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纪年(下):从湖州到常州

噩噩文化 2024-03-14 00:55:02

林语堂《The Gay Genius:The Life and Times of Su Tungpo》

乌台诗案

湖州1079

但应此心无所住,造物虽使如吾何

这段时期朝廷在无以名之的第三流人才的掌控之中,他们从苏轼的谢恩表里拿着放大镜挑出几个词来进行弹劾,把他免去官职,押解入京。

尽管此前有苏辙的人赶来报信,但当官差来到湖州太守府的时候,苏轼还是慌得一匹。

为了给老婆宽心,就像高考时杜撰掌故骗过欧老师一样,这回坡公又随口编了一个煞有来头的故事,并写了一首打油诗:

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

——有人说,押解途中苏轼曾想自杀,不是畏罪,是怕牵涉朋友。

据说仁宗曾派一个太监夜里去御史台牢房里查,回说苏轼鼾声雷动彻夜不醒,以此确认他心中无愧。过了一百天,到了那年的除夕,基本相当于无罪释放,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陆游将其详细的纪录在案。

御史台的人这回本想把苏轼、司马光、范镇、张方平等人全都处死的,但好在皇帝始终没对苏轼起过杀心。王安石也说过好话:“岂有圣世而杀才士者乎?”

除夕那天,苏轼出了狱,贬谪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他死里逃生,又写诗了:

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

除了苏轼,乌台诗案中受牵连的朋友达三十九人之多。

苏轼在牢中为自己的一百多首诗做了详细批注,以证明无意欺君,等他稳住心神以后,肯定为自己在法庭上滔滔不绝的讲解诗中的典故为一大乐事吧。

前后赤壁赋

黄州1080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东坡年谱.先生年四十七在黄州寓居临皋亭就东坡筑雪堂

此时大儿苏迈二十一岁,老二苏迨十二岁,老三苏过十岁。大约也是在这时正式收朝云为妾。

余二月至黄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求所以自新之方。

黄州僻陋多雨,气象昏昏,布衣蔬食,日用不过百五十钱(相当于美金一角五分)。他很知足,说一斗米才二十文钱,鹿肉很便宜,鱼虾几乎白给。

苏轼.寒食帖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1081年,他正式开垦,自己种田,自号东坡居士,实在是因为在住所“雪堂”东边的高坡上开垦的十亩荒地。

某在东坡种稻,劳苦之中亦自有其乐,果菜十数畦,桑百余本。身耕妻蚕,聊以卒岁也。

年轻的米芾——和苏迈同岁——在雪堂见到坡公,说他:着紫袍,戴黑帽,手持藤杖。基本就是李公麟画的这样,表情比赵孟頫画的好看。

东坡像.北宋李龙眠

去年东坡抢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

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

当朝云又给坡公生了一个儿子后,又写了一首: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为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从这首随手拈来的诗里,我们可以看出苏轼的愿望:并不安于仅仅当一个吟诗作对风花雪月的纯文人,还希望能当个太平官,为百姓做点事。但这个可怜的孩子最终无法经受其父的颠沛流离,于次年贬谪途中夭折。

今之临皋亭

除了东坡的雪堂,坡公在城里也有个住处叫临皋亭。每日在两地往返。朝中奸佞仍旧欲除之而后快,所以他的一举一动还是有人监视,并且不准离境。

线人说曾见他喝私酒、杀耕牛,闭城之后爬城墙回家。有一次写了一首“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太守慌忙去查,见他在打着呼噜睡觉,这才放心。

苏轼手抄金刚经

在黄州,坡公开始精研佛学,到黄州的第二年开始致力于填词。此时的他已经由尖锐、愤怒一变而成老练、通达、诙谐。他除了秘密的幸福着,还在这段时间写了四篇流传千古的经典:《水调歌头·赤壁怀古》、《承天寺夜游》、《前赤壁赋》、《后赤壁赋》,都是即兴偶感,都不朽。

