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陈赓要把妹妹嫁给陈锡联,陈锡联:你能有这么漂亮的妹妹

具光阅览趣事 2024-12-24 05:56:11

1948年,陈锡联失去了他的妻子,这让好兄弟陈赓异常担心。

于是,为了让对方尽快面对新生活,他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事,把自己的妹妹介绍给陈锡联。

“老弟,看看,我妹妹漂不漂亮?给你当老婆怎么样?”

陈锡联对此却并不相信:“你能有这么漂亮的妹妹?”

那么,二人之间的友情多么令人动容?陈赓的妹妹又是怎么回事?

玩笑中成兄弟

陈赓和陈锡联的第一次见面,就给陈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时的陈赓,已是红四方面军第12师师长,他尤其爱开玩笑,但锡联和军中那些开朗豪放的战士截然不同,他总是默默做事,鲜少参与热闹的场面。

陈赓偏偏对这种“闷葫芦”式的人感兴趣,觉得这样的性格实在难得,于是经常拿他“开涮”。

一次,陈赓远远看见陈锡联正抱着一堆粮袋,于是,他故意站在路中间拦住他,还用一种假装官威的口气说道;

“小子,听说你最近在偷懒,连粮袋都抱不动了,准备挨批吗?”

陈锡联听到这句话,愣了一下,但片刻的迟疑后,他抬起头,发现陈赓正咧着嘴笑,显然这不过是个恶作剧。

见此,陈锡联腼腆地笑了笑,也不说话,继续抱着粮袋绕过陈赓往前走。

这让陈赓更加“来劲”了,他放下手里的东西,快步追上去,半开玩笑地拉住陈锡联。

“我说,你这个人怎么这么木呢?师长跟你说话你都不搭理,还是说你心里在琢磨怎么对付敌人啊?”

陈锡联终于忍不住笑了,解释说:“师长,我就是觉得,这些粮袋比敌人难对付。”

一句带着几分幽默的回答,让陈赓哈哈大笑,当场拍了拍陈锡联的肩膀:“好小子,我喜欢你这个态度。”

从那天起,陈赓便开始频繁地找陈锡联聊天、开玩笑,而陈锡联也逐渐放下了拘谨,他们的关系更是越发亲近,不仅在军中彼此信任,私下也以兄弟相称。

欢喜冤家

后来,因战事分开的二人,在1943再次重逢,他们在延安成了党校学习班的同学。

党校的生活严格有序,学员们白天学习,晚上参加劳动,但对于陈赓和陈锡联来说,枯燥的学习生活,却因为两人之间的互相调侃和“捣乱”,增添了许多欢乐。

某天清晨,陈锡联正在简单地洗漱,准备出门参加劳动时,陈赓来了。

他用一种“命令”的语气说:“今天早上推土的活,我看咱们就得做点改进,我来想了个‘科学方法’,保证省力又高效!”

陈锡联知道这个师长出身的老兄一贯“不走寻常路”,但也没多想,就答应了。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这“科学方法”就是陈赓提出的“轮流推车”计划。

由于听起来公平,陈锡联也没仔细琢磨便点头同意,但没过几天,他就发现问题了。

早上的路上,两人都是精力充沛,推车倒没什么;可一到傍晚,劳累了一整天之后,推车变得格外吃力。

于是,一天晚上,在返回住处的路上,累得满头大汗的陈锡联终于忍不住抗议。

陈赓一听,嘿嘿一笑:“我这不是为了帮你锻炼身体嘛,弟弟要多吃点苦,才能更结实!”

听了这话,陈锡联气得瞪了他一眼,第二天,陈锡联更是一大早就堵在了宿舍门口,板着脸对陈赓说:“今天该轮到你推车了,不换人,这车我可不推了!”

没办法,陈赓只好妥协,从此两人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轮流推车。

除了在劳动中闹腾,两人在课余时间也没少“胡闹”。

某个傍晚,陈赓神秘兮兮地拉着陈锡联说要去朱老总家串门。

到了朱老总家门口,陈赓又玩起了花样,他让陈锡联先进屋和朱老总“聊家常”,自己则悄悄溜到院子里,盯上了朱老总院子里那棵苹果树。

他四处找了根棍子,打落了几个大苹果,等到朱老总出来送客时,陈赓和陈锡联故意指着掉在地上的苹果说:“哎呀,朱老总,您这苹果掉了好多,真是可惜了”。

朱老总见状便说:“既然掉了,你们就带回去吃吧!”

听了这话,陈赓立刻不客气地蹲下,把地上的苹果全捡了起来,往怀里一塞,陈锡联一边跟着笑,一边也学着“捡漏”。

回去的路上,两个“大孩子”一边啃着苹果,一边惋惜:“下次得带个大口袋,才能装更多!”

