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塘事件”,陈毅军长被“小姚”批判。(一)

马革话英雄 2024-03-07 10:47:53

马革文草2024-02-27 21:33

“黄花塘”事件中,陈毅元帅被饶漱石赶出新四军,奉招回到到延安后,想向老战友主席诉说委屈,主席却要陈毅忍耐。

心直口快的陈毅

陈毅元帅诗写得好这是举世公认的。诗言志,抒情怀,人生过往的记录。在陈毅元帅的《赴延安留别华中诸同志》有:

战斗相依久,初别意怆然。

长记叮咛语,早去复早还。

知我二三子,情亲转无言。

去去莫复道,松柏耐岁寒。

这是陈毅元帅与饶漱石有了争执,“一山不容二虎”,延安总部要陈毅元帅赴延安参加“七大”,陈毅元帅离开新四军军部黄花塘,在赴延安的路上写下的诗句。

陈毅走时送他的人不多“知我二三子”,那时陈毅心里压抑却不服气“松柏耐岁寒”。

陈毅一走,饶漱石由代理华中局书记去掉代理二字,成为书记。原先两人商议定夺,变成饶书记一人说了算,饶成为华中敌后根据地的最高领导。

当江西红军在爬雪山、过草地时;当陈毅在油山吟诵《梅岭三章》“虑不得脱”的时候,饶漱石还以赤色职工国际代表身份在欧洲和美国访贫问苦兼折冲樽俎。

饶漱石参加组织后,一直从事白区工作和工人运动。没有武装斗争的经历。1940年被招回延安,再又从延安派到皖南。

饶漱石被派到皖南的职务是东南局副书记。总部派饶到延安之前,给他交了底,新四军军部转移到江北后,新四军军长叶挺主管军事,饶漱石接替项英的职务,让叶挺真正做到有职有权。

项英在皖南大权独握,叶挺被当做一块招牌,重大决策把叶挺排斥在外,而且不听延安要转移到江北及发挥叶挺军事主官作用的指示。政治部主任袁国平被周公指示:项英再一意孤行,可以开展党内批评斗争。但袁国平被项英迷惑住了,把延安的指示置若罔闻,所以饶漱石被派到皖南来了。

项英对空降来的副书记,从心里窝火。好比润到加拿大的水均益,以前在上海一个人采访美国总统克林顿,突然上海方面安排一个人与他一起采访,水均益正眼瞧都不瞧那女记者。

项英把饶副书记安排在距云岭罗里村新四军军部五里外的丁家山,从不宣传饶漱石,许多会议也不让他参加。军部许多人,都不清楚饶漱石的身份。

强悍的饶漱石

饶漱石面相强悍,个性不甘居人之后。可是他长期从事地下工作,又旅居国外多年,对国内情况又不熟悉,具体工作经验不足,一时无法表现自己,只得隐忍自己的不满。

“皖南事变”时,项英在蒋军包围圈内惊慌失措,竟然放弃领导责任,打破平时口口声声爱护战士的人设,带几个亲信,企图偷偷突围,保住自己的生命安全。

项英一走,让叶挺束手,因为没有政委的批准,军事主官调不动部队。饶漱石这时挺身而出,竭力鼓励叶挺军长出来收拾残局,指挥部队突围。

叶挺命令军部电台报告华中局与延安总部。饶漱石也把情况通过自己的掌握的电台报告给了延安总部。

延安总部命令饶漱石与叶挺负责新四军军部的政治军事行动,撤去项英的职务。项英的临阵脱逃,给了饶漱石露脸的机会。

饶漱石与叶挺的努力虽然未能挽回皖南新四军的失败,但是饶漱石作为一个政治工作者在危急时刻的胆识和勇气,引起了延安总部和华中局刘书记的注意。特别是刘书记以前在东北与“小姚”(饶的化名)一起从事地下工作,可以说患难与共,交情比新四军里任何人都深厚。