苏轼.前赤壁赋题识

轼去岁作此赋,未尝轻出以示人,见者盖一二人而已。钦之有使至,求近文,遂亲书以寄,多难畏事。钦之爱我,必深藏之不出也,又有后赤壁赋,笔倦未能写,当俟后信,轼白

此段时间坡公还热衷于道家养生,练习瑜伽、辟谷和炼丹,“夜中行气腹脐间,隆隆如雷声”,“每夜以子后披衣起,盘足叩齿三十六通”。还总结了四个长寿秘方:

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

庐山旅游

汝州1084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像.赵孟頫绘

读书人能用别的方法谋生,最好不要当官。这不,刚适应了农民的生活,开始炼丹养生,皇帝又来旨意,让他调任。身不由己,徒呼奈何?但是这个调任终于解除了他四年的监视居住。

西林寺白塔

庐山除了西林寺,还有东林寺

这次旅程途中去了一趟庐山,虽然只写了三首诗,但是一直都成为写庐山的最佳之作。

到南京时,他去看望了王安石,荆公变色道:你要提起往事?

此时的王安石已经因为丧子和去职变得分外憔悴,有人经常在南京城外见到他独自骑驴喃喃自语而过。他让侄子把他的七十多本日记烧掉,以免被政敌反咬,侄子胡乱烧了一些别的,蒙混过关。

有一天王安石仍旧骑着毛驴去郊外,路遇一女人跪倒递诉状,回家却发现衣袋里并没有,于是,惊吓致死。

坡公开始盘算找养老的地方:佛印在扬州有农庄,希望他去;范镇则希望他去许下;最后好友滕元发在宜兴帮他买下了一块地,年产稻米八百担,有这些出产,可以让一家大小活得很舒服。

这个田庄让坡公倾其所有,包括最早父亲苏洵在京都的宅子卖了八百缗,也都投进去了。直到坡公的重孙,都还生活在宜兴的田庄里。

坡公上表说:

已至泗州,资用罄竭,无屋可居,无田可食,二十余口,不知所归,饥寒之忧,近在朝夕。。。欲望圣慈许于常州居住。

1085年,仁宗崩,太后摄政,允许苏轼在太湖居住。

十年归梦寄西风,此去真为田舍翁。

巅峰时刻

京都1085

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苏东坡画墨竹

在宜兴住了不到十天,圣旨到,派他到登州任太守,坡公心乱如麻。

十月,到登州刚五天,朝廷再次下旨,宣苏轼进京,同时,还请司马光出山,怕司马光推辞特意派了武装士兵前去请的。王安石的新政已在逐步废止,形势一片大好。

坡公一生遇到了四位皇后摄政,都极贤德,且都对坡公极为优待。这次进京后就是,三个月连升三级,由七品升至三品的翰林学士知制诰,要知道二品就是宰相级别了,宋朝没有一品官的哦。

那年,坡公四十九岁。

在知制诰期间,坡公共拟圣旨八百道,都收入到他的全集里,宫里的人说:苏东坡写的圣旨不一定比别人好,但是他永远不查书,而用典从不会错。

1086年,司马光去世,程颐主持丧礼,苏东坡带领一帮大臣参加完太庙大典后去吊唁,小程却不许他们哭,说:《论语》里说了“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坡公反问:孔子说没说“子于是日歌,则不哭”?昂然率众人到灵前行礼,并按老传统以袖拭目,走的时候挖苦说:“这是枉死市上的叔孙通制定的礼法啊”。由此,坡公与二程兄弟及理学一派的仇恨埋下了种子。

坡公此时除了知制诰外,还要经常给皇帝上课;苏辙也升至尚书右丞,后来还当了宰相;乌台诗案牵连的好朋友纷纷回京任职;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也聚齐在京城,世人皆知。坡公的名气之盛,到了极点。