可以说,在延安的那段日子里,这对“欢喜冤家”几乎形影不离,也成为了让人羡慕的兄弟组合。

兄弟相携

时间到了1948年,这一年正值解放战争的关键时期,而对于陈锡联来说尤其不好过。

他的妻子因病不幸离世,年幼的孩子也常年不在身边,冷清的生活让他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孤寂。

可陈锡联并不是一个轻易向人袒露内心的人,他总是用工作和战斗来麻痹自己。

但他的兄弟陈赓却看得清清楚楚,因此,陈赓决定用自己的办法,让他重新振作。

某天深夜,陈赓带了一瓶酒,还有一些简单的小菜,径直敲开了陈锡联的门。

在安慰一番后,陈赓才说出重点:“老弟,我有个办法,保准能让你把这些烦心事全都抛在脑后。”

陈锡联抬起头,有些疑惑地看着他,陈赓却没有再多解释,只是带着一脸“尽在掌握”的笑容离开了。

几天后,陈赓果然带着他的“办法”来了。

这天中午,陈锡联正在指挥部忙碌,门却被“嘭”地一声推开了,紧接着,陈赓迈着大步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一位年轻的姑娘。

陈赓大步上前,拉着那位姑娘站到陈锡联面前,一脸“正经”地说道:“来来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妹妹,怎么样,漂不漂亮?”

陈锡联彻底愣住了,他先是盯着陈赓,又看了看那个姑娘,满脸写着疑惑:“大哥,你又开始开玩笑了吧?你哪来的妹妹?再说……哪有这么漂亮的妹妹?”

陈赓一听,顿时瞪大了眼睛,一副“被冤枉”的表情:“哎哟,我陈赓说话能有假?她可是王根英的亲妹妹,王璇梅!我妹子,我亲自从上海接过来的!”

陈锡联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位姑娘确实和陈赓有些特殊的关系——她是陈赓已故妻子王根英的妹妹。

王根英在革命时期牺牲后,陈赓一直默默承担起照顾其家人的责任。

如今,王璇梅也到了适婚的年龄,陈赓思来想去,觉得最值得托付的就是他这个“老实兄弟”陈锡联。

听完陈赓的解释,陈锡联一下子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陈赓见陈锡联一时不说话,忍不住在他耳边小声调侃。

“老弟,这回可不是开玩笑,我妹子怎么样?你要是看中,就娶回家去!别磨蹭,革命的事再忙,也不能耽误终身大事。”

看着陈赓满脸期待的表情,再看看一旁羞涩站着的王璇梅,陈锡联低头想了很久,最终没有再拒绝,而是点了点头。

从战场到婚姻

1949年秋天,解放战争的胜利曙光越来越近。

此时的陈赓和陈锡联,一个是第二野战军的将领,一个是三兵团的司令,分别奔走在不同的战场,为全国解放的最终目标而奋斗。

但尽管事务繁忙,他们之间的关系却因为这场婚姻更加紧密。

在陈锡联与王璇梅的婚礼筹备过程中,陈赓发挥了他一贯的热情和幽默。

他把筹办婚礼这件事,当成了一项“重大革命任务”,不仅亲自张罗,还带着陈锡联和新娘四处奔走,俨然成了“婚礼总策划”。

婚礼的高潮则出现在敬酒环节,当陈赓带着满怀的笑意端着酒杯站在陈锡联面前时,全场瞬间安静了下来。

陈赓故作严肃地说道:“陈司令啊,从今天开始,我妹妹就交给你了!不过我可提醒你,这婚姻不比打仗,仗可以输,老婆可不能惹!要是让她受了委屈,我第一个不放过你!”

全场哄堂大笑,而陈锡联则低头憨憨一笑,端起酒杯郑重说道:“大哥放心,我一定好好待她,不让你失望”。

从这天开始,陈锡联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王璇梅虽然年纪轻,却是一个极其温柔体贴的人。

她不仅让陈锡联重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也成为他在革命生涯中最坚实的后盾。

对于陈锡联来说,这种简单而温馨的家庭生活,曾经是他以为再也无法拥有的幸福。

当然,婚姻并没有让陈赓和陈锡联之间的“欢喜冤家”关系有所改变。

婚后,陈赓时常拿这对夫妻打趣,甚至时不时“赖”在他们的家中蹭饭。

一有机会,他就调侃陈锡联:“哎,我妹子嫁给你这么久,咋还没听你叫我一声‘大哥’呢?”

陈锡联一听,总是哭笑不得:“大哥,这称呼可不是白叫的,等哪天你多来几顿饭,我再正式叫也不迟。”

而每当陈锡联被陈赓的话语“堵”得无言以对时,王璇梅总是笑眯眯地站在旁边,适时替丈夫解围。

只是,时间在带来欢乐的同时,也悄然带走了一些重要的东西。

1961年,陈赓因劳累过度和长期积劳成疾,最终病逝,他的去世给陈锡联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此后的岁月里,陈锡联常常在私下提起陈赓,他回忆起那个总是爱开玩笑的大哥,想起当年战场上的欢笑,延安学习时的玩闹,以及那段促成他婚姻的“闹剧”。

每次说起这些,他的眼神里总是带着温暖,但也多了一份深深的怀念。

毕竟,对他而言,陈赓不仅是兄长、战友,更是带给他人生转折的人。

这对战场上的兄弟,最终因为婚姻的纽带,成了一生的连襟。

而无论多少年过去,陈锡联的心中,陈赓始终是那个开怀大笑的兄长,是那个在战火硝烟中给他生活注入光亮的人。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