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最大的体面:不搭理负能量

嫱嫱聊玄学 2024-08-30 13:59:19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种能量对换。

滋养你的人会为你充电,让你如沐春风;消耗你的人会吸食你的能量,使你精疲力竭。

很多时候,一个人生活过得不好的根源,无非就是自身的能量被消耗得太多。

弘一法师说:“凡是负能量的东西,都不要去回应,回应就会与之纠缠,纠缠就会受其损耗。”

想要人生变好,从不搭理身边的负能量开始。

1

与负能量纠缠,就是在干扰自己的磁场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智者在散步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不喜欢他的人。

一路上,那人使尽浑身解数,用各种方法辱骂他。

智者不为所动,只是转身问那人:

“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不接收,那么这份礼物是属于谁的呢?”

那人脱口而出:“自然是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

智者微微一笑,又继续向前走去。

诚然,面对他人的谩骂攻击,我们有生气的本能,更有不接收的权利。

那些充满负能量的烂人烂事,放下即是自在,纠缠便是悲剧。

作家王尔德曾在无意中发现了一张诋毁辱骂自己的海报。

散播张贴这张海报的人,是当地的一个臭名昭著的无赖。

只因这无赖与自己的儿子吵架,而王尔德恰好这段时间与他儿子交往频繁,就被他拿来撒气。

身边的朋友都劝王尔德不必理会,可王尔德气不过,硬是停下了自己手上所有的创作,全身心地投入到与这无赖的官司之中。

两人在法庭上争吵激烈,最终的结果却是王尔德败诉,还被判了2年的苦役。

经历这场戏剧性的变故后,王尔德的前程毁于一旦,妻子也带着孩子改嫁他人。

服役时间结束后,重返文坛的王尔德已经不复昔日的风光,作品也不再被大众接受,46岁就在贫困和苦楚中郁郁而终。

万物有灵,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看不见的能量场存在。

和负能量的人事纠缠太久,自身也会在无形之中被负面磁场围绕、消耗。

冯唐写道:“不该太清醒,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不必反复咀嚼,一生不长,重要的事儿也没那么多,天亮了,又赚了。”

在这光怪陆离的人世间,不能事事如意是无奈,也是常态。

事情既已发生,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让当下的遭遇,成为持续的悲剧。

雁过留痕,事过翻篇,遇到烂人烂事,及时抽身,冷静回应,是最有效的反击,也是对自己最好的成全。

2

吸收别人的负能量,只会压垮自己

中国女排前队长惠若琪在被问到顶级运动员赛前是否会紧张的问题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们会在比赛时控制自己的情绪,传递给队友的都是正面信息。”

女排前主教练郎平也经常说:

“你消极的情绪,会影响身边的人,队伍整体的气势就会弱下来。”

赛场如此,人生也是如此。

如果你身边围绕的都是负能量的人,吸收到的都是负能量的信息,久而久之,你的情绪也会被压垮,负重而难行。

2020年,一场恶意伤医事件,给眼科医生陶勇的职业生涯盖上了一层永久的阴影。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陶勇都沉浸在自己可能永远不能拿起手术刀的痛苦之中。

重返医院后,陶勇也一直在努力调节自己的情绪,走出过往的伤悲。

有一次,他在无意中听见同事闲聊。

护士长抱怨生活的不如意,越说越沮丧;实习生小刘谈起被父母逼婚,情绪很是激动;科室主任担忧自己的工作前景,不停唉声叹气。

陶勇听到后,也回想起自己遇袭的往事,不禁悲从中来,越想越难过。

好在他有个消化自己情绪的“神迷走廊”,每当他被负能量缠绕时,就会到办公室后面的走廊上静一静。

屏蔽掉外界的干扰,不受他人负能量的侵袭,他才能平静专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白岩松曾说:“我们之所以活得很累,并非生活过于刻薄,而是我们太容易被他人的情绪所左右。”

太过同情别人的悲惨遭遇,全盘接收他人的负面情绪,那些看似饱含善良的共情能力,本质上是对自己的消耗。

要知道,人与人之间的磁场是会相互影响的。

有些人生来就是黑洞,妄图拯救只会把自己拉入深渊,唯有远离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真正好的关系,是正能量的叠加,而非负能量的消耗。

不沾染负面的情绪,不背负他人的因果,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才能远离负面能量的干扰,让人生从此进入正向的循环。

3

人生最大的清醒:和滋养你的人同行

钢琴大师郎朗在5岁时,曾到北京跟随一个女教授学习钢琴。

女教授十分严格,郎朗每次一弹错钢琴,她就会大声训斥,言语间充满着贬低的意味:

“你弹得实在太差了,根本就不是学钢琴的料。”

教到最后,她直接建议郎朗的父亲将他带回沈阳,断定郎朗成为不了钢琴家。

自己的刻苦用功,换来的只有老师的否定嘲讽,郎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处于十分低落的状态,甚至于看到钢琴就浑身颤抖。

作家李笑来说:“让自己变好,真的没有那么难,只不过你总是遭受人家打击而已。”

每个人都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其实我们本身并没有那么糟糕,只是需要有人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打压否定你的人传递给你的是负能量,让你蒙尘;欣赏肯定你的人总让你看到积极一面,给你力量。

莫言刚开始文学创作时,发表过几篇小说在刊物上,可始终没有激起浪花。

这不禁让他产生了自我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这条道路。

就在这时,著名作家孙犁特地找到了他,对他的文章做了褒奖,还发表评论大肆赞扬莫言的文风。

当时孙犁在文坛的地位很高,有了他的肯定,莫言也振作了起来,彻底打消转行的念头,这才有了后来的不斐成就。

《高质量社交》中有一句话:

“‘人’字,一撇一捺,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哲理。你是一撇,只有找到认可你、扶持你的一捺,才能站稳、立住。”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是一座孤岛,我们注定要与他人产生联结。

既然不能决定遇见谁,就要好好选择与谁相处。

生活总有诸多不如意,缺少身边人的鼓励和扶持,只会更加难熬。

选择和滋养你的人在一起,为你充电赋能,将你托举向更高处,这才是社交最大的意义。

1 阅读: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