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有什么先天性缺陷?为何快速进入了乱局?司马炎也是无能为力

采蓝说历史 2024-01-23 07:36:25

三国全归司马懿,这一句民间俗语,意思指魏蜀吴三国最终全都归了司马懿家所有。比喻所有的好事都被一人占有。

但是,占尽便宜的司马家却卖不起历史的乖,他们家建立的政权历来就没啥存在感,是人们诟病的对象。为啥呢?因为他们家夺取政权的方式不道德、不光明,导致他们家为人处事方面没法硬气、扎实。

坑蒙拐骗、巧取豪夺这种卑劣的手段一旦被承认为夺取权力的合理手段,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为每一个成功者都必然会成为那些野心家梦中的她,防不胜防,不知道怎么就失身了。

司马家作为历史价值和道德体系破坏的始作俑者,他们也必定要率先接受各种罪恶的反噬,他们家建立的晋朝从建立之初就带有非常严重的先天性疾病,永远都是一副病怏怏的样子。

那么,司马家的晋朝究竟存在什么先天性的缺陷呢?他们为什么如何努力缝补却依然难以得到世人的认可和支持呢?

汉末著名的老狐狸司马懿装了一辈子厚道人、老实人,最终还是没有经受住权力的诱惑,于生命的晚年发动了高平陵之变,从而彻底搅乱当时天下的染色板。世人鉴于司马家的所作所为,不禁会怀疑自己传承自祖辈的认知和信仰,原来为了获取权利,是可以如此不讲武德的。每个人内心里那只沉寂许久的小魔鬼开始蠢蠢欲动了,他们会觉得只要能不择手段把自己的老板弄死,自己就可以成为新的老板。

司马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既然权柄落入了我们司马家,那谁要是想拿回去就是在抢劫。所以在曹芳身边的保皇党阴谋发动政变被他发现之后,他就把那些人杀光光,顺便把不听话的皇帝曹芳也给换了。

到了司马昭手里,咱们司马家的权力小别墅都盖了两层了,万万是不能在我手里停工的,得赶紧把三层给盖起来,所以不断地给新任小皇帝曹髦施压,他要加九锡,要称晋公,然后把老曹家的房产证换成他们司马家的名字。结果他碰到了曹家十分又魏武遗风的血性男儿,小皇帝曹髦不愿意无颜愧对列祖列宗,要我以我血荐轩辕,硬是跑出了皇宫,在街头“直播”了一出“司马昭弑君”的年度好戏,造成了司马昭政治裸奔。

可即便如此,司马家还是觉得快到嘴的肉比所谓名声、人设要香很多,司马昭去世当年,其子司马炎就把曹魏最后一个傀儡皇帝曹奂给赶下台了。对不住了哈,天下一哥这把交椅先让我们司马家的人来过过瘾吧,至于身后是否洪水滔天,咱们另说。

司马家或许真的以为“人不要脸就天下无敌了”,但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你们司马家是怎么窃取天下的,咱们都等着有样学样呗!这就是所谓上梁不正下梁必歪。

好家伙,我们就来看看司马炎称帝之后,晋朝有什么潜在BUG吧?

先说说司马家内部吧!

司马家的权力大厦其实主要是在司马懿、司马师手里成型的,而且司马懿早早地就把司马昭的小儿子司马攸过继给了生不出儿子的司马师,用意很明显,就是想司马家走司马师这一脉去传承和发展,结果人算不如天算,司马师早早地就从人世间解脱了,年幼的司马攸无力担纲重任,司马昭因缘际会成了司马家的第三代接班人。

司马昭的身份其实很尴尬,因为在世人眼里,他就是司马家权力的“中转站”。司马家的产业设计和基础都跟他没有太多关系,司马家的亲信也全是他爹和他哥培植和拉拢起来的,而且在法理上,司马攸也更有接班的资格。司马昭其实就是司马攸的临时监护人而已,等他去世后,他是应该把权柄归还给他大哥那一脉的。

但是,司马昭还有一个嫡长子司马炎。从人性的角度上来讲,他是不可能心甘情愿地接受他爸把权力移交给弟弟司马攸的。至高权力都到自己门口了,咋能突然拐弯呢?

