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大港水库开建,三年里他天天4点半上坝,晚上最后一个离坝

晚上回忆这百年 2024-10-25 13:14:43

大港水库

杨永庆是从黑龙江南下的干部,1950年调赴都昌县周溪任区委书记。

1958年,国家正进入大跃进的年代,各行各业都要大干快上。杨永庆从地委党校学习文化回来不久,任都昌县农林垦殖局局长。

农林垦殖局是刚从农林水利局分划出来的,目的是加强林业工作特别是林业垦殖工作,江西省里是由副省长汪东兴兼任农林垦殖厅长的。

其时,上级下达给都昌1959年一万个立方米的木材上调任务,用作铁路、煤矿建设用材,必须按质按量完成。县委还提出一年绿化都昌。

杨永庆一上任就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

1958年上半年,干部上山下乡参加劳动,都昌全县初步建立了苏山、南山、杨储山、鸣山和大港5个垦殖场。杨永庆首先下到这5个场了解情况,然后配备足够的力量,加强领导,逐步把这5个场建成了都昌的林业基地。

同时建议县里将一万立方米的木材任务分到徐埠、张岭、大港、鸣山、土塘、化民、狮山、汪墩、南山等12个乡,从全县抽调500个劳动力,垦殖局统一组织,上山砍伐。局里还抽调大部分干部,组成土塘、大港、杨储山3个采购组,分别到有任务的12个乡砍伐点,按照对铁路枕木、煤矿坑木的要求,作具体指导。

杨永庆深入到各个砍伐点和采购组,抓进度,抓质量,做了大量的工作。无论是干部还是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很高,半年时间就完成了木材的上调任务,受到上级的表彰,县委也很满意。

上调任务完成,都昌自己反倒困难了,正在筹建的县委办公楼的用材还没有着落。正好景德镇市的党政领导率京剧团到都昌慰问演出,答应支援都昌300立方米木材,但要都昌县组织劳力砍伐。

一遇到重要任务,杨永庆都要亲自出马,这回也不例外。他亲自带队到景德镇,深入到山区砍伐点,解决伐木工人们生产和生活上的困难,大家很受感动。

1962年,蒋介石叫嚣反攻大陆,都昌出现了多起反动标语、传单案件,弄得人心惶惶,公安队伍内部也一度出现了思想混乱。杨永庆此时任担任县委农工部副部长,被调任公安局教导员,加强公安干警的政治思想工作。

杨永庆上任后,把思想工作做到人,稳定了大家的情绪,加强了侦破工作的力度。

杨永庆的作风艰朴,凡事以身作则。当时公安局的条件差,他一家七八口人住在公安局的传达室,整个房子不足20个平方米。大儿子杨树森从部队退伍回来,想安排在公安局工作,被他断然拒绝。这两件事在干警中反映很好。

1965年5月,杨永庆赴北京中央政法干校学习,时间半年。这期同去学习的全国各地公安干部共两个班,100余人,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愿望,盼望能见到毛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

1965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四十四周年生日。这天,大家照常上课。上午11时左右,老师突然宣布:今天下午1时,毛主席和中央首长要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大家。同时宣布三条纪律:一是不准带枪;二是衣着、面容要整洁;三是进入会场后行动听指挥。并告诉大家,可以抓紧时间刮胡子理理发,换上新衣。

学员顿时欢呼雀跃,又紧张又兴奋。下课后,大家即赶到食堂吃饭,再回到宿舍稍作整理,就排队上车,下午1时赶到人民大会堂,哪还有时间理发。

到达人民大会堂的还有出席有关军事、公安、农业、农垦专业会议的代表和公安干部学院的学员,共4、500人。按照事先安排好的位置站好队,杨永庆站在前四排,大家都在屏住呼吸等待。

