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性”之溯源(之一)
“自性”之溯源(之二)
“自性”之溯源(之三)
二、当代“自性”
图:这句偈语出自“六祖坛经” 的首段,于禅宗的顿悟法门,可以说是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唐代初年六祖驻锡曹溪, 即现今广东省韶关市的南华寺, 大开顿悟法门。从六祖开示的众多法语当中,后人选了这句偈语,与六祖的画像一同刻在石上,奉于寺内的六祖殿前,供人瞻仰参拜(见图) , 可见这四句偈在禅宗的思想体系当中,确有着崇高的地位。
1、东西方关注开启人类“自性”
1988年76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开会,声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收孔子的智慧。”与这一人性法则对应的是天道,亦即“刚健中正、温柔敦厚,择善固执而自强不息”。人天道一,即宇宙自性,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哲人,勤修人性,开显大智,以体现天地自性为一生追求。
图:在荣格83岁那年,他写了一本书《荣格自传》,这本书讲述了他一生的历程,也是他即将走到人生终点后的感悟,当他回忆自己的一生时,发现最好的活法,只有五个字:自性、自性化。他在书中说:真正的生命是不可见的,隐与根茎中,拱出地面的那一部分,只能维持一夏,之后便会萎谢凋零,犹如昙花一现。换句话说,每个人活在世上,都有着自身的“虚无”。这种虚无只是表面上的繁华与成绩,或者说是别人眼中闪闪发光的你,并不是真实的存在。所以说这种生活带着许多的不确定性,让我们很容易活在别人的夸赞或肤浅的表面中,而看不清真实的自己。
1992年7月《科学美国人》杂志,发表了《量子哲学》一文,研究电磁波与太阳光子的二象性,联系到“意识波”提出“心灵光子”。众所周知,电磁波或光波的基态是真空,因为真空是最低的能量态。中国古代自然哲学认为意识与物质的终极状态是真空;悟性、智光与心光都可以被设想为脑细胞系统里的活化真空态;中国古代哲人有“自性真空”的称谓,这就是以人脑里的活化真空态来比喻人的自性。心灵光子与太阳光子的基态都是真空;人类的自性与万物的自性都涉及到真空,也就是说都以真空为自性或本态。
另外,当今众多学者认为,人的自性可以看成人脑里潜在的一个大智系统,它的结构假设为三种法身,即三种场态心智,它的功能则是六神通。中国古代很多大德从实践中认识到:我心纯净,意味自性;心光朗耀,代表大智;利人利物,则为德行。人与宇宙的自性,只能靠心灵之光去悟证。
图:所有的空间都是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自性从未远离。
爱因斯坦的老师、量子力学之父——普朗克博士,191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感叹道:我对原子的研究最后的结论是——世界上根本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物质是由快速振动的量子组成。
人同时存在于两种不同的世界,头上顶着高层次的灵性世界,脚下踏着物质化的实体世界,人既有肉体也是灵体。乍听之下灵与肉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观念,但灵性和肉体并非毫不相干,因为物质即能量,有形无形皆是不断振动的能量,两者的分别在于振动频率不同,因而产生不同意识或形式的不同物质。振动频率高的成为无形的物质,如人的思想、感觉和意识;振动频率低的成为有形物质,如看得到的桌子、椅子、人体等等。关于物质即能量(energy,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气”或是物理学上的“振动”),源自古埃及和希腊的“秘传哲理”谈到宇宙七个原理的“振动原理”(principle of vibration)就明白指出:“没有任何东西是静止的,一切都在动,一切都在振动。”而东方圣贤如佛陀,也在2600年前指出,宇宙间的所有事物,都是由振动组成。近代的科学也印证了能量和物质间的关系,最有名的就是爱因斯坦的E=mc2(E是能量,m是质量,c是光速)。