1942年4月,饶漱石由皖南脱险后辗转来到苏北盐城。受到刘书记组织的隆重欢迎。不久饶漱石在刘书记的推荐下被任命为华中局副书记、军分会委员和新四军政治部代理主任。

四十年代的刘书记

刘书记叫饶漱石为“小姚”,既有老战友重逢的喜悦,又有使用起来得心应手的顺畅。离开了项英这块大石头,饶漱石对加强巩固华中组织和新四军的政治建设做了大量力所能及的工作,刘书记非常欣赏“小姚”,饶漱石成为刘书记的得力助手。

1942年3月,刘书记奉调回延安总部工作时,特别向组织推荐饶漱石代理华中局书记和新四军政治委员,由代军长陈毅代理华中军委会书记。

此令一出,华中各个根据地的领导人都有议论,认为陈毅是新四军的缔造者之一,他在新四军的威望和领导能力早已为大家公认。饶漱石大家了解不多。对他呈观望、正常交往的态度。

饶漱石缺乏部队工作经验,又是知识分子出身,对部队里一套,有些无从下手。不得不向陈毅讨教。陈毅个性坦荡,自然热心指点。

陈毅还把新四军各师的历史和部队干部情况详细介绍给饶漱石,并毫无保留地传授了自己的政治工作经验。两人合作前期,彼此都很愉快。

饶漱石熟悉情况后,与陈毅在处理问题时,产生了分歧。比如抓放韩德勤的事,饶漱石主张应该用韩德勤交换回“皖南事变”中被蒋军被俘的新四军军长叶挺。陈毅主张放走韩德勤以维护抗日统一战线。

两人争执不下,延安总部同意陈毅的意见。饶漱石却认为,这是陈毅为保住代军长的职位,反对换叶挺回来。

两人性格迥异,陈毅是见人熟,不管三教九流都能交上朋友,所以日后成为外交部长。饶漱石为人刻板严整,不苟言笑,以后成为组织部长,因此一般干部对他敬而远之。

据知情人回忆,刘书记临行前,曾特地把两人召去谈话,明确指出,新四军的领导以陈毅为中心。“出于个人目的,饶漱石一直咬紧牙关,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过此事。”

饶漱石处理问题,由于了解情况毕竟有限,难免有主观臆断。“又听不进下属的批评建议。陈毅快人快语,经常直率地加以指出。”时间一长,饶漱石心生芥蒂,认为陈毅是摆老资格,没有尊重政治委员的权威。

1942年9月1日,延安总部下发了各抗日根据地实行一元化领导的文件。触动了饶漱石:以后华中敌后,只能有一个人拍板,而不是现在他和陈毅商量着来。

心直口快的陈毅曾对饶漱石在“皖南事变”后三个月后才到苏北提出疑问,这事传到饶漱石耳朵里,让饶漱石气愤,认为这是对他的不信任。

新四军事情的陈毅携黄桥战役开辟苏北,深孚众望。而饶漱石寸功未立。让饶漱石感到了危机。

如果认为饶漱石束手无措,只会向刘书记求援,那太小看饶漱石了。

“皖南事变”时,当项英顾虑伤亡大,不敢一鼓作气让部队打出去,而是掉头回撤,结果在狭窄山路上,部队调动不灵,行动迟缓。

饶漱石毫不客气向项英“开炮”:部队行军是怎么安排的?走又不走,打有不打,几千人在山沟里瞎转,还饿饭?

当包围圈里,新四军弹尽粮绝时,饶漱石以组织的名义要求叶挺与蒋军谈判。叶挺说:现在没有本钱了,无法谈判。饶漱石说:这不是我个人的要求,是代表组织要求你去!叶挺说:既然是组织决定,我去!

叶挺一下山就被俘了。但是也吸引蒋军的注意,为其他人的隐蔽创造了一定条件。

坐在C位的王明

刘书记回延安后,总部开展了“整风”运动。然后推广到各根据地。华中根据地在1943年也开展了“整风”运动。饶漱石感到赶走陈毅的机会来了。

(未完待续,不得转载)

2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