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正考】拉直扭曲的《易》学——《赵洪钧说周易·自序》

金东文化 2024-11-17 16:18:49

【经典正考】拉直扭曲的《易》学

——《赵洪钧说周易·自序》说:

《赵洪钧说周易》封面

首先说一下,本序言的副标题:“拉直扭曲的《易》学”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古往今来,解说《易经》的著作,十九以上都走了样。换言之,绝大多数《易》学著作都是曲解《易经》。这样的《易》学,必然是扭曲的《易》学。本书是想试试看,能否把扭曲的《易》学拉直,使之回归真面目。古代《易》著作,至少百分之九十九没有解出《易经》的真相来。近代的几个学者,基本上驱散了笼罩《易经》的迷雾。可叹的是,近几十年来的《易》学研究,又走回头路。直到近今还是有不少人在歪解《易经》。在这种大气候中,本书的出现,颇有逆潮流而动的味道,很可能遭到一些人的围剿。不过,为了求其真,只能置潮流而不顾了。

或问:足下如此看轻古今《易》学著作,您的大作就能还《易经》真面目吗?

答曰:不敢说拙作必能解出《易经》的真面目,至少指导思想如此。

再问:古今那么多聪明的头脑,研究《易经》,没有解出《易经》的真面目,是因为真正理解《易经》很困难吗?

答曰:是的。《易经》是公认最难读懂的古代经典,确实不容易理解深透。

再问:何以如此呢?

答曰:《易经》不容易理解深透,由于以下四个原因。

一是因为她的年代久远,言辞甚简而古奥。特别是汉代之前,有至少一千年的演变和传承,留下的文献很少,完全说清起初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以及如何变成后来的样子,已经不可能了。帛书《周易》以及近几十年其他简帛《易》类文献的出土,给我们解决了一些疑问,还是有些问题说不很清楚。

二是因为《易经》常常是非逻辑的。就是说,64卦卦形、386个爻题和对应的所谓卦辞、爻辞之间,本来没有因果或其他逻辑关系。各卦卦辞和爻辞之间也常常没有内在联系;一条卦辞或爻辞中,也常有互不相干的几种内容。这种先天性的无序,决定了后人不可能再把它变得很有序了。通行本《周易》的卦形,是最有规律可循的部分,却也有后人不可能想象到的演变过程。

三是因为卦爻辞所述,绝大多是被历史完全忘却的事物,不能考出其具体所指了。

四是因为其中有些错讹脱漏衍,以及有意无意的窜乱孱入,更增加了理解上的困难。

总之,不得不承认,《周易》、特别是其中的《易经》是块硬骨头。洪钧很想敲骨吸髓,从中发现较多的有营养的精华。可惜,这块硬骨头啃起来很费劲又常常非常令人丧气。

再问:古今《易》学解经,绝大多数没有解出《易经》的真面目,就是因为以上所说四个原因吗?

答曰:以上四个原因只是导致《易经》被扭曲的一个方面。

再问:另一个方面的原因是什么呢?

答曰: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古代学者,无不在当时的统治思想指导下解说《易经》。由于我国,自战国时期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而后持续了两千多年,故古代学者无不企图用封建思想、亦即儒家思想解说《易经》。《易经》是奴隶社会的产物,用封建思想解说她,必然扞格不入而扭曲。这是导致《易》学被扭曲的最重要的原因。

再问:足下是在什么思想指导下解说《周易》呢?您的指导思想就能保证解除《周易》的真相来吗?

答曰:在下是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解说《周易》。唯物史观在认识社会方面,比此前的一切史观都更深入、更全面。加之,可以实事求是地认识文化遗产,也不会受到个人利害关系的影响,故最可能解出《周易》的真相来。比如,按照唯物史观,《易经》是奴隶社会的产物,必然带有奴隶社会的阶级烙印。为说明这一看法,洪钧有短文“《易经》的大人、小人、君子解”。读者可以参看本书第九节附三。

再如,《易传》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其中必然充斥著封建、亦即儒家思想。读者可以参看本书第五节,以便了解这一拙见。

再问:足下可以就此举个例子说明吗?