除了司马炎和司马攸这两兄弟在无形之间形成了你争我夺的关系外,还有司马昭的三叔司马孚,那也不是啥省油灯。人家的资历、能力、辈分、贡献都摆在那里,你司马昭这一脉的接班原本就不是那么名正言顺,要是万一人设崩了,演不下去了,人家及时站出来当司马家新的发言人,也不是说不过去。

所以说,司马炎当那个皇帝,首先家族内部就是不和谐、不稳定的,主要的威胁者就有他三叔公司马孚和弟弟司马攸。

然后再说说外部环境吧。

曹魏皇室的力量是几尽灰烬了,社会的中坚力量——士族集团,也就是官僚系统,也基本上司马家拉拢或者控制了。但不代表曹魏没有遗老遗少,不代表所有人都遗忘自己祖辈是吃曹魏那口饭的。同时,民间那些升斗小民虽然更多时候是考虑穿衣吃饭,但是他们转变思想也需要时间,你们司马家当街弑君的吃相实在太难看,他们内心里不恶心,那估计也是假的。

如果说曹魏保皇派的反扑和民间发自内心的不认同,还可以强行依靠实力进行碾压,可问题的关键并不在这,问题的关键是那些士族力量,他们原本在曹魏的系统里也是当差吃粮,在你司马家的晋朝也是当差吃粮,可是他们目睹了你们司马家杀老板夺权的全过程,他们心里难道不会有效尤的想法?这么好看一个姑娘,你们司马家弄死了人家的前夫,然后宣布她是你的人了,那别人逮到机会弄死你司马家的人,为什么不能成为她新的拥有者呢?

抢来的、偷来的东西,永远是不受法律和道德保护的,除非你们司马家一直天下无敌,否则就会有人来挑战你、掀翻你。大家都看了很多武侠片,谁见过哪个武林盟主能世袭很多代?谁又见过稀世珍宝能长期被一个人或一个家族拥有?

总而言之,司马家确实是成功登顶了,但是他们登顶的方式太过于野蛮,导致他们没法让群雄俯首,而是成为了众矢之的。司马家第一个当皇帝的司马炎首当其冲,因为他手里的皇权是太没有说服力、权威性了,主打就是一个“只要自己不感觉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急急忙忙称帝的司马炎对于这些BUG,心里清楚不呢?其实他清楚得很,没有这点认知他是不可能成功称帝的。

那么,他称帝后,用了什么招术去缓解这些矛盾,从而维护好自己的座位呢?可想而知,无非就是大饼加大棒,用大量的利益去安抚、示好自己的拥护者,同时用铁血的手腕去镇压那些明确的反对者。

铁血镇压那些事就不说了,反正经过司马懿父子三代人的白色恐怖,几乎所有反对者都暂时变成了潜伏者和观望者,也没有太多可以拎出来讲的东西。咱们主要说说司马炎的利益拉拢和软性打压。

首先,为了拉拢自家人支持,司马炎称帝后便大笔一挥,开启了史上最大手笔的开国封王。大家不要怀疑,司马炎一口气封了二十七个王!