甚至连他自己设计的帽子也风靡一时,人称“子瞻帽”,特别高的高帽。

苏迈已经不在身边,去江西当小官了。

李公麟《西园雅集图》局部.可看到坡公帽子的确很高

描绘这段鼎盛时期的有一幅画是李龙眠画的《西园雅集》。画里是十九位艺术家聚在驸马王诜[shēn]家,里面有宋朝三大家:苏轼、米芾、李公麟,还有苏辙和四学士等人。

1088年,坡公任礼部尚书兼主考官,和陪考官李公麟、黄庭坚、张耒等人“锁试礼部”时,闲来无事,李公麟画马自娱,黄庭坚写鬼诗,坡公则喝酒,喝醉了就睡,睡起来就写,就画。或者苏李合画一幅画,苏轼画怪石,李公麟画柏树,苏辙和黄庭坚题字。他说:

吾书虽不甚佳,然出自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

他主张用最少的墨,最少的线条,表现最多的内容。

仿苏轼笔意的墨竹

元祐党籍碑

杭州1089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远望苏堤

元祐四年,坡公以龙图阁大学士出任杭州太守,领军浙西,时年五十二岁。弟苏辙则升任礼部尚书,到契丹出差一年多才回来。

到杭州的第一年,秦观就没见苏老师翻开过书。因为坡公先请朝廷拨款,彻底整治了杭州城的公共卫生系统,建了清洁的供水系统和一座官立医院——安济坊。然后疏浚盐道,修西湖,稳谷价。

苏堤和三潭印月在此时建成,但同时也成了后来他被弹劾的原因。白居易的白堤东西向,在湖北岸;坡公的苏堤南北向,偏湖西。

南宋皇城图.和宁门

现在想想南宋之所以定都杭州,和苏轼把这个城市系统建造的完善宜居有很大关系。

太守的官衙当然在市中心,但苏轼却在葛岭另辟了办公地点:雨奇堂——“山色空蒙雨亦奇”是也,而祥符寺的方丈室也成了他的超级VIP午睡休息室。

1092年,苏轼在杭州满三年,带着他对杭州人民在新政的压榨下流离失所的挂念回到了京城,迎接他的又是一通暴击。

这次的主要弹劾者是理学程派门人,虽然此时苏辙已经升任门下侍郎——就是宰相——也无济于事,若有富弼、韩琦、司马光一人尚在,这些鼠辈焉敢露面?坡公觉得自己仿佛走在群蛇滋生的阴湿山谷。

是年六次请求外放。

王安石已死,带着朝廷赐予的最高荣誉埋葬了。

1093年秋,两个女人去世了,一个是罩着苏轼的皇太后(神宗的奶奶),一个是苏夫人(王弗的堂妹),两人都可以算是苏轼的守护神。

元祐党人事件发生,这次随同坡公一起吃挂落儿的有八百三十余人,比乌台诗案“壮观”的多,虽然里面有些是奸党们挟私报复的无关人士。

多年以后,拨乱反正,有人因为祖先没能上元祐党籍碑而后悔不已。(见文末*元祐党籍碑)

此时期的作品收入《兰台集》

桂酒,碳烤羊排

惠州1094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食荔枝图

历史发展的路线,完全要以皇帝家遗传基因的偶然改变为转移。这个神宗皇帝,苏轼太了解了,他先后教了这个败家玩意儿八年之久。曾经的好友章惇[dūn]为相,上台伊始就把坡公一脚给踢岭南去了,果然,朋友是用来出卖的。

已经五十七岁的坡公,只带着朝云和苏迨、苏过,跋涉一千五百里翻越大庾岭,差点没死路上,幸亏后来皇帝特赦允许他坐船。

苏辙也已经被贬到汝州,但还是把所有身家七千缗都给了哥哥,作为安家的费用。到了惠州没地儿住只能暂时住庙里,但是坡公安之若素,开朗豁达的说:

到惠将半年,风土食物不恶,吏民相待甚厚……鸡犬识东坡。

僧友参廖来找他玩,县里的太守也不断地给这位建昌军司马送酒送菜,道友陆惟谦和杭州的一个僧友都是徒步千余里到惠州来看望他。

此时,他发明了碳烤羊排:

惠州市肆寥落,然日杀一羊,不敢与在官者争买,时嘱屠者,买其脊骨,骨间亦有微肉,煮熟热酒漉,随意用酒薄点盐炙,微焦食之。

另外还研发了一种“桂酒”,苏过说:谁喝谁拉肚。

后来还给当地人建了两座桥,一座河桥,一座湖桥,费用是苏辙媳妇捐出了皇帝赏赐的金币,因为这时苏辙也贬到了岭南。据说为了修桥坡公还卖掉了自己的金腰带。此外他还给广州城免费设计了城市饮用水系统,但未实施。

一年后,坡公在白鹤峰上建了一座住宅,命名为“白鹤居”,后人称为“朝云堂”,他和朝云在这里修炼道家气功,但最后朝云没能熬过岭南的时疫,死于斯。

苏文忠公侍妾王氏朝云之墓

京都的章惇看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后,心说这老小子也忒滋润了吧,于是一本奏章又把他踢到更远的儋州去了。

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

儋州1097

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

精刊补注东坡和陶诗话.高丽大学藏

此时司马光的后代已被剥夺了一切官职,章惇们还想开棺鞭尸被皇帝拦住了,苏迈也丢了官,苏辙同时被贬往雷州,惠州、广州和苏轼有来往的官员均被降职贬官。

苏过将妻室留在惠州,一人陪伴——六十岁且患有严重痔疮的——老父亲奔赴海南岛。

某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今到海南,首当作棺,次便作墓。

岭南天气卑湿,地气蒸溽,而海南为甚,然儋耳颇有老人百余岁者,乃知寿夭无定,习而安之。。。是病皆死得人,何必瘴气?

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

此时蔡京专权,接到线报说苏轼在海南过得挺好,就让一个叫董必的去刺探一下,曾布说:别忘了你也有子孙!他们这才作罢。但是让苏轼从官舍搬出,爷俩儿自己搭了三间违建,命名为“桄榔庵”,坡公对儿子苦笑说:相对如两苦行僧尔。

因为海南的僧人都娶媳妇吃大肉,所以苏轼也懒得和他们交往,终日就在桄榔庵里给苏过上课。让儿子按自己小时候的办法抄完《唐书》又抄《汉书》,这些书没有参照,都是坡公凭记忆口述的。果然,后来三个儿子只有苏过有诗文流传后世。

坡公除了给儿子上课,自己还注完了《尚书》,在黄州种地时他已经注完了《易经》和《论语》,另外还作了一百二十四首和陶诗,他觉得自己现在就是活脱脱的陶渊明。

爷俩没别的抱怨,唯以无好纸笔为苦。坡公曾想方设法自己研发制墨,直到最后差点把房子点了才拉倒。老夫当龙图阁大学士的时候,用的可都是澄心堂的纸、宣城的诸葛笔和李廷邽特制的墨啊。

此时期的作品收入《海外集》

享年六十六岁

常州1101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赵松雪即赵孟頫,他画的坡公永远都是竹杖芒鞋

国家的组织已烂,元气已衰,神宗的弟弟徽宗即位,这位皇帝身后遗有儿子三十一个,几幅名画,和一个混乱不堪的国。

幸好,此时向太后主政,于是坡公被赦北还,升了官还允许他随意居住,于是他和道友吴复古、苏过及一条叫鸟嘴的大狗渡海去了颍州,每到一地,便有无数好朋友和地方官围绕。

1101年,越过大庾岭,集齐了一家人三十几口,往常州农庄进发,一路上不是忙着题字就是帮人看病,朝廷还拨了四条船给他用,前途似乎又光明起来。

但是,途中不幸罹患阿米巴性痢疾,又自己开错了药,误吃黄芪,米芾这时也赶来送药慰问。

到了常州,老哥们儿钱世雄帮他租了一处住所住下。他对钱世雄说:我在海外完成了《论语》、《尚书》、《易经》的注释,请你帮忙收起来,三十年后再出版。

宋朝的退休制度是让官员去当寺院的管理人,坡公不想干,上表要求全退,意思是当官和抢劫人民是差不多一回事,完全辞官相当于向神许愿不再为恶,这样也许对病情有所帮助。

七月二十五,高僧维琳方丈来看他,给他讲来生,坡公说:我看过《高僧传》,最后他们都死了,鸠摩罗什呢?也死球了不是?

