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缅公路:抗战时期输血管,背着小孩砸石头,三千劳工长眠于此

鲜衣怒马讲文史 2025-01-22 17:08:42

中国和缅甸的关系自古就十分密切,而在抗战时期,有这样一条公路,它联通中缅,成为了抗日战争中名副其实的输血管和生命线。

它,就是滇缅公路。

滇缅公路起于云南昆明,止于缅甸腊戍(shù),全长1146.1公里。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寇封锁了我国沿海,占领了几乎所有运输物资的港口。这时的中国,急需一条安全稳定的运输线为抗战提供保障。海运不行,还有陆路,国民政府紧急下达命令,要求云南政府在一年内修建好滇缅公路。

现在,我国有着“基建狂魔”的美誉,但在那时,修路可不是一件容易事。

打开地图,(视频这里配滇缅公路地图)我们可以看出来,这条公路,要穿越中国地形最复杂的区域。要越过云岭、怒山、高黎贡山等崇山峻岭,要横跨漾濞江、澜沧江、怒江等大江大河,沿线急流深谷不尽其数。沿途地区的气候,对于修路来说也十分恶劣,一年中有长达6个月的雨季。

但天险尚能克服,更要命的是,谁来修路?

这时的云南,绝大多数壮丁都应征入伍,参加了保卫国家的战争中,剩下的青年也加入到地方各种团体、组织,青壮年劳动力严重不足。但令人预想不到的是,很快,一支有20万人的修路队伍就组成了。

这支队伍从何而来,又是由什么人组成的呢?

在腾冲的滇西抗战纪念馆,有这样一尊蜡像,一个女人,背着自己年幼的孩子敲打石头。

这个女人,就是这20万修路的云南人民的缩影。这20万人中,80%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这些修路工人不仅没有工资,还得自备粮食和被褥,就连修路的工具,也大多是自己从家里带来的。

没有设备,就靠人力,没有机械,就靠石碾子。一个个三四吨重的石碾子,压平压实了路。

但石碾子很难操控,在上下坡时,不少劳工被碾压致死。这九个月,因受伤、疾病、饥饿而死的工人,有三千五百多人,数万人伤残。可以说这段公路的每一寸土地,都流淌着他们的鲜血。

这些朴实的老百姓,也许不懂什么“救亡图存”的大道理,但是他们知道,修建这条路,是为了救中国。

终于,在1938年,这条历时九个月,凝聚了无数人汗水、泪水乃至血水的公路,提前竣工通车了。

当年9月2日,《云南日报》发表社论《滇缅公路修完了》。这条消息震惊了世界,时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对此表示怀疑,直到美国驻华大使詹森到现场看了一遍并报告给他,他才相信。

随着日军进占越南,滇越铁路中断,滇缅公路竣工不久,就成为了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的运输通道。

据记载:滇缅公路三年运输物资45.2万吨,而当时所有的国际援助约50多万吨,九成以上都通过滇缅公路由南侨机工运到中国,他们是从南洋各地回国参与抗战的华侨汽车司机和修理技术人员。

滇缅公路的建成,对中国抗战的意义重大。

这条公路的建成,狠狠打了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日本侵略者的脸,源源不断的物资通过公路运进中国,不仅粉碎了日军封锁中国痴心妄想,为我们的抗战部队送来了珍贵的补给,更是极大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提高了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也让国际社会看到了中国人的力量和气节。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无论在什么年代,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都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伟力所在!

滇缅公路的故事就讲到这里,让我们下期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