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婴儿骨密度低,是缺钙吗?需要补钙还是维生素D?

刘长伟有话说 2024-03-05 03:19:06
时不时有家长拿着宝宝的超声检查骨密度报告就诊,说孩子缺钙,该怎么补钙。其实,对于处于发育阶段的婴幼儿,这个检查所谓的“骨密度低”并不代表孩子缺钙,从某种程度上说,骨密度低,反应孩子的骨骼处于发育阶段。1. 要不要给宝宝补钙是否需要给宝宝额外补钙,是很多妈妈关心的问题。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建议,0~6月龄宝宝每日钙的适宜摄入量为200毫克左右;7~12月龄宝宝为250毫克。一般来说,母乳含钙量约为32毫克/100毫升,母乳中钙的吸收率相对较高。配方奶中含钙量约为50毫克/100毫升,吸收率不如母乳中的钙理想。6月龄以内宝宝怎么获得充足的钙?

对于6月龄以内的宝宝,每日摄入200毫克左右的钙就足够了,相当于600毫升母乳、400毫升配方奶。所以,即使纯母乳喂养的宝宝通常也很容易达到对钙的需要量。6月龄以内的宝宝对钙的需要量是从母乳推算出来的,只要母乳摄入充足,宝宝一般不会缺钙,父母没有必要盲目给宝宝补钙。经医学评估,确实有缺钙的指征,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补钙。

2. 维生素D和钙的关系

说是“缺钙”?其实,很多情况下,宝宝真正容易缺乏的是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即使补再多的钙,由于钙的吸收率低,还是会“缺钙”。通常所说的佝偻病,往往不是缺钙,而是缺乏维生素D。

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包括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维生素D是种脂溶性维生素,可由储存在身体皮下的胆固醇衍生物经过紫外光照射转化而成,也可从一些饮

食中如蘑菇、鱼油、肝脏、蛋黄等获得一定量的维生素D。但是,从饮食中或皮肤合成的维生素D是没有生理活性的,必须被某种条件激活才能具有生理作用。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如居住在日照不足、空气污染阻碍紫外线照射的地区,维生素D必须通过食物或补充剂供给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故又认为维生素D是条件性维生素。

钙在小肠内被吸收需要钙结合蛋白的帮助,而维生素D好比一把“钥匙”,能够诱导机体产生钙结合蛋白,从而打开钙吸收的“大门”。另外,维生素D还能促进肾脏对钙的重吸收,减少钙的流失,通过“双保险”来维持体内钙含量。如果婴幼儿体内的维生素D缺乏,就会导致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3岁以内婴幼儿的维生素D适宜摄入量每日为400国际单位(10微克),3岁以上儿童每日推荐量还是400国际单位,而800国际单位以内的剂量都是安全的(治疗剂量则需要更高)。

在这里提醒一下,宝宝在明确缺乏维生素D的情况下,作为治疗会超过800国际单位,甚至达到几千单位,持续3月以上。常规补充只要获得推荐摄入量即可,不缺乏的情况下不建议大剂量长期补充。3. 维生素D最好补充到什么时候?

维生素D既可以从膳食中来,也可以通过皮肤合成。对于成年人来说,只要经常晒太阳,就能获得维生素D;对于正在发育的婴幼儿来说,虽然只通过单晒太阳的方式无法保证获得足够维生素D,但还是推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晒太阳。

孕妇在孕期缺乏维生素D也可能会影响胎儿的健康发育,造成宝宝出生就患上了佝偻病。宝宝出生后,如果是母乳喂养,由于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极低,从母乳中获取的维生素D很有限,所以纯母乳喂养的宝宝,更容易缺乏维生素D,尤其是在冬季户外时间较少时。建议宝宝出生后就开始每日摄入维生素D 400国际单位,不需要等2周以后再补。最好补充到2周岁以后,没有特殊情况,不需要停服,即使拉肚子期间,一般也不影响补充。

4. 家长咨询:我家宝宝是奶粉喂养,还需要补充维生素D吗?

其实,根据2016年发布的《营养性佝偻病全球共识》,对于1岁以内的婴儿,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奶粉,都可以预防性补充维生素D,每天400国际单位。

2岁以上的宝宝,可以通过户外活动获得较多的维生素D。但是,如果在冬季,或持续的阴雨、雾霾天,通过晒太阳获得维生素D可能受到很大的影响。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预防性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或者选择强化维生素D的奶类,如配方奶等。

经常有父母问维生素D什么时间吃最好。作为常规补充,在哪个时间吃,人体都能够吸收,例如,可以放到饭后服用。维生素D属于脂溶性的,通常服用的并不是活性形式的(活性形式需要分别在肝脏和肾脏羟化),当人体暂时不用时会储存起来,以备随时调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