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战役的6个王牌战将,他们都是谁?后来被授予什么军衔?

初延的近代人物册 2024-04-03 05:24:00

上甘岭战斗是1952年,我军在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所进行的一次阵地防御战,这次战斗是在志愿军和“联合国军”之间展开的,激烈程度也是前所罕见。

在上甘岭战役当中,我志愿军共投入了1个兵团又两个军的规模,除了军团指挥部,计有第15军29师86团,29师87团,45师133团、134团、135团3个团,以及12军的91团、92团、93团和106团。

在整个战役期间,我志愿军承受住了“联合国军”900多次的冲锋,所倾泻的炮弹,更是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高水平。不过,就算是这样,我志愿军依旧守住了阵地,并歼灭美韩联军25000余人。

这次战斗,英勇的志愿军在国际上也打出了名声,战后,有6位战将成了功臣,并获得了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

那么,上甘岭战役的6个王牌战将都是谁呢?他们后来都被授予什么军衔?

一、志愿军第3兵团15军军长秦基伟

提及秦基伟军长,不得不提的便是他曾经在红军西征路上的那一段经历,最初的他只是湖北黄安七里坪镇的一个少先队员,然而此后却在红军西征的过程中留下了一份汗马功劳。

秦基伟军长生于1914年,他13岁参加黄麻起义,15岁就加入了红军,当时,他参加了黄安、新集等战役,没过多久便擢升为红四方面军警卫团的团长。

秦基伟性格刚烈,这也造就了他行事果决的风格。红四方面军西征川陕时,秦基伟因为伤病不得不暂时寄养在家中,当时,徐向前耐心开导他,建议他留在家乡继续养病。

但秦基伟性格坚定,他知晓留下来会是什么样的结果,所以他不够伤痛,竟然爬山越岭几十公里,最终在鄂西追上了老部队。靠着牵马尾巴,秦基伟最终走到了四川,并成为了红四方面军举足轻重的名将。

对于这段经历,秦基伟从来不隐晦,相反,他觉得这是自己长征道路上的催化剂,并时常拿来教育部下。

秦基伟作战勇猛,从西路军西征,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林南战役、晋南战役、百团大战,再到解放战争时期的洛阳、博爱、开封、郑州、南阳、商丘,他不仅打出了一番卓越的战绩,还取得了不计其数的功勋和荣誉。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之后,他又率部入朝,再一次以一场场战绩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第15军是上甘岭战役期间,第一次与敌交手的部队,当时,秦基伟是15军军长,主要负责45师和29师的军事指挥。

战役期间,秦基伟指挥45师坚守于597.9高地,面对美韩联军的进犯,他顶住了美军连番的炮击,并将美军牢牢钉在了上甘岭之外。

上甘岭战役结束后,秦基伟受到彭老总和毛主席的亲切接见,经毛主席同意,秦基伟出任昆明军区司令员和北京军区第一政委,成为了新中国的开国中将。

二、志愿军第3兵团15军29师师长张显扬

张显扬是红四方面军的一员名将,他早年曾担任过朱德的警卫员,是红四方面军第9军的警卫排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显扬出任八路军129师385旅1营3连排长,在这个过程中,他参加了夜袭阳明堡、响堂铺、长生口、响堂铺等战役,逐步由排长升任为二野15军43师的师长。

据15军老战士杨毓彬回忆,张显扬作战常常不按套路出牌,他猛中有细,平易近人,总能适时找出部队中所存在的问题。

上甘岭战役开始后,张显扬率部转战于西方山和五圣山一带,面对美军的连番冲锋,他将部队一分为二,四处驰援坚守。

当时,美军依靠人数优势不断袭击我主阵地,为了击退敌军,张显扬率领29师时而出现在西方山,时而又出没于五圣山,打得敌人找不着北。因为张显扬的机动战术,美军到最后也是死伤惨重,不得不暂时停止进攻。

