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歪发福、硅胶脸出戏,《少年志2》劝退观众,连张新成也救不了

橘子说的娱乐 2024-11-02 16:00:38

谁能想到,当年那部让观众追得死去活来的《大宋少年志》,续作能烂成这样?

2019年,《大宋少年志》横空出世,凭借热血少年气和精彩剧情收获7.9分的高分,让无数观众心服口服。那时候的观众,哪个不是捧着手机等更新、守着评论区聊剧情?热度和口碑双丰收的场面,让大家对续作《大宋少年志2》充满期待。

可等了整整四年,观众等来的不是延续第一部水准的精品,而是一部让人直呼"劝退"的续作。

点开豆瓣,满屏都是观众的吐槽:"这抠图抠得也太离谱了吧!""剧情无聊到想快进""这质感比第一季差了十万八千里"。翻评论区都不用找,到处都是观众的控诉和失望。

按理说,第一部这么火,续作怎么着也该有更多资方愿意投钱保证制作质量。可《大宋少年志2》呈现出来的效果,却让人直呼"省钱省到姥姥家了"。

最离谱的是那些高光时刻,明明该是剧情的巅峰,却被五毛钱的特效毁得彻底。男女主一起骑马飞驰的戏份,本该是少年热血沸腾的时刻,结果满屏的绿幕感让人出戏到想笑。都2023年了,怎么还能看到这么业余的后期制作?

剧本倒是能打,但导演的发挥真让人看不下去。镜头晃来晃去不说,还老爱给主角来个大头贴特写。更要命的是,剧情主线里莫名其妙地塞了一堆自以为很好笑的烂梗,看得人尴尬癌都犯了。

看看张新成玩"脏"、"心诚"那几段,编剧是真觉得这样很幽默?说实话,这种强行搞笑的感觉,就像在看一个笑话硬要解释三遍一样尴尬。

从第一季的七人组,到第二季勉强凑齐的原班人马,角色魂儿都没了。明明各路CP都该是爆点,可同框了半天连一点火花都看不到,全成了推动剧情的工具人。这不仅对不起演员,更对不起死等四年的观众。

《大宋少年志2》这样的神仙IP续作扑街,不得不让人反思:真的是观众要求太高了吗?还是制作方太不把观众当回事了?

说实话,看《大宋少年志2》最让人心疼的就是张新成。一个演技在线、状态在线的演员,硬生生被剧组"架空"成了孤军奋战的独行侠。

张新成是真的拼,在这部制作粗糙的续作里,他愣是凭一己之力撑起了不少高光时刻。你看他那些情绪重头戏,根本不需要旁白铺垫,甚至不用对手演员给眼神,单靠他自己就能把角色的犹豫、彷徨演得淋漓尽致。那种细腻的情感表达,看得人直呼"演技派"。

可惜啊,再好的演员也架不住剧本和制作来捣乱。为了配合剧情需要,张新成不得不在日常戏份里硬着头皮耍宝、搞笑。这些刻意搞笑的表演,放在合适的剧情里本该是锦上添花,但在《大宋少年志2》里却显得格格不入。

就像是把一个能演《肖申克的救赎》的演员,突然塞进了《人在囧途》的剧本里。这种割裂感,看得观众直犯迷糊:这还是我认识的那个角色吗?

你说张新成不卖力吗?人家是真的拼了命在演。可问题是,这剧组给他挖的坑实在太深了。就像是在废墟上让人跳芭蕾,再厉害的舞者也很难展现出应有的水准。

更要命的是,剧组好像压根没想过要好好利用张新成的演技。那些本该是演员发挥的重要场景,不是被劣质特效毁了,就是被莫名其妙的搞笑桥段冲淡了。这么好的演员摆在那里不用,非要让人家去演一些尬笑的戏码,这不是糟蹋演员吗?

看到这里,不得不说一句:张新成,你委屈了。好好一个能演的演员,硬是被剧组的各种操作给耽误了。这种感觉,就像是把一把好剑插在地里当锄头用,怎么想都觉得可惜。

如果说《大宋少年志2》还有什么值得表扬的地方,那就是让观众看到了张新成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的专业态度。但说真的,一部好剧不应该是这样的。光靠演员单打独斗,注定撑不起一部剧的整体质量。这不是演员的问题,而是整个制作团队都该反思的问题。

说完张新成,就不得不说说其他几位主演了。这四年时间不短不长,可看看他们在《大宋少年志2》里的状态,简直让人不敢相信这是同一批演员。

先说苏晓彤饰演的小景。第一季时,她演技虽然有限,但那种天然呆的感觉配上角色设定,倒也让人觉得挺可爱。全靠导演懂得扬长避短,把她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

可到了第二季,导演像是故意要把她所有缺点都放大。动不动就是大头特写,把演员的表情、状态全都暴露在镜头下。这下可好,眼神呆滞就显得更木讷了,角色魅力全无不说,连CP感都被拍没了。