下午2时,毛泽东主席、刘少奇主席,以及朱德、邓小平、董必武等领导人接见了大家。接见持续了1个多小时,然后大家合影留念。这是杨永庆南下都昌以后最难忘的时刻。

1966年9月,经过8年的测量、勘察、设计、编制、反复论证、下马再上马,兴建都昌县最大的水利工程——大港水库的战斗终于打响了。

武山脚下的这块土地沸腾了。建设者们肩挑着、背扛着、车推着铺盖、工具和粮食,源源不断地从全县35个公社涌来,通往大港工地的简易公路上尘土飞扬。1万5千多民工和5百多县、区、社带队干部,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建设大军。

经过都昌人民三年连续奋战,大港水库大坝的主体工程完成了。

其配套工程百里渠道大会战,又于1969年严冬打响,县、社、队三级干部率领10万劳力就地安营扎寨,全线突击开工。在大雪纷飞、零下五度、冻土如铁的恶劣气候下,仅半个月时间就基本完工,创造了都昌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都昌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这里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横跨景湖公路,长400米、高25米的马涧渡槽,也于1970年竣工,它把大港水库与长垅水库连结起来,形成全县最大的灌区。

从此,都昌北部的武山水源,穿过崇山峻岭,跨越洼地深谷,奔腾不息地流到了鄱阳湖畔,使远在百里之遥、没有蓄水工程的南峰、芗溪、万户、狮山等乡(镇)田地得到了灌溉。这是都昌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造福子孙的伟大壮举。

1966年7月,杨永庆从北京学习回来不久,被临时抽到大港水库管理处担任主任兼党支部书记,主要负责后勤工作,组织后勤人员配合施工。

9月水库开工以后,杨永庆每天早上4时半以前第一个上坝,同时要求水库工作人员要赶在民工5时上坝前上坝,否则要挨批评。晚上杨永庆又是最后一个离开大坝,一直坚持下来。

这年冬,施工中碰到最大的困难就是采集核心墙土。工地附近的取土区只有夹杂砂石的土料,要取得符合质量的黄粘土,要翻过几道山坡的熊家村背后,每担土往返4华里,每个民工每天完成零点三立方,其一天行程80多华里。

每天晚上12时民工收工后,杨永庆又带领水库青年职工40余人(学校实习生24名),每人拿一把扫帚上坝扫清核心墙上遗留的杂物,一干就是两个多小时,又冷又饿,这样持续一个多月。

1967年4月上旬,呼啸的北风夹带着倾盆大雨扑面而来,下个不停,库区的幸福、和平两条山涧里的洪水象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水位迅猛上涨。经过一个秋冬的奋战高达4至5米的大坝受到严重威胁,在全长340多米的大坝上处处出险,一部分地段洪水与坝面持平,如果大坝倒塌,后果不堪设想。

杨永庆与水库工程建设指挥部的领导陈家生、于运信、詹志英等日夜在大坝上,几个晚上没有合眼。大家一面指挥战斗,一面分析险情,采取措施,请九江打捞队支援。打捞队人员潜到深水里,将导流管里的支撑和模板全部拆除掉,洪水顺利地从管里通过,险情得以排除。

大港水库即将竣工时,杨永庆想到了库区内周围十几里地的望晓源、土目源等村庄的农民如何进出的问题,就在水库内建造了一座渡亭,配了机帆船,一天24小时接送群众不收费,为过往的群众提供了交通方便。

1970年5月,省革命委员会主任26军政委程世清、省革委副主任文道宏,在九江专革委主任王大川、都昌县革委主任周遇炳等陪同下,视察了大港水库和百里渠道。

程世清对大港水库的建设很满意,同时要求都昌加快发展工业,并根据大港有山、有水、有树、有煤、能发电等特点,提出就地取材,建立工业区,要求尽快上马。

“文革”期间,领导工农业生产乱提口号,强迫命令,瞎指挥的事情很多。就这样,程世清一句话,大港工业区上了马。

这个很不踏实的苦差事又落到了杨永庆的身上,他就地一转成了大港工业区指挥部的主任。不管程世清是怎么想的,但迅速改变工业落后的局面是都昌全县人民的共同愿望。全县人们欢欣鼓舞,都想为建设大港工业区出点力,杨永庆也乐意接受这个任务。

