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这座曾经璀璨夺目的东方之珠,如今正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变革。多个行业人才短缺,人口急速流失成为了当下不容忽视的现实。
过去两年间,仅从机场离港的香港居民就超过 40 万人,其中劳动人口出走达 14 万之多,甚至幼儿园招生人数都锐减了 1/4。而这背后,实则是资金层面出现了问题,2022 年全年竟有 47 家香港券商宣布停业,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位于黄金地带的中环办公楼,空置率也罕见地突破了 25%,种种迹象表明,香港正处于一个亟待破局的关键时期。
抢人计划?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布2024年施政报告,描绘了香港新蓝图。
当中,不少内容留给外界深刻印象:设立100亿科创母基金;调拨15亿元与业界配对成立联合基金;发展低空经济;推动内地大型企业赴港上市.....同时,香港抢人才加码,“高才通”新增人大、北航、北理工、北师大、南开、川大等9所内地大学,至此已向内地22所大学毕业生开放“落户”。
而回顾过去,李家超对香港科创变化感慨良多:“破天荒成立了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利用政府资金,促进产业和经济发展……抢人才、抢企业,成绩获得普遍认同。”
如同许多内地城市一样,香港也投身到新兴产业竞赛中。
早在 22 年 10 月,香港便悄然掀起了一股 “抢人” 暗流,先是宣布优才计划从每年 1000 个名额逐步放宽至不限量。
到了 12 月底,高才计划又紧急启动,其条件设定为只要前一年年薪高于 250 万港元,或者在全球百强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就能直接获得一个两年的签证,可来香港工作或生活,且无需提前找好工作。
不过,这看似优厚的条件,实则门槛颇高。
全球百强大学中,内地仅有 9 所高校入围,而每年能达到年薪 250 万港元(约合 230 万人民币)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大概也就是金融核心部门处级干部跳槽互联网公司或者阿里曾经 P8 以上程序员的收入水平。
然而,即便条件严苛,却依旧没能阻挡人们申请香港身份的热情。
互联网大厂员工表现得尤为积极,腾讯、阿里等公司里,够得着条件或者踮踮脚试图够条件的员工都在热议此事。提供香港移民咨询服务的中介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手机微信未读消息常常保持在四位数,加班加点都回复不过来。
在这样的热度下,去年前 5 个月就有 4.9 万人拿到了香港身份,这个数字远远超过过去十年的总和。
为何这么多人热衷于获取香港身份呢?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教育优势。
香港永久身份持有者能够以比内地考生低 150 分的成绩考进同样的 985、211 高校。
所以,最渴望香港身份的主要有两类人:一类是孩子正在上四五年级的家长,因为按照香港优才计划获得香港永久身份的期限是 7 年,刚好赶得上孩子高考;另一类则是近一两年打算生小孩的,毕竟在香港出生的小孩一出生便拥有香港身份,可谓一劳永逸。
对于这些焦虑阶层下滑的中产们来说,保障孩子未来也能维持中产地位,成了人生最重要的课题,所以他们申请香港身份大多是出于对子女教育的考量,而并非一定是真正适应香港的生活环境。
阶层印记回顾过往,香港曾有过令人瞩目的辉煌时期。
从 2010 年左右开始,美元基金主导了中国移动互联网浪潮,众多拿美元投资的企业偏爱将上市地选在香港或美国。
2018 年,港股达到巅峰,港交所募资额在全球证券交易所中位列榜首,像中国铁塔、小米、美团等 TOP10 的 IPO 项目,每家募资金额都在 50 亿港元以上,次年阿里在香港的二次上市更是独占当年港股 IPO 全年募资总额的三成,那时全球资本源源不断涌入香港。
在资本汇聚的同时,人才也纷至沓来,无论是拿到香港工作签证的人,还是在港读完大学留港工作的人,数量都急速攀升。
在香港干了 8 年的猎头透露,当时投行里坐着来自常青藤、清北复交等名校的毕业生,他们经过短短几年打拼,就能轻松拿到百万年薪。这些年轻有为的人们,与内地私企老板、明星艺人等一起推高了香港的楼市,2018 年时,尖沙咀一平方米均价高达 22 万人民币,即便是相对便宜的离岛区也要 9.4 万人民币。
不过,香港有着独特的阶层划分规则,处处彰显着阶层印记。
在生意场上初次见面,对方总会先问住在哪,这并非简单的热情,而是通过居住社区来判断资产和阶层,进而决定交流的方式。
生活中亦是如此,一位在香港工作近 10 年的朋友表示,租房子时向房东展示工资流水单已成经验之谈,既能证明自己有支付能力,也暗示着自己的社会地位,这种直白又残酷的阶层筛选,是香港给予外地打工人除高薪之外的另一份 “特殊印记”。
然而,时过境迁,随着国际大环境的变化,香港的辉煌逐渐黯淡。
一位从事投行 IPO 业务的朋友称,近两年内地来香港上市的企业明显减少,手头已无新项目,基本都是之前的存货。
与此同时,金融业大裁员持续上演,花旗、德银、渣打、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等,从商业银行到投资银行,从高层到普通职员,无一幸免。
外资撤离,内地大厂也不再青睐香港,香港的支柱产业金融不断萎缩,科技产业又一直未能发展起来,企业降本增效风气日盛,中环的写字楼连租金都难以收取,高薪岗位大量减少,人才纷纷出走,流向新加坡、英国、加拿大、美国等地,进而导致消费产业进一步萎缩,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在此困境下,香港把目光投向了内地富豪,在香港特区政府官网上能看到一些颇具吸引力的招聘广告。比如月薪 28 万港元招聘负责促进全球投资的公务员,月薪 7 - 8 万元招聘负责吸引富豪来港开家族办公室的主管,目的就是吸引内地富豪将资金交给香港的家族办公室管理,借此丰富资金池,带动地产、零售、服务业等重现生机。
但内地富豪们也有着自己的考量,据毕马威 2022 年香港私人财富管理报告显示,2021 年香港财富管理规模达 10.6 万亿港元,其中 41% 来自内地。
而前来咨询香港家族办公室的内地客户,最关心的往往不是在香港投资,而是境外投资,更注重资产未来的安全性。
并且,那些申请香港高才计划的精英中,相当一部分人并非真的打算在香港长期工作和生活,只是将其当作一两年的旅游签证来对待。
总之,香港能否依靠吸引年轻人才和内地富豪重新焕发生机,目前尚无定论。
但香港这座城市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精神象征,曾经的香港,小人物通过艰辛努力成就非凡人生的故事屡见不鲜,像梅艳芳、周润发、成龙等诸多明星都是苦出身,他们用自身经历诠释着香港精神。
如今,虽然香港已不再是从前的模样,但它的故事仍在继续书写,未来将走向何方,值得我们持续关注与思考。
文本来源@36氪 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