普林斯顿大学的空间科学教授罗伯特等人成立“人性研究基金会“提倡研究人的本性问题。西方科学家虽然着重研究形而下的有形物质,他们也想到是否有一个永恒的“道世界”。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们不能了解的东西,实际上是存在的,它以最高的智慧与内在的美丽表示出来,而我们愚笨的感官只能感到他们最初浅的形式。”
人性与自然虽然与生俱来,但当初也是时代遗传,变异与进化的结果。哈佛大学的威尔逊教授认为:“人的下丘脑边缘复合系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然而人类进化过程中,很多人由于物欲污染,却在不同程度上蒙蔽了自性。
奥地利科学家,哲学家斯坦纳早年就建立一门介于哲学与科学之间的学科,称为“人性学”或“人智学”。他认为,只有人脑深层次的大智才能认识这个世界;平常人的感觉、意识、思维是无法体验它的。为了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他于1919年在维也纳成立了一个灵智学会,认为人人都有悟性,关键在于培养、启发、净化自己的心灵。为此,西欧、北欧有些地方,对于儿童、成年人开办这一类型的学校。
图:鲁道夫·斯坦纳。
智学理论的创造者,鲁道夫?斯坦纳看待生命的成长的角度,和一般意义上的教育家有所不同。他认为人是物质的存在形式,也是精神的、非物质的存在形式,人的精神来自精神世界,在这个物质的世界中,要通过躯体彰显精神的真实。他阐述,是灵魂灌注生命,使物质的躯体鲜活起来,使人拥有了生命体,而心灵是指通过物质的躯体反映出的知觉,包括感觉、欲望、憎恨、直觉、冲动和激情等。他认为,一个越接近完整的人,他越受灵性的指引以彰显精神;一个越无法接近完整的人,他就越被桎梏在身体的层面以满足各种生理的需求,而无法彰显作为人的精神实质。
英国物理学家约瑟福逊认为:人的外界环境容易影响到人脑意识不纯净;为了开显人脑智能,甚至达到顿悟状态,我们应该使“精神温度”下降到“绝对零度”。精神温度为零,意指排除物欲干扰,达到真空状态,返回自性。
借用今天科学的真空论,那个实体可以比作一个超越时空的寂照真空状态。此真空像一个大圆镜,相继映照了万有的生灭现象。古往今来,很多哲人在不同程度上体验到那个我们肉眼看不到的“王国”的存在。事实上,人脑约有一千亿个神经细胞,相当于银河系星体数目,他就是我们自性隐序王国,也就是我们的自性。
图:《老子》:“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宇宙起初本无“有无”之分,灵幻化出“有”与“无”区分,从而“有”和“无”相生。“有”性又生有与“无”性相对。“无”是宇宙的隐性,“有”是宇宙的显性,两者皆为宇宙的一个表现状态。“无中生有”的无并非有无之无而是指超越有无概念的灵。
《佛学大辞典》:“非有之有曰妙有,非空之空而曰真空也。”“真空妙有”即为超越有无的灵。它既非恒久不变的有也非绝对虚无的无。它超越了有无的存在方式,所以不能用有无的概念去理解。
2、克里希那穆提《点亮自性之光》
克里希那穆提,印度著名哲学家,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在全世界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一生的教诲皆在帮助人类从恐惧和无明中彻底解脱,体悟慈悲与至乐的境界。他的著作,都是由空性流露的演讲和讲话集结而成,已经译成了47种语言出版。
《点亮自性之光》一书,克里希那穆提以素有的亲切态度,为读者循序渐进地探索应如何具足自身的能量,去照彻光明自性。克氏强调观察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透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才是真正的解脱行动。不论他人有多么老练、聪明、博学或是神圣,也不能点亮你的自性之光,除非你能透过自己的领悟和冥想将它点燃。
