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启娱说
前言:
在繁华都市的一隅,生活着看似体面的一家四口。
父亲是业界知名的律师,凭借自身的拼搏在社会上层站稳脚跟。
母亲则是全职太太,精心操持着家中的一切,将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
小儿子郑中俊聪明伶俐,成绩优异且钢琴技艺精湛。
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总是能够脱颖而出,成为父母眼中的骄傲,也是邻里间夸赞的对象。
而大儿子郑中杰,却仿佛是这个家庭中被遗忘的角落。
每一次学校的活动,对于郑中杰来说都是一场煎熬。
就像那次开学典礼,小儿子在舞台上熟练地演奏着德彪西的《梦》,灵动的音符从他的指尖流淌而出。
台下的父母眼中满是自豪与欣慰,掌声雷动。
而郑中杰在一旁默默地鼓掌,无人注意到他眼中的落寞与渴望。
当他怀着一丝期待,端着一杯水小心翼翼地递给校长,并说出“AcupofWater”时。
尽管得到了校长的夸赞,但这微弱的光芒很快就被父亲的斥责所掩盖。
在回家的车上,父亲仅仅因为他的英语表达不够准确,便毫不留情地批评道:“Glass,应该是AGlassofWater,你不会英语就不要在外面说。”
最后甚至怒骂一声“垃圾!”,这声斥责如同一把利刃,深深地刺痛了郑中杰幼小的心灵。
回到家中,生活依旧没有给他温暖。
父亲的偏爱显而易见,在零花钱的给予上,总是以成绩和钢琴水平来衡量,郑中杰因为学习成绩不佳且钢琴弹奏不熟练,得到的零花钱少得可怜。
而母亲,在父亲的权威之下,也渐渐失去了自己的主见,对大儿子的困境选择了忽视。
她虽然内心深处或许对大儿子有着一丝心疼,但在父亲的高压下,这份心疼也被深深掩埋。
甚至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对大儿子的不满,曾对着郑中杰说出“我和你爸如果有一天离婚,一定是因为你”这样伤人的话。
一、哥哥的孤独与挣扎郑中杰的世界里充满了孤独与压抑。
在学校,他因为学习不好而备受歧视。
留级到弟弟的班级后,他成为了同学们嘲笑的对象,老师的惩罚也如影随形。
上课不小心睡着后,被老师叫起来罚站。
本就自卑的他,在老师的严厉批评下,以及同学们嘲讽的目光下,终于承受不住。
那一刻,他们的嘲讽就是无数根尖刀往他本就千疮百孔的心口上刺去。
可是,生活的悲痛还在继续。
他热爱漫画,那是他在灰暗生活中的一抹亮色。
然而,父亲却视漫画为洪水猛兽,每当发现他用零花钱买来的漫画书,就会毫不留情地撕碎。
口中还不断数落着他是读书笨蛋,弹不好钢琴,没有任何用处。
在家庭中,他渴望得到关爱,尤其是来自弟弟的亲情。
夜晚,他常常失眠,会爬上上铺弟弟的床,向弟弟请教数学问题,可弟弟却总是不耐烦地回答“我累了”。
当他想要抱抱弟弟,感受一丝温暖时,弟弟也会冷漠地说“你抱够没有啦,我要睡了”。
这些看似不经意的拒绝,却让郑中杰心中最后的一丝温暖也渐渐消散。
他也曾努力过,试图去迎合父亲的期望,拼命学习,练习钢琴,但天赋的差距让他始终无法达到父亲的要求。
他羡慕弟弟的聪明与优秀,也痛恨自己的无能。
在这样的双重折磨下,他的精神世界逐渐崩塌,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
二、家庭破碎的开端随着时间的推移,郑中杰内心的绝望越来越深。
那个下午,阳光依旧明媚,但他的世界却彻底陷入了黑暗。
在遭受了同学的嘲笑、老师的惩罚、父亲的责骂和弟弟的冷漠之后,他感觉自己仿佛是这个世界上多余的人。
他看着窗外的蓝天,心中却没有一丝希望。
最终,在极度的绝望中,他选择了跳楼自杀,结束了自己年仅十岁的生命。
可是就在他死后,本来不受关注的他,却成了这个家庭所有人心中最难以言说的痛。
母亲无法承受失去儿子的痛苦,在巨大的自责与悲伤中,选择了逃离这个家,从此消失在他们的生活中。
父亲则陷入了深深的沉默,他试图用工作来麻痹自己。
假装忘记这个儿子的存在,但内心的伤痛却如影随形,每当夜深人静时,回忆便会如潮水般涌来,让他痛苦不堪。
