山的神灵应验了人们的祈祷,所以才降下了甘霖。这既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寄托了人们对神灵和美好事物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游天竺寺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天竺寺的清幽、超凡脱俗和神秘莫测。诗人运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次韵叶希虞秘校同游天竺寺五绝句 其二 北宋 · 苏颂

鹫峰何代落山隈,每到须清一世埃。

叹息俗缘常窘束,半年才得两回来。

首句“鹫峰何代落山隈”:“鹫峰”通常指的是灵鹫山,这里可能借指天竺寺附近的一座山峰。“何代”表达了诗人对山峰自古以来历经多少岁月的沉思,体现了时间的久远和历史的沧桑。“落山隈”则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险峻和雄伟,同时也隐含了生命消逝的意象。

次句“每到须清一世埃”:“每到”指的是诗人每次到访天竺寺。“须清一世埃”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在此地净化心灵,摆脱尘世烦恼的愿望。这里的“一世埃”是对尘世纷扰和困扰的比喻。

第三句“叹息俗缘常窘束”:“叹息”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羁绊的无奈和感慨。“俗缘常窘束”则具体说明了诗人感到在现实生活中常被名利、情感等世俗牵绊所束缚,无法自拔。

末句“半年才得两回来”:诗人以半年的时间跨度,表达了因繁忙的世俗生活而难以抽身重返心灵栖息之地的遗憾。“两回来”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天竺寺的向往和留恋,以及因俗务所累而难以如愿的哀愁。

次韵叶希虞秘校同游天竺寺五绝句 其三 北宋 · 苏颂

山半僧轩四面开,下看城市一浮埃。

此间真趣谁能辨,飞鸟空中自往来。

首句“山半僧轩四面开”:“山半”指的是半山腰的位置,这里环境清幽,远离尘嚣。“僧轩”指的是僧人的居所或修行之地,这里四面敞开,视野开阔。诗人通过描绘僧轩的位置和环境,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宁静致远的氛围。

次句“下看城市一浮埃”:“下看”指的是从僧轩的高处俯瞰下方的城市。“一浮埃”形象地描绘了城市在诗人眼中的渺小和微不足道,仿佛只是尘世中的一粒微尘。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对尘世的超脱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第三句“此间真趣谁能辨”:“此间”指的是僧轩及其周围的环境,包括山、水、空气等自然元素以及僧人的修行生活。“真趣”指的是这些元素和生活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美好情感。“谁能辨”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之人能否真正理解和领悟这种真趣的疑问。

末句“飞鸟空中自往来”:“飞鸟”象征着自由和不受束缚的精神。“空中自往来”则形象地描绘了飞鸟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情景。诗人通过这一意象,表达了对超然物外、遁世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次韵叶希虞秘校同游天竺寺五绝句 其四 北宋 · 苏颂

丛林涧水尽萦回,岩室云房不染埃。

若使此中容小隐,会须卜筑赋归来。

首句“丛林涧水尽萦回”:“丛林”指的是茂密的树林,这里用来形容天竺寺周边的自然环境。“涧水”指的是山间的小溪流水,它们曲折萦回,增添了环境的幽静和灵动。诗人通过描绘丛林和涧水的景象,展现了天竺寺环境的清幽和美丽。

次句“岩室云房不染埃”:“岩室”指的是山间的石室或洞穴,这里可能指的是天竺寺中的某些修行场所。“云房”则形象地描绘了僧人居住的地方仿佛悬于云端之上,远离尘嚣。“不染埃”则强调了这些地方的高洁和纯净,没有受到世俗的污染。

第三句“若使此中容小隐”:“若使”表示一种假设或条件,这里指的是如果天竺寺的环境允许的话。“此中”指的是前面所描绘的丛林、涧水、岩室和云房等环境。“容小隐”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在这样的环境中隐居修行的愿望。

末句“会须卜筑赋归来”:“会须”表示一定会或必须的意思。“卜筑”指的是选择地方建造房屋,这里指的是在天竺寺附近建造隐居之所。“赋归来”则化用了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表达了诗人归隐田园、享受自然之美的决心和向往。

次韵叶希虞秘校同游天竺寺五绝句 其五 北宋 · 苏颂

槛前常有施生台,窗隙都无野马埃。

掩室道人偏得意,经年未省入城来。

首句“槛前常有施生台”:“槛前”指的是天竺寺内某个建筑或庭院的栏杆前。“施生台”可能指的是用于布施或供奉的台子,这里暗示了天竺寺的香火旺盛和信徒众多。诗人通过描绘这一场景,展现了天竺寺的宗教氛围和信徒的虔诚。

次句“窗隙都无野马埃”:“窗隙”指的是窗户的缝隙。“野马埃”则是一种比喻,形容尘埃或杂念像野马一样奔腾不息,难以控制。诗人通过“都无”二字,强调了天竺寺环境的清净和僧人心境的宁静,没有尘埃和杂念的干扰。

第三句“掩室道人偏得意”:“掩室”指的是关闭房门或修行室,进行禅修或冥想。“道人”指的是修行者,这里可能指的是天竺寺内的僧人。“偏得意”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些僧人在修行中获得的内心满足和喜悦的赞赏。

末句“经年未省入城来”:“经年”指的是经过一年或多年。“未省”即未曾,没有。“入城来”则指的是离开天竺寺,进入世俗的城市生活。诗人通过这一表述,强调了这些僧人对修行生活的专注和坚守,以及他们对世俗生活的淡泊和超脱。



1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