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要躲藏,不能床上躺”,今年端午“3人要躲端午”,指哪3人

小水在乡村 2024-06-03 06:08:35

“端午临仲夏,时清日复长”,时间过得真快,6月10日我们将迎来端午节,端午节又名重阳节、重午节等,其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源于古人对天象的崇拜,仲夏端午苍龙七宿处于全年最“中正”之外,“正”有“端”的意思,而“中”有“午”的意思,因此得名“端午”。

端午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饮食等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这天人们要吃粽子、划龙舟、挂艾草、躲端午、佩香囊、饮蒲酒等,记得小时候每到端午节来临前,外婆都会到河边采摘芦叶,在端午节这天外婆把芦叶折成小漏斗,然后放入提前泡好的糯米、红枣、花生等,有时候还会加入火腿,吃起来真的是香糯可口。

今年端午节不一般,端午节的时间和入梅的时间相连了。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6月上中旬至7月中旬都会出现持续的阴雨天气,由于此时恰逢江南梅子黄熟之际,因此我们称之为“黄梅雨”,每年梅雨到来的时间都不一样,《神枢经》记载:“芒种后逢丙入梅,小暑后逢未出梅”,今年6月5日芒种,芒种后的第一个“丙日”在6月11日(丙午日),因此6月11日就是今年“入梅”的时间;今年7月6日小暑,小暑当天恰逢“辛未日”,因此7月6日就是今年出梅的时间。

今年端午节和入梅的时间挨在一起,农谚说“雨打五月五,当月无干土”、“雨打黄梅头,四十五天无日头”,说的就是农历五月五(端午节)下雨预示着往后雨水多,同时“入梅”当天下雨也预示着往年雨水多。如果今年端午节和“入梅”当天都下雨,那么对于农民来说就不是好的兆头,长时间阴雨天气不仅影响麦子的收割晾晒,同时还容易导致农作物受涝。

端午节要到了,在我国民间有句老话叫“端午要躲藏,不能床上躺”,说的就是在端午节当天要适当躲一下,这里的“躲帮”其实指的就是“躲端午”,按照老习俗,今年端午节有3人要躲端午,那么是指哪3人?我们早点来了解一下。

可能很多人会疑惑,为啥要“躲端午”?这里的“躲端午”可不是指“躲春”,立春为岁首,立春“躲春”是指“躲太岁”,每年都有特定的生肖容易犯太岁,像今年容易犯太岁的生肖就是龙、狗、牛、羊、兔。之所以端午节要躲太岁,是因为古代视端午节为恶月恶日,五月为毒月,五日为毒日,农历五月总共有9个毒日,分别为五月五、五月初六、五月初七、五月十五、五月十六、五月十七、五月二十五、五月二十六、五月二十七,端午节为“毒日”之首,因此在端午节当天人们要祈福纳祥。

此外,仲夏端午天气潮湿闷热,病菌易繁殖导致瘟疫的流行,蛇虫繁殖易伤人,因此端午节这天有很多忌讳我们不能犯,为了趋吉避凶,于是在端午节当天就形成了挂艾草、洗草药水、躲端午等习俗。

那么哪3人要“躲端午”?

一、出嫁的女儿要躲端午

《嘉靖隆庆志》记载:“已嫁之女召还过节,谓之躲端午”,说的就是端午节要把出嫁的女儿接到娘家过节,这就是躲端午。

在古代嫁出去的女儿就犹如泼出去的水,可以说在夫家是不能随便回娘家的,而端午节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躲端午表明看是趋吉避凶,实际上是对女性的人文关怀,出嫁女儿可以回娘家和亲人团聚。端午节前是农民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人们要忙着收割麦子,忙着种植秋收作物,可以说人会非常劳累,已嫁之女可以趁着端午节回娘家休息。

二、小孩要躲端午

到了仲夏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降雨频发,这会导致河水上涨,再加上蛇虫开始大量繁殖,这对小孩构成一定的威胁,因此小孩要躲端午。

那么小孩如何躲端午?小孩躲端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要盲目下河游泳:端午节期间,由于雨水增多,河流、湖泊等水域的水位往往会上涨,水流也变得湍急。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在端午节可能会下河游泳,这对小孩来说很容易发生溺水事故。在端午节,家长应该教育孩子远离危险水域,避免盲目下河游泳;二是不要去荒郊野外,尤其是草木茂盛的地方,端午时节,随着气温的升高和湿度的增加,各种蛇虫开始活跃繁殖。荒郊野外和草木茂盛的地方往往是这些蛇虫出没的场所。孩子的好奇心强,但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蛇虫的伤害。因此,端午节家长应该告诫孩子避免前往这些区域,以减少被蛇虫咬伤的风险。

三、老人要躲端午

俗语“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端午不仅五毒活跃,而且端午阳气旺盛,老人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对高温的耐受能力也相对较低,这天应该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暴晒。

老话说“端午要躲藏,不要床上躺”,说的就是端午节要“躲端午”,但是躲端午并不是说要闭门不出,更不是说要躺在床上躲,而是说这天要尽量规避风险,即不要去一些相对危险的地方,如茂密的草丛、危险的水域。

总结,躲端午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习俗,有3人要多端午,分别是出嫁之女、老人以及小孩,这反映了人们趋利避害的思想。希望大家平平安安过端午!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