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细菌性白斑病和病毒性白斑病的治疗方案,对虾细菌性白斑和病毒性白斑病是因为什么原因引起的?对虾白斑症有哪几种?对虾病毒性白斑病的治疗,对虾细菌性白斑病的病防治用什么药?对虾细菌性白斑和病毒性白斑病有什么区别?
近几年,养殖南美白对虾,白斑综合症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可以说是养殖南美白对虾里面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病毒病了。对虾白斑又分为细菌性白斑和病毒性白斑,症状上有一些不同和共同点,养殖朋友们最好区分再对症下药。
下面祺茂堂生物小编就具体来说一下,对虾白斑病的症状和预防,对虾细菌性白斑和病毒性白斑有什么区别呢?
一、对虾白斑的症状表现
1.对虾白斑病的流行特点
1992年以来,白斑综合症病毒在我国沿海养殖区开始流行。几乎在对虾养殖区普遍发生,危害性极大,给对虾养殖造成严重打击。海水养殖区域发病率明显高于半咸水养殖区域,但是随着南美白对虾的淡化养殖越来越多,影响也逐步显现。
2.对虾白斑病的症状表现
对虾白斑分为细菌性和病毒性两种,将病虾甲壳剥离后对着光线观察可见白点,一般会伴有红须、红尾、空肠空胃或肝脏病变等的―种或多种。
细菌性白斑的形状多为不规则状,有的会出现不明显的小洞,症状较轻的头胸甲不易剥离,症状严重的头胸甲易剥离。
病毒性白斑病病原是白斑杆状病毒(WSSBV),病虾反应迟钝,不摄食,甲壳上有白色的圆点,以头胸甲处最为显著,头胸甲易剥离。
严重的白点与白点相连形成大斑,白斑有2层、3层和4层之分,形状如同不规则的大小鱼鳞重叠,有的呈花朵状,接近穿透甲壳,通常病毒性白斑都伴有细菌性白斑症状。
白斑的临床症状是动物角质层上的白色斑点。仔细观察,使用湿式显微镜,这些病变看起来像不透明的褐色苔藓样病变,边缘有锯齿。在更高的放大倍数下,在斑点的基质中发现大量细菌和退化的血细胞,细菌集中在斑点的中心。
3.对虾白斑病的发病特点
患病虾游塘现象不明显,多在池底偷死,重者多窜出水面几次后垂直扎入水底而死。发病池塘的水质一般情况下还比较正常,不过水质较浓且有机质过多的池塘容易发病,发病较重的池塘亚硝酸盐含量较高。
(病程长、传染性较强。发病初期,每个塘口约有40~60千克的虾开始在料台和增氧机旁塘底死亡,随着时间推移,死虾量增加,如池塘亚硝酸盐含量居高不下,死亡量会激增,短短三四天会死亡80%~90%,甚至绝收。
4.对虾白斑病的病理变化
白斑综合症病毒主要对虾体的造血组织、结缔组织、前后肠的上皮、血细胞、鳃等系统进行感染破坏,急性感染引起虾摄食量骤降。
感染率极高,7天左右可使池中70%以上的虾得病,甚至死亡。头胸甲与腹节甲壳易于被揭开而不粘着真皮(即所谓的壳易剥离),并在甲壳上可见到明显的白斑。
多数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的病虾显示出通体淡红色或红棕色(尤其在南美白对虾的发病中尤为体现),这可能是由于表皮色素细胞扩散所致。此类病毒的毒力较强,从出现症状到死亡只有3-5天的时间,甚至更短。
病虾一般是停止摄食,行动迟钝,体弱,弹跳无力,漫游于水面或伏在池边、池底不动,很快死亡。病虾体色多数微红或者粉红色,少数会暗红色,部分虾体的体色也不会改变。
发病初期可在头胸甲上见到针尖样大小白色斑点,数量不是很多,需注意观察才能见到,并且可见对虾肠胃还充满食物,头胸甲不易剥离。病情严重虾,空肠空胃,头胸甲很易剥离,白斑扩大甚至连成片状。
严重者全身都有白斑。病虾的肝胰脏肿大,颜色变淡、模糊且有糜烂现象。
5.对虾白斑病的种类区别
(1)细菌性白斑:目测:将病虾头胸甲剥离后,对着光线观察,甲壳完好,特征不是特别明显,肉眼辨别可能不清晰。
镜检:放大100倍或160倍,有的病虾甲壳上有不明显的点状小洞,一个视野可见3~10个,此种现象为初发阶段。
病虾头胸甲不易剥离,此时对对虾没有造成伤害。有的甲壳上有点状小洞,洞中间有一黑点,此为坏死组织,一个视野可见5个以上黑点,头胸甲易剥离,此类对虾已出现摄食减少或其他不适症状。
特点:将病虾头胸甲剥离后,对光看头壳上有白点;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性白斑不规则,形状也不整齐。
(2)病毒性白斑:目测:将病虾甲壳剥离后,对着光线可见白点,症状特征是很明显的,肉眼可以清晰见到,自行判断。
镜检:镜检放大100倍或160倍,有的病虾甲壳上有点状白斑,白斑有2层、3层和4层之分,形状如同不规则的大小鱼鳞片重叠,中间一层小而深,此为轻者,此类病虾头胸甲易剥离,病虾已出现零星死亡。
有的病虾甲壳上呈多层礼花对外喷射状,中间有眼点,严重的接近穿通甲壳,此类病虾已经出现批量死亡。无论轻重病毒性白斑都伴有细菌性白斑症状。
特点:将病虾甲壳剥离后,头壳对光可见白点(这个更清晰可见,比细菌白斑大);在显微镜下观察,轻者病虾甲壳上有点状白斑,白斑很规则,呈放射状同心圆白斑,白斑中间有一个黑点或者一个小圆型,病虾已出现零星死亡。
