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茅”牧原研究系列(五):牧原能打破规模不经济的魔咒吗?

司马光爱商业 2024-05-01 06:20:16

都说养殖行业是一个规模不经济的行业,不如制造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其规模优势实现经济效益的增加。那么到底什么是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单位成本和经营费用都得以降低,从而能够取得一种成本优势,最终带来企业边际经济效益的增加。

一、牧原的近十年成本走势。

牧原的生猪养殖成本自从2016年达到最低点10.5元/公斤之后,随着出栏量的提升养殖成本便一路走高,到了24年已经高达15.1元/公斤,期间最高涨幅达50%。可见规模不经济的魔咒还是在牧原身上出现了。

二、牧原规模不经济的原因。

我们知道只有在固定成本占比较大,可变成本比例低的前提下,才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可能,因为随着规模的增加可变成本不受影响,固定成本的均摊将会不断下降,最终导致单位总成本的下降。那我们来看一下牧原养殖成本的构成,从营业成本构成里看到,饲料占比60%,职工薪酬15%左右,折旧10%左右,药品及疫苗费用5%左右。

职工薪酬和折旧是固定成本仅占总成本的30%,不论养殖规模大小这个成本都是要付出的,养殖规模越大摊销到每一头猪的成本越小。饲料成本和药品疫苗作为可变成本是随着养殖规模变化而变化的,而饲料成本和药品疫苗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近70%。

可变成本部分是任何一家生猪养殖企业无法改变的,即使牧原也是如此,随着规模的越来越大,它的饲料成本还是60%成本占比,就算以后养殖规模到一亿头,它的饲料成本占比依然还会是如此,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如此高的可变成本,也就导致养殖成本的与饲料成本变动正相关,牧原也难以跳出规模不经济的魔咒。

三、牧原的降本路径。

除非豆粕替代技术取得大幅进步,否则养猪的饲料可变成本无法降低。牧原强调将在保育、育肥等养殖环节上,苦练内功,精益求精,推动降本增效。

1、优化饲料配方、降低肉料比。持续研发引入木薯、大麦、高粱、原料副产品等杂粮杂粕,实现对原料的充分应用;同时研究应用低蛋白日粮,应用净能、真可消化氨基酸体系设计日粮配方,充分利用发酵氨基酸降低豆粕用量。针对不同种群、不同生理阶段的生猪,依据猪群生产性能表现,为猪群提供最适营养。通过变频混合技术,可根据猪群生长性能动态调整营养供给,实现一日一配方、精准供给营养。

2、加强研发投入,提高PSY。一方面加强种猪选用,持续降低因环境偏差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母猪繁殖效率。另一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实现智能化猪舍、智能环控、智能饲喂等智能装备覆盖,保障猪群生长环境, 提高日增重。

3、提高生产业绩,降低养殖成本离散度。继续总结优秀区域的管理经验,对重点落后场线进行定人定场帮扶,加强高成本场线经营管理的目标,持续推动优秀成绩的复制、推广,改善落后区域、场线的生产业绩,降低内部养殖成绩离散度,实现整体养殖成本的下降。

总结来看,规模不经济在牧原身上肯定适用的,扩产能,成本必然上升。但是当成本上升的时候,牧原能否第一时间调整策略控制住成本,不至于让成本失控,这是牧原面对的一个最大的挑战。尽管相对于绝大数猪企,牧原的成本控制已经相当优异,但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市场给了你如此高的估值,就是看中你优秀的成本控制能力。可以说能否在控制住成本的前提下实现稳健的扩张,是牧原在养猪微利时代的一道巨大的考验。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