更要命的是,这四年苏晓彤是真的发福了不少。整张脸圆润得像个发胀的馒头,一到大表情的戏份,立马就有种脸要崩的感觉。那个第一季里灵动可爱的小景,愣是让她演成了另一个人。

再看王佑硕饰演的王宽,这变化更让人直呼"离谱"。第一季里那个温润如玉的公子哥儿呢?现在的王宽,整张脸写满了"假"和"僵"。全程面无表情也就算了,说话时就跟注了铅似的,上半张脸纹丝不动,那股子硅胶感简直不要太明显。

周雨彤就更惨了。明明这些年她的状态一直在线,可到了《大宋少年志2》,突然就开始脸歪嘴型。一张嘴说话,五官就跟约好了似的往各个方向跑,连后脑勺看着都歪。我还以为是导演用了什么镜像效果,结果人家就是这么拍的。

虽说周雨彤也确实胖了点,但主要还是脸部浮肿,整张脸没了线条感。对比第一季清晰的轮廓,这季怎么看怎么别扭。

最绝的是后期的滤镜,想开就开,想关就关。关了吧,演员状态暴露无遗;开了吧,又跟蒙了层纱似的,把本来就不太好的状态搞得更糊了。这不是画蛇添足么?

看到这里,真想问问剧组:你们是有多不在意演员的状态啊?好好的演员放在那儿不会用,非要把人家所有缺点都放大。这不是拍戏,这是在坑演员啊!

《大宋少年志2》的制作质量到底有多差?这么说吧,看得我都替剧组觉得尴尬。

先拿特效说事,那个抠图水平,说是五毛钱都嫌贵。男女主骑马的戏份,满屏的绿幕感,跟十几年前的电视剧特效似的。讲真,现在随便一个短视频博主都比这做得好。这年头特效制作的门槛已经这么低了,剧组却还能把这种成品呈现给观众,不是敷衍是什么?

剧情方面就更离谱了。明明写出来的剧本还有点意思,可到了镜头里就变了味。导演的镜头晃得让人眼晕,动不动就给你来个主角大头贴,生怕观众看不清演员的状态有多差似的。

更让人无语的是那些所谓的"笑点"。编剧怕是觉得观众都是傻子,随便塞点烂梗就能逗笑。结果呢?全程尬得让人脚趾抠地。那些刻意搞笑的桥段,看着就像是在看一个试图讲冷笑话的人,越解释越冷。

七个主角凑一块,本该是戏剧冲突的高潮,结果硬是被导演拍成了七个工具人走流程。各种CP的感情线也是,有剧本有演员,偏偏就是拍不出那个味儿来。

看到这儿,真想问问制作团队:你们是真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还是压根就没把观众当回事?就这么点制作水准,你们好意思等了观众四年?

说白了,《大宋少年志2》的问题不是没钱,而是态度出了问题。好好的续作,硬是被这种马虎了事的制作态度给毁了。这不是在拍戏,这是在糟蹋IP。

就这制作水准,别说是续作了,就是新剧也够呛能及格。观众等了四年,换来的就是这么个敷衍了事的结果,说不失望那是假的。

看来"续集不如前作"这个魔咒,在《大宋少年志2》这里又应验了一次。只能说,有些制作团队是真的不把观众的期待当回事。

《大宋少年志2》的扑街,又一次验证了国产剧"续集必扑"的铁律。但这次的失败,给整个行业都敲响了警钟。

回头看第一季的七人组,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灵魂和特点。但到了第二季,原班人马是凑齐了,可角色却成了单纯走剧情的工具人。那些本该擦出火花的CP戏码,硬是被拍成了一盘散沙,让人看得直摇头。

说真的,这种质量断崖式下跌,不得不让人思考:为什么国产剧的续作总是难逃"扑街"的命运?明明第一季积累了那么多观众缘,续作反而更烂了,这不是在自毁长城吗?

有人说是资金问题,可《大宋少年志》第一季都能火成那样了,续作难道还缺投资?更大的问题恐怕还是在于制作态度。当制作方把续作当成了"躺赢"的资本,观众的口碑反噬来得就会很快。

现在的观众可不好糊弄,网上一查评分一看评论,什么是好剧什么是烂片,大家心里都有杆秤。你敷衍观众,观众转身就走,就是这么简单。

眼下观众的目光已经转向了《庆余年2》,期待值拉满。但说实话,看完《大宋少年志2》这个案例,真替《庆余年2》捏把汗。要是制作方还是这种心态,怕是又要重蹈覆辙。

其实国产剧续作的出路在哪儿?说白了就是认真对待IP,用心做好每个细节。观众等得起,但经不住你糊弄。要么就别拍续集,要拍就得拿出诚意来。

不过话说回来,《大宋少年志2》这次的扑街,或许也不完全是坏事。至少给其他准备拍续作的剧组提了个醒:观众的期待可以很高,但你的诚意得跟得上。

最后还是那句老话:IP不是躺赢的资本,是需要用心经营的招牌。但愿这次的教训,能让更多制作方警醒。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观众的选择多得是,谁要是还想糊弄人,那就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