图:吉杜·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1895.5.12~1986.2.16),是近代第一位用通俗的语言,向西方全面深入阐述东方哲学智慧的印度哲学家。对西方哲学和宗教领域产生过重大影响。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被印度佛教徒肯定为“中观”与“禅”的导师,而印度教教徒则承认他是彻悟的觉者。他一生走访全球70多个国家,他的演讲被辑录成超过80本书,并被翻译成超过50种语言。包括美国、印度,欧洲和澳洲等全球范围内都设有克里希那穆提基金会及学校,致力于推广克氏慈悲而博大的人性理念。
3、牛实为《人类自性问题》
牛实为,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人体科学家,国际张量数学学会会员,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教授,中国人体科学院、中国人体科学院友成研究所顾问。
图:牛实为。
牛实为认为,科学与佛学之间存在着某些内在的联系,二者在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上可以互取所长,互相弥补;佛教的诸多理论问题也有待通过科学的途径给予解答,而佛教对于一些问题的探讨也可以激励现代科学的进展。
在牛实为的《人类自性问题》中,自性与人性密切相关。人性的体现是五伦,自性的表象是四智,涉及佛性。自性就是无量光,无量寿,来于自性真空,自性是人性的升华。自性不开显的人生灭无常,不离轮回。大乘佛法的重要意义就是教人认真修持,自度度他,开显自性。具体来说:
从三身领悟自性。自性具三身,表现为四智,三身都从一自性而生,故身智圆融无碍,应物随形。三身情况如是:法身又名“自性身”,就是中道之体现,遍一切处,超越时空,居于常寂光土。法身与常寂光土在理体上虽无差别,然其性相则不相同,能知之觉相为法身(主观),所知之法性为常寂光土(客观);报身又名“受用身”,显报因地修行功德呈现正智与大智,光明遍照。以无漏之色为其体,尽未来际而相续,超越时空,居于“实报土”,报身又有“自受用报身”与“他受用报身”,前者智光内明,后者智光外照;应身又名“化身”,为度众生而应化,随机呈现种种身相,处于变化上,应身根据度生情况不同,有“胜应身”与“随应身”,前者居“方便土”,后者居“实相土”。
从四智领悟自性。自性抽象,四智具体,如果能认真修持,学习《华严经》中的善财童子发菩提心,不断访问善知识,让自心进入三昧大定,就能将六、七两识转为“妙观察智”与“平等性智”,能将前五识及第八识分别识转为“成所作智”与“大圆镜智”。大圆镜智缘境无边,照彻法界一切事理,如同大圆镜中呈现一切色相,故又名“一切种智”,代表法身,相当无限真空实体;平等性智对于一切众生不起分别,完全平等,代表报身,相当真空,处处平等,毫无差别;妙观察智对诸众生性相与根器不假计度,不用思量,随机观察,说法断疑,使之由迷而悟;成所作智则乘愿力通权达变,应物随形,度化众生。此二智代表化身,相当于真空理体之大用:四智的功用是客观存在,就是佛性。涉及一千亿脑细胞内的真空混态变成纯态,代表自性,到时可从脑神经系统自由出入。
从涅盘领悟自性。常人不能涅盘,到时大多都是老死,进入轮回,涅盘超脱轮回,不生不灭,超越时空。《心经》在这个问题上讲得特别清楚,诸位菩萨艰苦修持,超脱五蕴十八界,依般若(大智慧),波罗蜜(到彼岸),心无挂碍,远离颠倒梦想,就是最高涅盘,就是无量光、无量寿的境界,涉及自性真空光明。
图:《心经》经文|观流转生死的十二因缘法,自性本空。
十二因缘法,依然是一念真心之所变现,自性不能空。读诵“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这句话,能够让我们领略到般若之空性智慧。“无无明,而且连无无明的概念都没有,都穷尽了”这是怎样的空相啊?不可思也不可议,更无有任何分别与染着。
依照十二因缘法,这段文字全部说出则为: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行,亦无行尽;无识,亦无识尽;无名色,亦无名色尽;无六入,亦无六入尽;无触,亦无触尽;无受,亦无受尽;无爱,亦无爱尽;无取,亦无取尽;无有,亦无有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从十二因缘任何一点观修到空相,都能自在解脱。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