上甘岭战役结束后,张显扬带着荣誉满载回国,不久,经毛主席同意,他当选为武汉军区副参谋长和福州军区副司令员,授衔少将。

三、志愿军第15军45师师长崔建功

在上甘岭战役的6大王牌战将中,崔建功最先与美军交手。他曾率部坚守于537.7高地和597.9高地,承担了美军将近一半的炮火袭击。

战役期间,崔建功命令135团团长张信元反攻537.7高地,当时,因为美军炮火的覆盖,志愿军损失严重。

为了给前线部队输送兵员,崔建功先调警卫连,接着又调勤杂人员,到最后,他竟亲自带领自己的警卫员上阵,并成功将阵地夺了回来。

1952年10月16日,45师投入15个连的兵力进入一线阵地,在后方补给残缺的情况下,崔建功积极组织人员挖坑道,硬是与后方后勤人员取得了联系。

17日,美军两个营的兵力恢复了对537.7高地的进攻,在这一情况下,崔建功又采用逐次增兵的办法,一个排一个排的投入战场,终于将敌军赶了下去。

在整个上甘岭战役期间,崔建功的45师都是第3兵团的绝对主力,像黄继光烈士,就是崔建功师的特级英雄。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崔建功被任命为昆明军区参谋长。1955年,我军开始授衔,他被授予少将军衔。

四、志愿军第3兵团12军副军长李德生

上甘岭战役爆发之后,因其规模不断扩大,志愿军第15军遂出现了捉襟见肘的状况。为了迟滞美军的进攻,志愿军总司令部又抽调12军投入战场,这样,上甘岭我军便达到了9个团的规模。

作为12军的副军长,李德生一开始就十分注重这场战役,当志愿军总司令部刚刚传达命令,他就急调31师投入战斗。

31师是12军的王牌主力,在这场战斗中,该师发挥了自己优良的革命传统,歼灭敌人上千人。

战役期间,李德生主要负责12军的坑道作战,当时,我军投入了11个连的兵力,与敌人在597.9高地上反复争夺。每当敌人倾泻炮弹时,我军便转入坑道进行补充,当敌人炮火停止后,志愿军又迅速投入战场。

经过轮番的激战,我12军不仅顶住了美军的攻势,还使得全军推进10公里,并成功击退了“联合国军”的进攻。

除了组织防御,上甘岭战役期间,李德生还充分利用地形,指挥部队开展“零敲牛皮糖”的战术,依靠着冷枪冷弹的战斗经验,我12军官兵击毙敌军数千人,这也就为我军下一步开展反击打好了基础。

在朝鲜战场回国后,李德生被任命为12军军长,后来,我军开始授衔,他又当选为中央副主席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授衔少将。

五、志愿军第12军31师副师长李长林

李长林是李德生麾下的悍将,志愿军总司令部调12军进入上甘岭时,李长林是31师的师长。

李长林是1933年参加的红军,革命年间,他主要负责我军的军事工作,一度担任红四方面军营长、志愿军第12军31师91团团长等职。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李长林率91团投入了第五次战役,当时,他以一团兵力硬扛敌人3个师的围追堵截,硬是从美军的缝隙中突围了出来。

上甘岭战役打响后,李长林率部坚守于597.9高地。这一时期,他组织兵力输送弹药,又利用各种地形打击敌人,粉碎了美军的反攻。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之后,李长林被任命为解放军27军79师师长和新疆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我军开始授衔,李长林被授予上校军衔。(后晋升大校)

1999年4月,李长林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82岁。

六、志愿军第12军34师师长尤太忠

34师是最后投入上甘岭战役的部队,该师师长是尤太忠,原王近山上将的老部下。

尤太忠原属志愿军第12军的后备部队,因为31师93团在537.7高地损失严重,12军便将34师106团投入战场,专门对付对面的敌军。

尤太忠经历的战争不计其数,在革命年间,他曾参加过神头岭、长生口、汝河和沁源等抗战,是王近山麾下的“三大猛虎”之一。民国时期西北军阀孙殿英,就是被他的部队生擒活捉的。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尤太忠参加了金城、上甘岭等战役,后志愿军载誉而归,尤太忠晋升为军长,并被授予少将军衔。

上甘岭战役是我军在朝鲜战争后期,所进行的最大的一次战略防御作战,这次战斗历时四十余日,沉重打击了美韩联军的嚣张气焰。在这次战斗中,志愿军涌现了数十位战斗英雄和战斗集体,像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烈士,一级英雄排长孙占元,还有牛保才、邱少云等烈士,就出自于这次战役。

当然,作为直接指挥这次战斗的六大王牌战将,他们也是功臣,也永远值得人民谨记。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