这27个王,从司马懿那一代按房头给大家捋一捋,具体情况如下:

老大司马朗这一支是三人:继子司马望(司马孚的儿子)和望之子洪、桃。(其实是司马孚出品)

老二司马懿这一支有九人封王:司马懿六子:幹、亮、仙、骏、胀、伦;司马师之子:攸;司马昭之子:鉴、机。

老三司马孚一支,共有七人封王:司马孚本人,六子辅、晃、瑰、珪、衡、景。

老四司马馗一支三人:权、泰、绥。

老五司马询一支一人:遂。

老六司马进一支两人:逊、睦。

老七司马通一支二人:陵、斌。

老八司马敏那一支因为人没跟得上,啥也没捞到。

看到没有,前面为什么说司马孚是除司马攸之外对司马炎帝位最大的威胁?人家那一脉算上过继到司马朗的次子司马望及其子孙,封王的多大10个,比司马懿这一支还要多一个。有过大家族生活经历的朋友应该会知道,房头之争从来都是不秀气的,擦枪走火之后,跟党争不会有啥区别。

司马炎封了这么多王,难道他一点都不担心吗?不怕超过半数的王爷在“常委会”上否决自己这一脉吗?不担心这些王爷中会出现后世的“秦王李世民”或“燕王朱棣”吗?司马炎不会这么心大的,他在王爷们的权力设置上动了手脚。

这些诸侯王“徒享封土,不治吏民”,也就是他们只有帝国的分红权,没有帝国的经营管理权。另外,在极为敏感的“兵权”上,司马炎也给每个王爷定死了编制,每个王爷就那么多维和治安队,不准允许有多余的兵力。也就是说,王爷可以在自己的封地设置一定数额的公安局,或者聘请一定数量的保安队,但是拥有一个军区的事情就别想了。

司马炎这么做,除了笼络自家人外,还抱有一定的自家人拱卫自家人的幻想。却不料,最后晋朝大乱就是从他们司马家的自家人开始的。

安抚好宗室后,司马炎对外姓功臣也进行了调整和安排,基本上也是大封大赏异姓高门士族的爵位。因为司马炎当皇帝的底气实在是不太足,所以对异姓功臣的封赐也必须是大手笔,从而导致咱都没法在这详细介绍了,咱们重点介绍一下司马炎的第一届常委班子吧。

司马炎的第一届常委班子有5人,分别是:王沈、裴秀、荀勖、羊祜、贾充。

王沈出身于太原王氏,他爹是曹魏的东郡太守王机,他从父是曹魏的司空王昶,他自己在晋朝担任了骠骑将军。他在曹髦冲出皇宫要给天下百姓看司马昭直播弑君时,提前给司马昭通风报信,从而过了司马家的政审。

裴秀的爷爷是东汉尚书令裴茂,他爹是曹魏的尚书裴潜,自己在晋朝担任尚书令、右光禄大夫。这个人的上位是跟造反的钟会有关系,因为钟会插播了那么一段“广告”然后下线了,作为司马昭身边最为顶级的大才,他的空缺需要人顶上,裴秀和荀勖、羊祜成了受益者。

荀勖是颍川荀氏的代表,是著名的曹魏合伙人荀彧的侄孙,曹魏太傅钟繇(曹魏三老之一,另外两个是陈群和王朗)的外孙,被司马炎任命为了中书监。

羊祜大家可能比较熟悉了,他是司马师的小舅子,晋景献皇后之弟,被任命为中军将军。

还有一个就是贾充,这货大家应该更熟悉了,那是跪舔司马昭的头号人物,是司马昭特意留给儿子司马炎忠心耿耿的一条狗。而且,贾充他爹贾逵还是曹魏有名的职业模范,在士族和官场都相当有影响力。

按照正常的道理,司马炎这种“老好人”的安排其实也是可以维持局面的。只要熬死司马家那些老资格,然后培养好自己的接班人,断了弟弟司马攸的念想,过了几代,慢慢去集权,也不是不可能的。

可事与愿违的是,司马炎不光有个牛弟弟,还有个傻儿子。牛弟弟就是那个本就有继承权的司马攸,傻儿子便是后面闹出“何不食肉糜”天大笑话的司马衷。这两个极端人物凑到了一起,就非常耐人寻味了。

司马炎其实有三个嫡子:长子司马轨、次子司马衷和三子司马柬,长子司马轨两岁时就夭折了,次子司马衷从小就脑袋瓜子不太好使,三子司马柬虽然聪明伶俐,但是长幼秩序又排到了最后。

