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的力量,若做错方向,越努力越惨

依霜评商业 2024-08-04 19:30:33

有个著名的段子:一个罪犯偷了很多钱,死活不肯交出赃款,结果被多判了十年。刑满释放后,迫不及待地进到深山里,挖出了几箱子BB机。原来他的钱都买了BB机。

在错误的方向上,用力越猛,输得越惨。

比如,项羽这样的战神,为什么被刘邦打败了?

一个重要原因是,项羽打下关中后,搞的是分封制,他只想做西楚霸王,当名义上的大哥。

《史记》上说:项羽据关中,韩生献计于羽曰:“关中地势险要,有山河为屏障,土地肥沃,可建都立霸业。”羽见宫悉已烧残,又心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穿锦绣之衣于夜间步行,有谁知之!”生窃曰:“人云楚人为猕猴戴帽,果然如此。”项羽闻知,便将之烹死。

若项羽真有一统天下的志向,他就不会把“衣锦还乡”看得那么重。天下都是我的,我就算不回乡,又有什么关系呢?可见,其志向不在天下。

为什么项羽看不懂历史大势呢?

试想一下,秦国大一统的郡县制在十五年后就土崩瓦解,不可一世的百年强国就这么灭国了。若不深入分析,只关注表象,就很容易得出大一统不好的结论。

韩信也一样,他虽是人杰,也一直忠于刘邦,但他的目标是封王。而异姓王,注定是要退出历史舞台的。所以,以封王为志向的汉初诸杰,大多都被历史的车轮无情地碾碎。

读历史时,能看到很多逆趋势而遭到惨败的例子。

比如袁世凯,从小战练兵,到朝鲜斡旋,到接班李鸿章,到南北和谈劝清帝退位。他的前半生简直是半仙级别的人物,若说他没见识,那绝对是扯淡。但共和之后,国家积重难返,每况愈下,国内弥漫着一种今不如昔的舆论,在此背景下,袁世凯开了历史的倒车,最后身败名裂。

如今黄口小儿都明白的道理,当事人却看不明白,令人唏嘘。

中国历史上,还有个人值得研究,那就是汪精卫。

一个人能为革命赴死,去刺杀摄政王的人,在狱中写出“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这么感人的诗句,怎么最后沦落为大汉奸呢?留下千古骂名?

在1933年长城抗战时,汪精卫还是个坚定的抗日派,他为抗日四处奔走。结果看到的是,各地军阀心怀鬼胎,蒋介石消极应对,士兵缺乏训练,长官贪生怕死,作战一触即溃。

他开始觉得,抗战是不可能胜利的,不如走曲线救国这条路。

遇到点困难,看到一些黑暗面,就开始悲观消极,觉得天要塌下来。很多人都是这样,今年尤其明显。

什么是大格局?

在国运跌到谷底时,《论持久战》发表出来,把后面的战略摊开说清楚,历史也完全按照他说的那样在演绎。这才是真正的阳谋,是真正的格局。

汪精卫最后活成了所有人最痛恨的样子,不是因为无才华,也不是因为怕死,主要是因为缺少格局,看不清战略走向。

战略布局,是决定我们命运的东西。

历史上,真正的大战略,初期往往都是遭受世人鄙夷唾弃的,直到过了很长时间以后,世人才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浅薄,才为战略家的远见卓识所折服。

我们必须承认一点,大多数人在局部的、短期的问题上,都要比我们想象的要精明。甚至在他们熟悉的领域,我们很可能被他们蒙蔽欺骗而不自知。

比如,以前打出租车,司机看到外地人,可能会给你绕路。后来智能手机普及,流量变得便宜,每个人手机上都有地图,绕路宰客的情况才消失。再比如,你现在去买二手车,也玩不过精明的车贩子。

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但是,大多数人都是在小事上精明,他们普遍缺乏更长期的规划和权衡,尤其在短期利益和中长期利益产生矛盾时。这里,才是我们建立竞争优势的切入点。

任何事,想明白了核心本质,就可以制定战略规划了。

和别人争夺眼前看得见的利益,都太辛苦了,竞争非常激烈,效果也不好。若能够看到更长更远,且更大的战略利益,那种苦口婆心跟别人解释都不一定领情的东西,是最好的,操作上也毫不费劲。

现在大多数人90%时间都在思考战术上如何挣点小钱,恰恰最缺乏的是长期深入的战略思考。

在股市中,如果能抓住几年一次底部的战略机会,收集筹码,后面几乎是躺赢,不用费什么劲。投资最大的秘密是,要舍弃那些看似很近其实很遥远的诱惑,等待最值得你去博一次的机会。

本文完。

作者:布衣书生 自媒体:复利人生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