弟弟也在无数个时刻想起自己的哥哥,可是他却发现,哥哥再也回不来了。
哥哥的生活过得痛苦,而弟弟的生活又何谈开心。
在这个“扭曲”的家庭中,曾经他以为只要自己足够优秀,就能得到父母全部的爱,却忽略了哥哥在角落里的挣扎。
如今,哥哥的离去让他意识到,自己曾经的自私和冷漠是多么的残忍。
他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虽然他依旧按照父亲的期望,努力学习,考上了好学校,成为了一名老师,但内心的阴影却始终无法消散。
三、记忆的回溯与救赎多年后,郑中俊成为了一名高三班主任。
在他所带的班级里,一封匿名遗书的出现,打破了他平静的生活。
那遗书中的一句话“我不是什么重要的人”,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记忆深处关于哥哥的痛苦回忆。
他翻出了哥哥十岁那年自杀后留下的日记,那些文字仿佛带着哥哥曾经的痛苦与绝望,一页页地展现在他眼前。
回忆如潮水般涌来,他想起了小时候家里的种种画面。
父亲的怒吼声、抽打哥哥的场景以及母亲的哭泣声。
这些曾经被他刻意遗忘的画面,如今却如此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中。
他意识到,自己虽然在学业和钢琴上取得了成功,但童年的欢乐和轻松却早已离他而去。
他曾经对哥哥的不耐烦和拒绝,成为了他心中永远的痛。
为了不让哥哥的悲剧重演,郑中俊决心找出写遗书的学生。
他开始密切关注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与他们谈心,试图了解他们内心的痛苦和压力。
他在班级里做心理疏导,将自己的电话号码写在黑板上,告诉学生们“我愿意帮助你们,你们随时可以拨打我的电话,别忘了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他回忆起哥哥曾经对他的依赖和信任,而他却一次次地让哥哥失望。
他开始明白,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珍贵,是无法用成绩和成就来衡量的。
四、未完成的结局与永恒的伤痛电影没有给出一个清晰明确的结局,郑中俊和签字离婚的太太后来的生活依旧充满了未知。
父亲在年老后,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在那一刻,他终于放下了多年来的固执和骄傲。
抱住郑中俊,撕心裂肺地提起了郑中杰,痛悔自己年轻时的望子成龙和爱面子,间接害死了自己的亲儿子。
这迟来的忏悔,虽然无法挽回过去的一切,但也让郑中俊感受到了一丝父亲内心深处的愧疚和痛苦。
最后,郑中俊来到了哥哥当年跳楼的天台,献上了一束素净美丽的鲜花。
微风拂过,他仿佛看到了哥哥少年时的身影,那曾经鲜活的生命如今却只存在于回忆之中。
他站在那里,久久地凝视着远方。
心中或许在默默地忏悔,忏悔自己当年没有拉住哥哥的手,没有给予他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年少日记》这部电影,就像是一首浸透了家庭教育失衡的血与泪的悲歌。
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在家庭压力和冷漠下的绝望,也让我们反思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在这个看似繁华的世界里,有多少孩子正在承受着类似的痛苦,又有多少家庭正在不经意间酿造着这样的悲剧?
或许,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深思的问题。
岁月流转,郑中俊依旧带着那份伤痛前行。
而那首德彪西的《梦》,也成为了他心中永远无法释怀的旋律。
每当音乐响起,童年的回忆便会如潮水般涌来,提醒着他曾经失去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