司马炎为了断绝他弟弟司马攸继位的想法,在称帝之时就立了时年八岁的次子司马衷为太子,想在继承秩序上把这个事情做成死疙瘩。你司马攸要想当皇帝,除非你篡位。

但是,问题就来了,你司马炎这么安排是难以服众的。人家司马攸本来就是有继承资格的,结果你宁愿传位给自己的傻儿子,也不愿意传位给优秀能干的弟弟司马攸,这多少是会招人非议的。你的儿子要是正常或者同样优秀,那倒别说了,关键他是一个一眼就看得出的傻子呀。将来让一个傻子来治国,这未免也太不严肃了吧!

所以,当时的朝臣就很多人委婉提出了自己的反对意见:惠帝之为太子也,朝臣咸谓纯质,不能亲政事。

可司马炎他舍得放手吗?他死死把自己这个傻儿子强行按在了太子之位上,然后借此测试、打击所有对他们家皇位传承有异议、有想法的人。重点便是盯住他那个威胁最大的弟弟司马攸。

这里必须要说明一下,为什么司马炎明知道儿子司马衷是个傻子,还要强行立他为太子?改立聪明的老三不行吗?不行!因为立长立嫡是规矩,如果司马炎不立司马衷,那就是坏了规矩,那司马攸和他的支持者就更加有话说了。你按规矩来父传子,这好歹还说得过去,但是你如果不按规矩来,人家司马攸比本不在接班人选范围内的司马柬更有优势。

司马炎强行把傻儿子司马衷立为太子之后,他主要防范的皇权威胁对象其实就只有司马攸了,因为司马孚、司马望等大佬相继被他熬死了。

为了彻底防死弟弟司马攸,他在称帝的第十年,即公元275年,特地给故去的安平献王司马孚、石苞、郑冲、王沈、荀顗、裴秀,还有尚在人世的齐王司马攸、太保何曾、司空贾充、太尉陈骞、中书监荀勖、平南将军羊祜共十二人在太常寺设碑铭,在庙中附祭。也就是让他们“配享太庙”。

让司马攸配享太庙有什么讲究了呢?那就是给司马攸的身份定格。配享太庙是臣子的待遇,你司马攸配享太庙了,就宣布你只能做臣子的命了。

同时,司马炎还反复测试了一个重要人物,那就是司马家篡权的大功臣贾充。贾充历任他大爷、他爹和他三届政府,到他这三朝老臣了,能力威望都太高。最可怕的是,他是司马攸的老丈人!

尽管贾充嫁给司马攸的女儿是他和他那个被定性为反革命的前妻(密谋颠覆司马师政府的李丰的女儿李婉)所生的,而且贾充在李婉被开恩“保湿”回家时,还公开宣布跟李婉断绝关系了,但司马炎觉得还是小心驶得万年船,必须要好好试一试他爹的这个“忠仆”。

271年,秦、雍两州的羌、氐造反不太平,再加上司马家的西北柱石司马望这年死了,贾充的政敌任恺和庾纯提议以威望重臣去安抚边族,于是司马炎任命贾充都督秦凉二州诸军事,西镇长安去平叛。意图很明显,就是要让贾充远离权力中枢。

贾充很郁闷,最后是找了朝中大佬荀勖商量,才明白司马炎对他忌惮原因所在,司马攸威望和名声太高,你贾充资历和能力太强,不管怎么说,你们终究是名副其实的翁婿,得防着点。

荀勖提议贾充把他和正妻所生的女儿贾南风嫁给司马炎的傻儿子司马衷,以此来打消司马炎的顾虑。贾充同意了,也凭此成功让司马炎打消了疑虑,一个是前妻生的且断绝关系了的女儿,一个是正妻所生的亲闺女,谁亲谁疏,一目了然,你贾充以后不得站在我儿司马衷这边?所以,司马炎便取消了贾充到西北赴任,让其继续留在朝廷。

让傻儿子牢牢占据太子之位、让司马攸配享太庙进一步坐实他的臣子身份、抢夺司马攸最大的潜在助力贾充,这就是司马炎对弟弟司马攸的三重封锁。但是,这样他就有恃无恐了吗?并不尽然!

