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发达国家又隐身了...

九萬里 2024-11-27 14:54:31

为期两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艰难闭幕。

大会原计划11月22日就要结束,但由于各方在核心问题气候融资的数额上难以达成一致,导致闭幕时间一再延后。最终,大会确定了到2035年发达国家每年至少提供3000亿美元的资金目标及至少1.3万亿美元的气候融资目标,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气候行动。

第29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全体会议现场。杯水车薪的援助。根据目前国际气候问题的解决原则,发达国家因为历史上碳排放总量远超发展中国家,因此理应在减排行动、气候适应措施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上承担起更多责任。2015年签订的《巴黎协定》,要求各缔约方在2025年之前提出新的气候资金目标。本届气候大会之前,各缔约方已经就新的气候资金目标展开多轮谈判。最终,在大会闭幕前夕,发达国家带头支持的资金目标艰难地从2500亿美元提高到了3000亿美元。然而这一金额并未满足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期望,尤其是以小岛国集团、最不发达国家、非洲国家集团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他们认为,3000亿美元的资金远远不能解决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巨大气候挑战,甚至有人称其为“一份无力的侮辱性协议”。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联合国气候谈判倒数第二天于阿塞拜疆巴库向记者发表讲话。

为何难以达成共识?

说来说去,分歧的核心在于发达国家出资意愿不强,而这背后既有相关国家的“小算盘”,又有国际格局演变的“大背景”。

有些国家“不愿”。

作为经济体量最大的发达国家,同时也是最大的历史累计碳排放国,美国理应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在全球气候议题中发挥积极作用。

然而,美国却大肆操弄阵营对抗,在此次大会上裹挟欧盟国家施压中国,无理地要求将中国列为发达国家。

美国将气候问题与地缘对抗挂钩,不负责任地“甩锅”他国,是各方难以达成共识的最大原因。

明年1月20日,特朗普即将重返白宫。第一个任期内,他无视全球气候合作的紧迫性,退出《巴黎协定》,严重损害了国际气候合作。

从此前言论来看,懂王归来后很可能二次“退群”。

作为发达国家“领头羊”的美国抱持如此态度,使得全球气候合作难上加难。

有些国家“不能”。

在过去,大多欧洲国家都依靠“北溪”管道进口俄罗斯的天然气,并以此作为环保议题的一部分,试图在国际舞台上对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

然而,自俄乌冲突爆发后,“北溪”管道遭受严重破坏,导致许多国家因经济压力而不得不重新启用传统的化石能源,绿色能源的发展之路因此屡遭挫折。

可悲的是,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欧洲国家并没有从解决全球气候危机的角度去看待和拥抱,而是“随美起舞”加征起了关税,给全球绿色转型制造了人为障碍。

位于意大利米兰的比亚迪先锋店。

有些国家“不敢”。

以日本为代表的一些岛国,由于油气资源匮乏,加之近年来在核电站泄漏等事件上处置不力,导致核能等清洁能源发展遭遇挫折。

在国内民众普遍因恐惧而反对核能及其他清洁能源的背景下,政府为避免“违背民意”,选择继续依赖进口化石能源,从而使得新能源的发展变得异常艰难。

尽管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多次在不同场合发出警告,称留给世界各国解决不断加重的气候危机的时间已经不多了,甚至没有可以被浪费的余地了。

但当前很多国家在气候问题上“不愿、不能、不敢”,严重削弱了全球气候行动的合力,让国际气候合作面临巨大阻碍与不确定性。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