七月二十八,方丈又来探望,看到家人已在坡公鼻尖放了棉花,以探鼻息,于是俯下身,

说:现在,要想来生。

坡公回答:西天也许有,空想前往,又有何用?

钱世雄在一旁说:现在,你最好还是要做如是想。

坡公道:勉强想就错了。

苏迈上前请示遗言,坡公不语而逝。

据说,苏炳添是坡公的二十九代孙。

东坡集.日本公文书馆藏.南宋年间杭州刊本

参考书目:

林语堂《苏东坡传》张振玉译 上海书店

林语堂《苏东坡传》张振玉译 天地图书

*元祐党籍碑

宋神宗死后,10岁的宋哲宗即位,改年号元祐。元祐元年,守旧派司马光全面废除王安石变法,将赞同新法的人贬黜出京。哲宗亲政后,又将反对新法的人贬黜。

徽宗即位后,宰相蔡京以推崇新法为名,将自己的政敌和反对新法的人定为“元祐奸党”,刻石榜示天下,共列司马光、苏轼等309人,全国各县分别树立。

元祐党籍碑.广西桂林龙隐岩摩崖石刻

碑上有圣谕:碑上的人,在世的要囚禁或贬谪,过世的要拔除官衔,他们的子孙永远不得为官,皇家子女也不得与此名单上的罪臣子孙后代通婚,已订婚的要奉旨取消。现存碑刻为南宋庆元四年梁律据家藏旧本重刻。碑距地丈余,额有蔡京手书“元祐党籍”四字,久经风雨侵蚀文字已模糊不清,另一块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真仙岩,宋嘉定四年沈暐重刻。

此碑原刻“奸党”309人,后来有人悄悄给工匠塞钱,希望自己的名字也能出现在这座石碑上,那时候更讲究蹭热点留下身后名,于是乎名单越来越长,最后竟多达六百多人。

元祐党籍碑拓片​

元祐党籍碑.广西融水真仙岩石刻拓片

碑文:

皇帝嗣位之五年 ,旌别淑慝,明信赏刑,黜元佑害政之臣,靡有佚罚。乃命有司,夷考罪状,第其首恶与其附丽者以闻,得三百九人。皇帝​书而刊之石,置于文德殿门之东壁,永为万世臣子之戒。又诏臣京书之,将以颁之天下。臣窃惟陛下仁圣英武,遵制扬功,彰善瘅恶,以昭先烈。臣敢不对扬休命,仰承陛下孝悌继述之志。司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蔡京​ 谨书。元祐奸党文臣曾任宰臣执政官司马光​故 文彦博​故 吕公著​故 吕大防​故 刘 挚​故 范纯仁​故 韩忠彦​故 曾 布​梁 焘​故 王岩叟​故 苏 辙​ 王 存故 郑 雍故 傅尧俞故 赵 瞻​故 韩维故孙 固故 范百禄​故 胡宗愈​故 李清臣​故 刘奉世​ 范纯礼​ 安 焘 陆佃​故黄 履故 张商英​ 蒋之奇​故曾任待制以上官苏 轼​故 刘安世​ 范祖禹​故 朱光庭​故 姚 勔​故 赵君锡​故 马 默故 孔武仲故孔文仲​故 吴安持故 钱 勰故 李之纯​故 孙 觉故 鲜于侁故 赵彦若​故 赵 卨故王钦臣​故 孙 升故 李 周故 王 汾故 韩 川故 顾 临故 贾 易 吕希纯​曾 肇 王 觌 范纯粹​ 吕 陶 王 古 丰 稷 张舜民​ 张 问故杨 畏 邹 浩 陈次升​ 谢文瓘​ 岑象求故 周 鼎 徐 绩 路衡昌故董敦逸​故 上官均​ 叶 涛故 郭知章​ 杨康国 龚 原 朱 绂 叶祖洽​ 朱师服余官秦 观​故 黄庭坚​ 晁补之​ 张 耒​ 吴安诗 欧阳棐​ 刘唐​老 王 巩吕希哲​ 杜 纯故 张保源 孔平仲 衡 钧 兖公适故 冯百药 周 谊孙 琮 范柔中 邓考甫 王 察 赵 峋 封觉民故 胡端修 李 杰李 贲 赵令畤 郭执中 石 芳 金 极 高公应 安信之 张 集黄 策 吴安逊 周永徽 高 渐 张 夙故 鲜于绰 吕谅卿 王 贯朱 纮 吴 朋故 梁安国​ 王 古 苏 迥 檀 固 何大受 王 箴鹿敏​求 江公望​ 曾 纡 高士育 邓忠臣故 种师极 韩 治 都 贶秦希甫 钱景祥 周 綍 何大正 吕彦祖 梁 宽 沈 千 曹兴宗