公元276年,洛阳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瘟疫,就连皇帝司马炎也中招了,而且时间点还刚好卡在了年关那个点。所以那一年的藩王朝拜等活动就被迫取消了。这一突如其然的变故,让很多人不禁会往改朝换代即将来临的方向去想。

结果,朝臣的支持意愿几乎一边倒地选择了英明神武的司马攸,而顶着太子之名的傻子司马衷几乎无人提及。洛阳令夏侯和甚至私下里到贾充那里给司马攸拉选票。两个都是女婿,手心手背都是肉,你咋就不支持一个有作为点的女婿呢?

老狐狸贾充瞬间就明白夏侯和话语之中的背后含义了,他大女婿对皇位有想法了。可是,贾充在事情没有明朗之前,是不会明确表态的,他用沉默的态度表示自己还要再观望观望。

谁料到,十个月后,司马炎居然神奇地从鬼门关旅游回来了。在病床上躺了十个月的他,对一切了如指掌而心生恐惧,弟弟司马攸身边已经聚集了一股恐怖力量,儿子司马衷的帝位目前还不保险。

所以,他赶紧又出招打击了贾充和司马攸,然后用一些其他动作暗示群臣晋朝江山是谁说了算。

司马炎首先便是把夏侯和和贾充两个直接密谋者和司马攸全部撸到闲职上去了,然后加封正妻杨氏为皇后,封杨后之父杨骏为车骑将军,临晋侯。

看到这,相信很多熟知历史朋友已经看出晋朝大乱的种子就此埋下了。是啥?就是东汉不断病变的外戚干政。这玩意在曹魏一朝是被明令禁止的,但是到司马炎这里,他不得不引入外戚这个因素来保护自己那个傻儿子。这就是时也命也。

关于司马炎提拔杨氏一族成为西晋大乱的导火索背后的原因和过程,咱们留到以后再说,先来给本文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吧。

有一句话叫“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人在追求名利的时候,其实是应该要把握好分寸和尺度的,最后不要生拉硬拽、勉力而为。

有些东西,拿得到和守得住是两回事。一般地,得之不正的东西是很难守得住的。因为你很难承受它的防御成本,它的争夺门槛极低,是个人找个像样的借口就可以来抢你的,你怎么防?兵家中,“四战之地”是很难防守的,这种来路不正的名利,其实比“四战之地”还难以防守一些。

遗憾的是,我们很多人想不了这么多、这么透,他们对“占有”这俩个字是非常容易上瘾或者上头的。罔顾一切去争夺本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其实大多会是人生灾难的开始。一味地占有,突破底线的占有,其实真的害了很多人。不信,大家可以看看身边那些绑架式的婚姻、威胁性的生意,是不是大多到最后是一场悲剧?

咱经常说“取舍之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有所有所不为”等等,其实都是类似的道理。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你拿了不该拿的东西,总会有一双无形的手在制约你,在拷问你,让你心神不宁、底气不足,直至你慢慢地失去它。

司马家其实就是一个极好的反面案例。他们家用尽心机篡夺了天下,但是他们守得住吗?相反,晋祚不长,成了历史一个永恒的悲伤和耻辱。何必呢?何苦呢?终究是梦一场,为何要活成千夫所指的模样呢?

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之中追逐名利,一定要分清什么是自己的必需品,什么是可有可无的。对于必需的东西咱可以适当多用点劲,对于可有可无的东西真的没有必要去拼命争夺。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相信咱,松弛有度的人生会轻松很多、心安很多。

1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