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赛力斯集团突然发布公告称,将会斥资25亿元收购华为涉及问界汽车的919项文字和图形商标,此外他们还将买下44项外观设计专利。也就是说,一旦收购完成,赛力斯将会和华为“分手”,进而拥有问界这一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完整控制权。
不过,尽管表面来看这场收购案的主导者是赛力斯,但如果不是华为默许的话,想必肯定这事肯定也成不了,毕竟赛力斯以及问界能够在新能源赛道有着如此不错的表现,有很大程度都得归功于华为给他们提供的智驾系统以及在品牌影响力方面的提升。
那么为何华为和赛力斯,这是真的要“分手脱钩”吗?双方这一操作又有着怎样的目的呢?
事实上,双方的分手传闻早在去年年初就已经有了苗头,只不过下半年随着国内政策的刺激,问界销量有了比较大的提升,这才让分手这事延后到了今年。至于为何双方不想再继续合作,原因其实有很多。
先说赛力斯,作为一家川渝地区的老牌汽车企业,他们在前几年转型之时,其实一度经历了相当困难的时期,而在与华为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之后,他们才慢慢靠着华为智驾和问界重新发展起来,但这种抱大腿的做法虽然快捷方便,但弊端也不少。
首先就是,产品设计以及规划方面,赛力斯的话语权肯定是不如财大气粗的“华为”,即便华为一再表示自己不会造车,但实际上咱们从上述收购案中就可以看出,绝大多数问界的设计专利都被华为所把持,这对于赛力斯的长远发展来说,当然不是一件好事。甚至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说,也没有几个人会认为“问界”系列车型是赛力斯的产品,所以整体来看,赛力斯的存在感其实是很弱的。
当然站在华为的角度来说,这种合作模式也并非他们最想要的,因为不管在打造问界产品方面,华为出了多大的力,起了多大的作用,一辆车卖出去,能够分到华为手里的利润实在不多,毕竟现在整个汽车行业的平均利润也就5%左右,单靠“软件分成”以及辅助设计所赚的钱肯定是不多的。
此外过度捆绑于问界,也让华为难以将自己的“华为智驾”推广给更多的车企,这也就是为何华为要开始搞联盟搞生态的原因,既然要和更多的车企合作,就必须要先打破和赛力斯之间这种过于亲密的关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华为自己也是这场收购案的积极推动者。
至于为何双方要选择在这个时候“分手”,其实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赛力斯目前已经具备了独自运营,独自发展的能力,至少从营收的角度来说,他们的确已经可以放手单干了。
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赛力斯的营收高达265.61亿元,同比暴涨421.76%,而归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额也高达2.2亿美元,其毛利率也提升到了21.5%,要知道这一水平比绝大多数新势力车企都要好,此外问界当前的销量形势也相当不错,截至今年4月22日,问界2024年的累计销量已经达到了10.5万辆,如果单看这一数据,已经是新势力中名列前茅了。
不过对于本次收购事件,赛力斯和华为方面都不太喜欢用“分道扬镳”来形容彼此的关系,按照赛力斯官方的说法:“此项商品和品牌资产转让不影响双方现有的合作业务,并且进一步保障了AITO问界的长远发展,也体现了双方以用户为中心,着力做好联合业务和AITO问界产品的初心。”
综上来看,本次收购事件的性质并不是两者在业务上闹掰,更像是双方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而做出了一次合作运营方面的战略调整。
华为是要做大,给其他主机厂提供技术,不仅是赛力斯。对赛力斯,也有好处吧!应该是属于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