罗鼎臣 刘 勃 王 拯 黄安期 陈师锡​ 于 肇 黄 迁 莫佒正

许尧​辅 杨 朏 胡 良 梅君俞 寇宗颜 张 居 李 修 逄纯熙

高遵恪 黄 才 曹 盥 侯顾道 周遵道 林 肤 葛 辉故 宋寿岳

王公彦​ 王 交 张 溥 许安修 刘吉甫 胡 潜​ 董 祥 扬瓌宝

倪直孺 蒋 津 王 守 邓允中 梁俊民 王 阳 张 裕 陆表民

叶世英 谢 潜 陈 唐 刘经国 汤 戫故 司马康​故 宋保​国故 黄 隐

毕仲游​ 常安民​ 汪 衍 余 爽 郑 侠 常 立​ 程 颐​ 唐义问故

余 卞 李格非(李清照的爸爸) ​陈 瓘 任伯雨​ 张庭坚​ 马 涓 孙 谔故 陈 郛

朱光裔 苏 嘉 龚 夬 王 回故 吕希绩故 吴 俦故 欧阳中立故 尹 材故

叶 伸故 李茂直 吴处厚​故 李积中 商 倚故 陈 祜 虞 防 李 祉

李 深 李之仪 范正平​ 曹 盖 杨 綝 苏 昞 葛茂宗 刘 谓

柴 衮 洪 羽 赵天佐 李 新 扈 充故 张 恕 陈 并 洪 刍

周 锷 萧 刓 赵 越 滕 友 江 洵 方 适 许端卿 李昭玘​

向 紃 陈 察 钟正甫 高茂华 杨彦璋 廖正一​ 李夷行 彭 醇 梁士能

武臣

张 巽 李 备故 王献可故 胡 田 马 谂 王 履故 赵希夷 任 濬

郭子旂 钱 盛 赵希德 王长民​ 李 永故 王庭臣 吉师雄 李 愚

吴休复故 崔昌符 潘 滋 高士权 李嘉亮​ 李 珫 刘延肇 姚 雄 李 基

内臣

梁惟简故 陈 衍故 张士良 梁知新故 李 倬故 谭 扆 窦 钺 赵 约

黄卿从 冯 说 曾 焘 苏舜民 杨 偁 梁 弼 陈 恂 张茂则​故

张 琳 裴彦臣 李 偁故 阎守懃 王 绂 李 穆 蔡克明 王化基​

王 道 邓世昌 郑居简 张 祜 王化臣

为臣不忠曾任宰臣

章 惇​ 王 珪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