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咳糖浆的魔力:非洲一些年轻人每天喝4瓶,完全无心工作

蝉说春秋 2025-01-05 02:42:07

为了一瓶止咳糖浆,他们不去工作,而是选择偷盗。

偷完家里的,就去偷别人的,实在偷不到了,就明目张胆把家里的东西拿去卖。

电风扇、老式收音机、桌子,甚至是破旧衣服,但凡稍微值个几毛钱,他们都会趁家里人不在,偷偷拿去卖。

被发现了咋办?

吵架呗。

接着砸东西,然后这人被链条锁住。

当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像洪水冲破大坝,接着发生流血事件。

以上说的可都是“家人之间”的事,这么做为了什么?

可笑但又觉得不可思议,他们只为了能喝一瓶止咳糖浆……

甚至当地帮派为了抢夺止咳糖浆,也会经常爆发冲突。

如果喝不到止咳糖浆,这些非洲人就会暴躁、失眠、焦虑、恶心,甚至呼吸急促,严重者会出现神志不清症状。

英国广播公司为了一探究竟,特意前往津巴布韦,结果看到的实际情况,比报道的更严重,为此专门拍摄了一部纪录片。

里面真实的记载着“年轻人一天喝3~4瓶止咳糖浆”的画面,并且当地还流行“糖浆文化”,你要是不喝,就没法融入他们的圈子。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已经清楚,止咳糖浆怎么上瘾程度跟某些违禁品差不多!

为什么会对止咳糖浆上瘾?

止咳糖浆的主要成分之一是可待因。

人体无法合成可待因,这东西存在于某些个人违禁种植的汁液中,经过人工提取后才能获得。

可待因进入人体后,会跟阿片受体结合,抑制伤害性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达到镇痛作用。

如果仅仅是镇痛效果,倒也不至于上瘾,不过在镇痛过程中,阿片受体会释放多巴胺,这种物质会让大脑产生愉悦感。

长此以往,人体内部的受体会产生耐受力,也就是说,喝一瓶止咳糖浆,没啥感觉,需要加大剂量才行。

1年内,每天喝1瓶止咳糖浆。

3年后,每天需要喝3瓶止咳糖浆,才能达到之前的效果。

久而久之,这玩意就上瘾了,一天不喝4瓶,浑身难受,情绪暴躁,特别在不禁枪的非洲,没准吵几句就来几颗“花生米”。

有意思的是,非洲人喝止咳糖浆,他们不用牙齿舌头,直接灌在喉咙里,看下图就知道了。

这是因为,止咳糖浆中的酸性物质、甜性物质会腐蚀牙齿,加速牙釉质脱矿,导致牙齿表面的孔隙增多,坚硬程度大幅度降低。

这么一看,非洲人保护牙齿的观念还是有的……让我不自觉想起了某款牙膏。

为什么止咳糖浆在津巴布韦这么“泛滥成灾”?

可待因这东西,在一个国家“泛滥成灾”,对综合国力肯定是一场巨大打击,毕竟少年弱则国弱。

所以津巴布韦也明白,他们很快就颁布法令,严令禁止特定止咳糖浆,尤其是BronCleer的止咳糖浆。

但由于监管力度低,每年仍然有大量添加了可待因的止咳糖浆,通过非法走私路径从邻国流入。

这是为什么?

首先我们要知道,任何商用产品都绕不开“成本”。

军用设备成本可以不断提高,可民用生活产品,哪怕成本高1块钱,就很可能失去竞争力。

在经济落后的非洲一带,药品在保证药效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压低成本,不然非洲人民买不起。

恰巧,津巴布韦非常穷。

1980年,也就是独立初期,津巴布韦是非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工农业水平不错,境内自然资源丰富,不过后来在一系列激进的改革下,津巴布韦的经济一落千丈。

2007年11月,津巴布韦通胀率高达1000%。

2009年1月,1美元可兑换250万亿津巴布韦元,人口极端贫困率高达94%。

大家去街上买个日常用品,都需要用小推车,因为上面摆满了纸币……

在这样低迷的经济环境下,津巴布韦人民根本没有钱去购买昂贵的止咳糖浆。

所以,问题又绕回来了。

假设,正常止咳糖浆50元,添加了可待因的止咳糖浆5元。

你的兜里只有5元,你会买什么?

当然,这玩意也不是说“止咳”。

而是,人在收入非常低的情况下,很容易破罐子破摔,非洲那边又讲究“及时行乐”,为了缓解压力,他们选择用“止咳糖浆”中的可待因来麻痹自己。

就像有些人嗜酒,但兜里没钱,咋办?

最后实在忍不住,跑去厨房喝洗洁精……

一个道理。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