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到底是昏君还是明君?为什么近年来他的风评如此好转?读中国古代史,很多人都知道刘禅,也就是阿斗这个人。甚至千百年来,阿斗都被当做一个昏君来看待,甚至有人说,这个刘禅是不是被他老爹一摔,摔成了个智障?而阿斗在民间,几乎也都是弱智的代名词。
可是近些年来,刘禅的风评在不断的好转,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很多人对历史的时间的把握,不是那么敏感。同样是《三国演义》这样一部小说,很多人都说诸葛亮死了之后,基本就没什么可看的了。但是实际上,大家知道吗?从诸葛亮死到三分归一统,那整整还有几十年的时间。甚至如果我们只是看电视剧的话,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错觉,说是不是诸葛亮几次北伐之后,星落五丈原,然后没几年,魏国大军就攻过来了,刘禅就投降了,他真是个儿皇帝,他真是能力太差,好好的把祖宗的基业给毁掉了。没有诸葛亮在,他真是一天都活不长。我们很多人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观,但是实际上,大家知道吗?从诸葛亮死到刘禅投降,那还几十年的时间,而且,刘禅在没有诸葛亮的辅佐的前提下,也是好端端的当着皇帝,当了很久很久的时间。
所以,蜀国在没有诸葛亮之后,固然实力大不如前,但绝对不是说诸葛亮一死,蜀国立马就崩溃了。而另一方面,很多人诟病刘禅,无非就是那一句“此间乐,不思蜀”。这个故事流传是最广的。刘禅投降之后,来到了魏地。有一次,司马昭大宴群臣,就问刘禅说:“你在我们这待着怎么样?高不高兴?快不快乐?”刘禅很自然的回答说:“此间乐,不思蜀。”什么意思?这个地方有吃有喝有美女,生活很惬意,所以我一点都不想我的故国。司马昭哈哈一笑,真是一个低能儿阿斗,所以对他一点没有戒备心,刘禅也踏踏实实的活到了终老。
所以,民间很多人都说刘禅这个人没心眼子,就是个弱智。你怎么连故国一点都不思念?拜托你让刘禅怎么回答?难道那个时候,他能像李煜那样,再吟出来“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吗?难道,你要让刘禅摆出一副哭哭啼啼的样子,跟司马昭说我太思念我的故国了,你放我回去再当个皇帝?那恐怕埋伏的刀斧手,直接就得出来把他咔嚓掉了。刘禅这个回答,咱说实话,基本上就是求生的满分答案。除了他这么回答,没有任何一种回答,能让他踏踏实实把后半辈子过下去。
而且咱们经常说,人你得先活着,你才有机会。当然刘禅虽然活下来了,但是他没等到机会,但你怎么知道别人就一定没有机会?尤其是姜维那封书信,大家知道吗?在三国结束的近百年的时间里,姜维在民间的风评,一直是一个好大喜功,色厉内荏的人,很多人都看不上姜维。然而到了桓玄占领蜀国之后,在蜀国宫殿之中发现了一封奏折,这封奏折就是姜维当年写给刘禅的。
姜维的字很简短,就是请陛下忍几日之辱,臣有办法让这个局面翻盘。姜维说:“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当然我们也知道,在真实的历史中,姜维说反了钟会,差一点就让钟会自立为王了。而姜维的计划就是钟会自立为王之后,他再把钟会干掉,那么自然蜀国就可以光复了。所以这封密信被发现之后,后世对姜维的风评马上转过来了,这是一个忍辱负重,打入敌人内部,欲使得国家重建的大忠臣,而且他绝对的有勇有谋,只不过失败了而已。
但是大家想想,这封信是写给谁的?姜维写给刘禅的。姜维这样一个有能力的人,他敢把这封信写给刘禅,就是因为他知道,刘禅不是一个糊涂蛋。而且刘禅看到这封密信之后,他明知道这封密信是能要了他的命的,他没有把这封信毁掉,他是藏到了蜀国的宫殿之中。因为刘禅认为,姜维的计策是有可能成功的。如果成功了,那么他当然不怕别人搜到这封信;而另一方面,哪怕姜维的计策没有成功,刘禅自己也知道,他要保全姜维的清白,姜维未来的名声,实际上就靠这一封信了。所以他不能把这封信毁了,他要把它藏起来,终有一日,这封信是可以大白于天下的,到那个时候,姜老将军的名声就能回来。而事实也确实是这样。
所以,刘禅是个糊涂人吗?他不糊涂。糊涂人能做出这样的事吗?尤其是在刘禅治理蜀国的几十年间,他第一不折腾。他并没有像其他的帝王那样好大喜功,他身上其实根本看不出任何一点亡国之君的景象来。某种意义上讲,他比崇祯还强。崇祯虽然也非常勤奋,但崇祯就毁于太折腾,结果十几年就把国家葬送掉了。
而另一方面,刘禅还特别的信任他人。诸葛亮在时,刘禅称诸葛亮是相父。刘禅虽然不理解诸葛亮为什么要北伐,但是简单的询问之后,诸葛亮真是说什么就是什么。而诸葛亮去世之后,诸葛亮留下的人,刘禅也完全的任用。《前出师表》中说,你要用哪些人,他就用哪些人,这比萧规曹随还狠。刘禅可能知道自己智商不是那么高,治国能力不是那么强,但是有一点,他是敢于相信他人的,用人不疑的。这一点,咱说实话,后世有多少帝王根本就做不到。
还要比崇祯,崇祯朝杀大臣杀的少吗?那个首辅简直是一年就得换一个人。到最后崇祯上吊的时候,还得来一句说:“诸臣误我,孤非亡国之君,而你们都是亡国之臣。”是的,当崇祯把天下失掉的时候,他要埋怨别人,他要说都是你们给我造成的。
可是刘禅亡国的时候,他考虑到的是要保全自己身边的人,甚至要保全姜维的名声,要把这个密信给藏起来。甚至到了魏地之后,刘禅宁愿不要自己的名声,也要讲一句:“此间乐,不思蜀。”因为他知道,他讲了这一句,可能他的名声坏掉了,但是不但他自己可以保存,他从蜀国带来的大把人,蜀国以往的臣子们,也通通都没有了风险。
我想这才是为什么刘禅近些年来,风评能如此好转的原因。