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往事:为什么苏东坡盛赞湛江这座千年古刹为“万山第一”?

人文雷州娱乐 2024-09-09 14:23:04

宋绍圣四年(1097年),由于元祐党争,苏东坡屡遭贬谪。他先被贬至杭州,接着是惠州,最终再被贬往儋州。

那时,在患难中舍命相伴的爱妾王朝云已然香消玉殒,埋骨于惠州。苏东坡在凄风苦雨中带着一名仆人艰难地南下,内心深感心力交瘁。

等到他来到雷州,住进天宁寺后,心境才稍稍得到了一些宽慰。

在城墙之外的天宁寺,创建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古有雷州第一刹之称。

宋代时,天宁寺红墙绿瓦格外醒目,佛殿高高耸立,曲折的栏杆与亭台相互辉映,佛塔众多如林,绿树环绕四周,寺庙一面紧邻着水,碧水波光粼粼。

当时的天宁寺方圆大约四里,置身其中,犹如来到了蓬莱仙境一般。主持将方丈堂让给苏东坡居住,每日与他谈论佛法、研讨经文,以茶饭款待。

苏东坡喜爱这里环境清幽,一日的茶余饭后,他雅兴顿起,要来笔墨写下“万山第一”四个大字相赠。这四个字为楷体,字体圆润方正,乃是天宁寺的镇寺之宝。

“万山第一”是否意味着此地的山水堪称天下最美呢?然而,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天宁寺周围并无大山,连山的影子都难以寻觅。

那么,大文豪苏东坡所题的“万山第一”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深刻内涵呢?

中国寺庙,几乎每一座都是倚山而建的。兴福寺里这样写道:“为海隅之镇发脉,自北而西迤逦南迈,其首则邑治在焉,其中支最为深秀,以山形磅礴,环抱灵气所钟也。旧有寺曰破山,今称兴福。”

在苏东坡看来,寺庙与山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灵秀的寺庙应当建在龙山上。这就如同酒与诗,好诗与美酒如出一辙。

大文学家确实是大文学家,就连赞美的方式都充满艺术感。若想要大力赞美佛寺,却不直接赞美佛寺,而是赞美寺庙后面的山。

那么,苏东坡为何对天宁寺发出“万山第一”这般惊叹呢?

苏东坡晚年对佛家思想有专门的研究,一座好佛寺至少要具备三点:

一是选址要好,换句话说,佛寺要建在风水好的地方;

二是佛寺要建在远离繁华城市的地方,佛寺本是清静的地方,虚极静笃,方能修身养性;

三是该地佛教文化盛行,因为只有佛教文化浓郁的地方,才能真正成为让人心生敬仰的佛寺之所。

这三点,天宁寺都已具备。

第一,中国的寺庙普遍讲究依山傍水,其选址通常具有环若列屏、林泉青碧、宅幽而势阻、地廊而形藏等特点。

就天宁寺的选址而言,它坐北朝南,充分利用了中国处于地球北半球的地理优势,阳光十分充足。

当时的天宁寺四周山岭连绵不断,门前有海流涌动,山间清泉流淌,右侧有一方天池,名为罗湖(如今叫做西湖)。

充满生机且蜿蜒曲折的山被视为龙脉,在古代风水学说中也称为山龙。以龙山为吉地,将山的气脉集结之处当作龙穴,在这样的吉地龙穴上建造寺庙,是极为吉祥的。

罗湖就如同天池一般,虽然这里没有高耸的大山,但却有着升腾的灵气。环顾四周,山清水秀,清泉潺潺作响,草木生机勃勃,放眼眺望,千里之地皆是春色。

白天漫步在日光海岸,可以尽情享受阳光的恩赐;黄昏时分,西湖的湖面弥漫着如同仙境般的氤氲之气。置身于此地,让人心情愉悦,有一种超凡脱俗之感。

想必只有神仙之类的人物才适合居住在这里,所以人们便建造了一座佛寺,让佛祖们在此居住。

第二,当时的天宁寺建造在辽阔的山岭幽林之中,远离市井喧嚣。

这一点体现了中国寺庙与外国寺庙的不同之处。中国的寺庙与自然万物和谐共生,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能让虔诚的信佛之人精神与天地相互往来。

走进天宁寺,能让人心中那些尘世的思绪和世俗的杂念一扫而空。苏东坡独具慧眼,在雷州的天宁寺,他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宁静致远,什么是虚极静笃的意境。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当时苏东坡身负罪名,他虽然对天宁寺给予了如此高的评价,但当地人却不敢加大宣传力度,因为拥护罪犯就等同于触犯朝廷。

就像雷州太守仅仅因为招待了苏东坡,后来就被免职。所以,后来天宁寺“万山第一”的文化未能得以传承。

第三,雷州是佛教传入岭南最早地区之一,佛教文化浓厚。

宋元以前,雷州半岛自然环境恶劣,灾害频繁,人们崇尚越自然力量,希望从中得到解救,为佛教流行提供社会基础。

唐代,雷州已是岭南一大佛教文化中心。宋元时期,雷州佛教达到兴盛,见诸方志记载的有开元寺、天宁寺等。

此间,包括宋代十贤在内的贬官、文士,但来雷州,大都驻足或居住在天宁寺,更使天宁寺名声大振。

这些文学巨匠的人生际遇和诗作名篇与天宁寺紧紧联系在一起,愈发提升天宁寺在岭南佛教丛林中的地位。

雷州这片豁达淳朴的大地,无不沉淀着厚厚的文化底蕴。山美,加上一座古庙,一种文化得以传承。

佛教文化在雷州这片热土上发光发热,灿烂延续了一千多年。

0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