重者甲壳上呈多层礼花对外喷射状,中间有眼点,此类病虾已经出现批量死亡。无论轻重病毒性白斑多数都伴有细菌性白斑症状。
共同特点:①海水养殖池多发于淡水养殖池;②均侵袭3cm以上的对虾;③均有红尾、肠炎或肝脏异常等综合症。
二、对虾白斑的影响因素
1.对虾白斑病致病性与养殖水体物理环境的关系
有很多的研究者发现,下大雨后养殖的对虾容易暴发白斑病,可能就是养殖水体的温度急剧变化所致。另外还发现对虾白斑病暴发与池塘水深、换水是等都有关。
这也许就是池塘的温度盐度的变化有关,水越浅、换水量过大对池塘温盐环境的影响就越大,对虾越容易发生疾病。养殖水体盐度和温度剧烈的变化可能导致对虾感染白斑病病毒的机率。
因此适度加大对虾养殖池塘水深,控制好换水频率,减少池水温度和盐度的波动,是预防此病暴发的有效措施。
2.对虾白斑病致病性与养殖水体化学环境的关系
养殖水体化学环境对养殖生物十分重要,不良的水化环境会降低生物对病原体的抵御能力,甚至可致白斑病暴发。养殖中常遇到的影响养殖健康的水化因子主要有PH、溶氧、氨、亚硝酸盐等。
当水环境的PH值过低或过高时,白斑病病毒在对虾体内平均存活的时间会延长28小时。当PH值在正常的范围内时,病毒在1小时左右就会丧失感染活性。
可见,养殖水体的PH值控制在适宣范围内是预防对虾白斑病的有效措施之一阴雨天和下雨天养殖水体溶氧量会下降,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会减弱,浮游生物大量死亡因分解要消耗溶氧,低溶氧条件下,对虾的抗病能力降低,溶氧下降也是造成对虾白斑病暴发的主要环境因素。
氨是水体动物蛋日质代谢的重要产物,水体中氨的大量积累不利于含氨废物的排泄,氨进入到血液里会形成氨中毒,使对虾对氨产生一定的耐受力,长时间处于高浓度氨环境中对虾的抗病能力会明显下降。
亚销酸盐对水产养殖动物有较强的毒性,可导致多种生理代谢失调,如呼吸作用、离子调节心血管压力调节、内分泌排泄等。亚销酸盐浓度过高会降低对虾的免疫能力,使对虾对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大。
3.对虾白斑病致病性与养殖水体生物环境的关系
浮游藻类对于维持虾池的生态系统平衡,稳定池塘环境不可或缺。浮游植物的光合吸收作用可以分解氨、硫化物,改变水体溶氧,这些水化环境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对虾的抗病能力。
微藻对抑制对虾白斑病具有一定的作用,如在水体中加入异弯藻与感染病毒的对虾一起培养对虾体内检测到的病毒含量较之前要低,对虾死亡高峰期也有推迟。池塘中的绿藻也可以预防对虾白斑病,尤其是小球藻效果更佳。
小球藻本身就有抗菌性和改善水质的功能。细菌能有效分解、利用池塘中的有机物,降低池塘中的有害物质浓度。
三、对虾白斑的防治用药
目前对虾养殖发展非常迅速,对于从未发生过白斑病的非疫区,当务之急是把好白斑病病毒输入关,如有发现个体感染应果断隔离、杀灭。
对于白斑病疫区,可采用生态防病的措施,尽量做到杜绝再次感染。发现病害时,也要采取措施尽可能做到“带病不发病”或少发病。
在对虾养殖集中的养殖区,多数养殖户没有经过消毒处理就将含有大量病原、死亡养殖动物的养殖废水排放到自然水域中。由于自然水域的自净能力有限,水体中常常带有各种病原体,包括WSSV。
1.可使用海得宝(采用高活性最新菌株:噬菌蛭弧菌、粘红酵母、免疫多糖、促生长因子等。噬菌蛭弧菌总数≥6×109pfu/ml 。)来喷洒全池,能够净化水质,有效降解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增强水体溶氧与稳定性,保持水体活性与良好水色,优化水体环境。
露天单养池每亩·米水体泼洒量为10-20ml,连用2天,根据水质情况以后每5-7天泼洒一次。混养池每亩·米水体泼洒量为10-15ml,连用2天,根据水质情况以后每7-10天泼洒一次。
提高对虾免疫力有助于对虾抵抗病害感染。在对虾病害流行季节,可通过在饲料中添加营养增强剂、中草药、解毒护肝剂、加强消化吸收剂来提高对虾的免疫力。
2.在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芪仕欣(主要成分黄芪、金银花、糖萜素、板蓝根、淫羊霍、连翘等),500克拌料800 - 1000斤,问题严重的可加量使用,可显著提高受到WSSV胁迫的南美白对虾免疫性能和抗WSSV能力。
提高南美白对虾的抗菌和抗病毒能力,有效的帮助对虾抵抗WWSV的感染。芪仕欣增强对虾对病毒、细菌的吞噬功能,改善微循环,提高合成蛋白的能力,抑制病毒复制和细菌感染、增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提高对虾的抗病力等功能。
以上内容由济南祺茂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欢迎您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