7月,1500人从全县各地开进大港山区,去实施七矿四十八厂的大港工业区计划。

寂静的山区沸腾了。建厂房,建工业区简易办公楼,所有的工厂都是发扬“穷棒子”精神,杨永庆与其他领导带领各厂工人上山砍树搭架,下港沟捡大石头砌墙。

所有厂房都是乱石垫基、黄土筑墙、茅草盖顶建起来的。仅3个月,就盖起厂房210幢,总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

1971年3月,正式成立大港工业区指挥部,又称工业区革委会,杨永庆任主任兼党总支书记。经过10个月的奋战就建成了机械厂、插秧机厂、电厂、纤维厂、造纸厂、砖瓦厂、农药厂、石英矿等26个厂矿,但正常投产的只有机械厂、食品厂、麻纺厂、造纸厂、陶瓷厂等几个厂子。

这么多企业一哄而上,以致原料、动力、技术等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企业在生产中出现了“巧妇难做无米之炊”或“有米可炊无巧妇”的不正常现象。

杨永庆主抓产品质量与进度,同时寻找产品的出路,但困难重重,力不从心,怎么也上不去。大部分原材料要从外地购进,加工的成品再运往外地销售,交通不便,成本高,亏损是必然的。1972年列入全县财政预算的19个企业中,12个企业亏损,其它企业更不景气,大部分已建的企业纷纷倒闭。

1972年6月,程世清因政治问题被隔离审查。随着他的下台,他所指示创办的都昌大港工业区因亏损严重,也于这年底被撤销。其中造纸厂、机械厂、麻纺厂、陶瓷厂划归县工业局领导,食品厂由县商业局管理,其他厂矿就地解散。

杨永庆根据县委意见,对农村各地调来的临时职工作了妥善安排,为今后都昌工业的发展留下了一批年富力强、有一定技能的青年职工,其他人员做好工作,遣散返乡。

他重又回到大港水库。从47岁到57岁,杨永庆在大港山沟里整整干了10年。这10年中搞的水利和工业建设,对他来说都是十分陌生的,都要从头学起,碰到不少的困难,但他还是尽了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好。

1976年1月,杨永庆由大港水库水电管理局长调任县卫生局长,一家里才回到了县城。

1976年10月,10年动乱结束,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共中央于1978年9月转发卫生部党组《关于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问题的报告》,要求各级党委和卫生部门,重视祖国中医事业,逐步把中医院建立起来。

10年动乱期间,都昌中医药人员多数受到冲击,给都昌中医事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杨永庆担任卫生局长上任以后,落实政策,妥善安置中医药人员。

1978年,杨永庆从上级得到唯一的一个县级中医院建设指标,即抽调王新章、魏谷等10余人组成筹建组,筹建中医院。在省市卫生部门共拨款6万元的基础上,争得县财政拨款5万元,着手新建门诊大楼和职工宿舍等。

但这两笔款远远不够,杨永庆又多次跑到地区卫生局,争取局领导的支持,先后又拨给都昌10几万元。建设中医院的资金落实后,杨永庆立即派人到井冈山某林场订购了120立方米的建院木材。

1979年秋,这批木材运输经过吉安时被洪水冲散。

杨永庆闻讯立即向县委作了汇报,第二天与局人秘股长张良民赶赴吉安,找到刚上任的吉安地委书记王书枫。王书枫与杨永庆当年编在一个中队南下九江,后又同时分到瑞昌,可以说是老熟人、老战友了。

王立即把寻找木材的任务布置下去,在冲散木材的沿途,逐村逐户调查情况。经过十几天深入细致的工作,在当地政府和乡村干部的协助下,被冲散的木材大部分得到追回,挽回了近10万元的损失,中医院的建设也得以顺利进行。

此时杨永庆已60岁了,为了抢救国家财产,亲赴现场,劳碌奔波了十几天,尽职尽责。

1980年9月,中医院终于竣工。1981年都昌中医院正式开业,收治病人,从此,都昌的中医事业得到不断的巩固和发展。

1981年3月,杨永庆当选为县人大副主任,1984年6月正式离休。他在都昌整整工作了35年,服务了35年,把自己大半辈子的精力,给了都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给了都昌人民。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