答曰:最典型例子是《家人》卦。由于本书正文,还要两次解说此卦,这里就不详说了。

再问:请您再举个例子好吗?

答曰:其实,今《周易》的全部《易传》,几乎都是用儒家思想解说《易经》的结果。于是,从《易传》开始,几乎全部《易》学著作都是扭曲的《易》学。因此,尽管不能说,古代有关著作毫无可取,就其总体而言是不可取的。

再问:最好再举个例子。可以吗?

答曰:可以。这个例子见于《论语》。孔子的原话如下: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这三句话中的“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见于《易·恒》九三。本义是:不是总能获得猎物,有时却得到了美味的食物。其中“德”是“得”义;“羞”是“馐”义,所谓“珍馐”是也。到了孔子那里,就完全走了样。孔子的理解是:不能坚守道德,就可能会蒙受羞辱。

以上所引孔子原话以及洪钧的解说,足以证明,孔子熟悉《易经》,很可能也会占筮。但他对该爻辞的理解,与其本义完全不同。孔子主张:“守死善道”(《论语·泰伯》),是儒家思想的重点内容之一。

总之,用儒家思想解说《易经》,偶尔可以解得很通顺,尽管必然远离《易经》的本义,还是有可取之处。可惜,《易传》的作者们,没有孔子那么高的水平。于是,《易传》可取之处很少,甚至其文字水平也常常令人丧气。

读者可能问:如上所说,阁下研究《易经》感到困难是可以理解的。何以又非常丧气呢?

答曰:这是因为在研究《周易》的过程中,总要读一些古代有关著作。尤其是,必须认真读读《易传》。读过之后,洪钧发现,这些著作,几乎没有一种是求其真的。特别是《易传》开了个坏头儿,后人的《易》学著作更是愈走愈远,歧途日多,愈说愈玄,愈说愈繁,于是,有关著作不但篇幅冗长,莫名其妙,还出现了很多不该出现的严重错误。所以,洪钧觉得,古代《易》学非常令人丧气。

这样的拙见,肯定会引起许多《周易》学者、甚至从未研究过《周易》者的反感。他们会说:《周易》是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博大精深,曾经居于“六经”之首,研究《周易》的著作,怎么会令人丧气呢?你这不是缺乏文化自信吗?对此种问难,洪钧的回答如下:

说《周易》、特别是其中的《易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是不错的,说她博大精深就不对了。洪钧将举出足够的证据,说明《易经》不过是,脱离蒙昧时期不久的我国先民,整理的占筮记录。所谓占筮,就是算卦。处在那个时期的先民,不可能有什么博大精深的知识。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一点,以下引用李镜池先生的有关论述:

老实说,《周易》的材料来源,出于思想简单,文化粗浅的时代。他们还在那里岌岌危惧,刻刻提防,为自然所压迫,乞灵于神袛的默示以避免于灾害;他们还谈不到高深的哲理,还没有功夫去作系统的有组织的思考。一部《周易》,只反映出文化粗浅的社会情况,却没有高深的道里存乎其中。就是有,也是一些经验的积累,自发的,素朴的,不成组织体系。(李镜池《周易探源》中华书局1978年版32页)……

总之,《周易》之所以被看得高深莫测,完全是后来的“学者”们任意拔高的结果。可惜,直到近今她还在被某些当代人牵强附会。或曰不然,请看下面这首诗:

借尸还魂有奇方,郢书燕说岂荒唐。

君看易部三千种,可有一种不牵强。

此诗出自章秋农著《周易占筮学——读筮占技术研究》(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1版)洪钧认为,这是一本研究《周易》相当好的著作。

洪钧基本上赞同章氏的看法。说基本上赞同,是因为,在洪钧看来,近代以来,有几位先生的著作是不怎么牵强的。具体是哪几位先生以及什么著作,这里先不说,先说一下《周易》是一本什么书。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