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长大后跟你亲不亲,其实早有预兆

匠心Wang 2024-09-25 15:29:05

那个总是缠着你,在你身边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孩子,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少主动跟你说话了。

即便你主动关心,他也是一副冷淡的模样,不是说“没事”,就是说“少管我”。

你以为,这是长大的力量,孩子进入叛逆期了。

但事实是,孩子根本不会因为“长大”就跟父母不亲近。

好的亲子关系,是需要从孩子小时起,不断积累和维护得来的。

长大后跟你亲不亲,其实早就有预兆了。

越“乖”的孩子

长大越难管

在一档调解节目里,一名从小就听话懂事,让父母引以为傲的女孩,却在工作之后,连着好几年都不愿意回家。

每次打电话,都要和父母大吵一顿,言语之间充满了对父母的怨恨。

她的变化,父母始终无法理解,只好来到节目组请求帮忙。

原来,在女孩“乖巧懂事”的外表下,一直隐藏着深深的痛苦。

在家里,父亲严格奉行“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教育方式。

所有的一切,她都要按照父亲的要求去做,稍微表现出一丁点儿的不满,都有可能遭到父亲的打骂。

为了得到父亲的认可,从小到大,她不仅承担了家里所有的家务,学习上也特别用功。

高考时,还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医科大学。

然而,上大学后,她明显感觉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不管做什么,都觉得自己比别人差。

和同学相处时,也总是小心翼翼的,甚至时常会感觉到恐惧、紧张、焦虑。

因为承受不住别人异样的目光,最后不顾父母反对,做出休学的决定。

也是从这时候开始,她“乖乖女”的形象彻底崩塌,与父母的关系也逐渐恶化。

其实,从来就没有天生就乖的孩子。

所谓的“乖”,更多是在养育过程中,被父母刻意塑造出来的形象。

是孩子在委屈自己,去满足父母的期待。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假性自体”。

意思是,因为父母在孩子面前的绝对支配地位,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然后去迎合和取悦父母。

而那些被孩子压抑在内心的情绪,却根本不会因为孩子的乖巧和懂事就消失。

越积越多时,就会演化出一些不合理的“问题行为”。

就像《失控》的作者沙法丽·萨巴瑞博士说的:

感受永远不会因为遭到禁止而消失,它只会被扭曲,并且以异常行为的方式表现出来。

当这些行为攻向父母时,亲子之间,自然而然,就站到了对立面。

好的亲子管子,是孩子

愿意在你面前露出所有的情绪

在我们的认知里,通常会把情绪分成两类。

一类是好情绪,比如平和、快乐;另一类是坏情绪,比如哭泣、愤怒。

当孩子露出坏情绪时,我们就会忍不住去制止、去打压。

就像很多父母不允许孩子哭一样,觉得那是一种懦弱或胡闹的表现。

我们似乎忘了,情绪本就没有高低之分。

哭也好,笑也罢,都是孩子内心最真实的表达。

好的亲子关系,都是带着信任的。

无论喜怒哀乐,如果孩子都愿意在你面前表露出来,那恰恰说明:

孩子知道,在你这里,能获得绝对的安全感。

心理咨询师@摩卡,曾在她的书里分享过自己与儿子的故事。

疫情的时候,摩卡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微课上。

突然有一天,她发现,儿子从早到晚都捧着手机,要么打游戏,要么刷抖音。

说了几次之后,儿子依然无动于衷,她终于忍不住,对儿子发火了。

不曾想,儿子哭了一场后,主动表示,要跟她谈谈。

儿子说: “妈妈,你那样说,我很伤心。

以前,你每天都会陪我玩一会儿,认真听我说话,在我做错事的时候会相信我,鼓励我。

但是现在,你每天除了工作还是工作,根本不管我,还总是批评我、骂我,你陪过我吗?

我想念以前的你。”

孩子的话,让摩卡很自责,她深深意识到,这段时间她忽视孩子了。

同时,她也很庆幸,以前和儿子的互动没有白做。

因为儿子能在有情绪的第一时间找她,并且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

只可惜生活中,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像摩卡的儿子那样。

或许是因为,曾经向父母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时,被父母误解,或是用不妥当的方式对待。

不得已,只好把情绪压下去,然后屏蔽掉自己的感受。

有句话说得特别好:

“接住孩子的情绪,才能捧住彼此的心。”

要知道,我们对孩子情绪上的支撑,足于消散他们生活中的大半黯淡。

不要伤了孩子的心,更不要辜负孩子对我们的信任。

读懂孩子情绪背后的秘密

拉近与孩子的亲子关系

看过这样一句话: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绪共鸣”是建立深层情感连接的关键。

为人父母,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让孩子拥有完整的情绪体验,是我们的责任。

读懂孩子情绪背后的秘密,是我们育儿路上的必修课。

所以,我们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允许孩子表达情绪。

给孩子一个空间,情绪来了,他可以自由表达,也可以合理宣泄。

开心了,就笑;伤心了,就哭,保持个性,做真实的自己。

如果他不知道怎么描述自己的情绪,可以引导他,帮助他说出来。

第二步:接纳并理解孩子的情绪。

孩子出现情绪问题时,很多时候并不是希望我们来解决问题,可能只是想找一个发泄的出口。

所以,不要急着去否定和批评。

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接纳和理解他的情绪,想他所想,急他所急。

就像国外的这位老爸一样,女儿不开心时,他是这样说的:

“你不一定非得要开心,生气时,你要接受它并且尊重它。

你要意识到你生气了,然后学会放下,这样你才能变得更好。

如果你还是做不到的话,那就顺其自然,我们依然爱你,不会受任何影响。”

第三步:给予正确的引导。

每一种情绪的出现,都会伴随着一些行为,但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有益于当下的情况。

接纳孩子的情绪,不等于纵容孩子的行为。

对于一些不合理的行为,懂得引导孩子通过正确的方式去转化。

比如,下面这位妈妈,主持人李小萌问她:

“你觉得陪伴在孩子身边,最重要的是什么?”

妈妈说:“我主要照顾他的情绪,负责让他开心!”

儿子备战高考时,因为紧张,没法专心,总想站起来溜达。

于是,他就把腿绑在桌子腿上。

妈妈看到后,立马帮他解开。

还告诉他,实在学不下就先不学,考不上也没关系,可以出去打工,复读也行。

比起成绩,妈妈更在乎他的情绪。

而妈妈的做法,也在很大程度缓解了他紧张的情绪。

最后,他如愿考上了大学。

他觉得,这一切,离不开妈妈的引导和帮助。

有人说:

“育儿是一场修行,养育的是孩子,修行的却是父母。”

很辛苦,维护良好的亲子关系,更是难上加难。

相信,每位父母都是在摸索中前行。

过程中,难免会疲惫、会急躁、会犯错。

但只要我们愿意努力,愿意为了孩子去修正和改变。

总有一天,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会因为我们的付出变得更加温暖和亲密。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